商品简介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新常态背景下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西北地区是我国西部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的撞击区,主要表现在人口的迁入迁出频繁、文化发展兼收农牧文化。对西北区域环境历史变迁与现实发展的关注和研究,将推动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本书详细分析了西北区域环境对生态文明发展的影响,试图在历史学、社会学与人类文化学的交叉领域进行理论尝试。以西北地区为田野采用历史文献梳理和实证调查方法研究分析西北地区区域环境的历史变迁,沿袭自然环境—经济活动—文化变迁的主线,认为频繁的人口迁移和掠夺式开发导致西北区域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发展出现诸多问题,通过科学论证提出了西北区域环境绿色转型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思路。
作者简介
束锡红,博士,女,西北大学科学史高等研究院教授、北方民族大学国家民委西北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研究基地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科学技术史、生态经济研究。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主持完成国家基金项目6项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分别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级人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人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目录
绪论:文明演进中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哲学新思考
第一编 历史时期西北区域环境变迁
第一章 历史时期西北区域环境特征
第一节 西北区域地理环境
一、宁夏地理环境
二、陕西地理环境
三、甘肃地理环境
四、青海地理环境
五、新疆地理环境
第二节 西北行政区划
一、明清以前西北行政区划
二、明清时期西北行政区划
第三节 西北区域环境要素特征
一、天然适合农牧经济活动环境特征
二、人为次生适合农业活动的环境特征
三、东西方农业文明的辉映
四、宁夏引黄灌溉:文明与环境的交汇
第二章 史前宁夏区域经济文化类型演变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宁夏经济文化类型特征及生态基础
一、北部平原生态环境及经济文化特征
二、南部山区生态环境及经济文化特征
第二节 两种经济文化类型空间分布特征
第三节 两种经济文化类型区域演变机制
一、两种经济文化类型对先祖文化适应性改造
二、两种经济文化类型互补作用
三、中间环境过渡带的作用
第三章 明代西北移民戍边与边地武备文化
第一节 明以前边地武备文化产生和发展
一、边地武备文化产生原因
二、强汉盛唐之际边地武备文化发展
第二节 明代边地武备文化定形与略变
一、频繁的蒙古部落袭扰
二、长城大规模修建
三、经济社会生活以戍边为核心
第四章 陕甘宁区域环境变迁与文明演进
第一节 区域环境变迁特征
第二节 区域环境变迁规律
第三节 农牧互补经济结构在陕甘宁出现与发展
一、农牧人口共同居住于本地区“属国”建立
二、迁入农业人口从事畜牧业——“牧师苑”建立
三、人工灌溉农业的兴起——“塞上江南”出现
第四节 陕甘宁区域边塞文化发展
一、边地趋同效应:农牧文化融合与边塞文化兴起
二、农牧互补经济结构与边塞文化稳定发展
第二编 明清时期西北区域自然灾害与人地关系
第一章 明清时期西北自然灾害研究方法
第一节 成果概述与统计方法
……
第三编 新时期西北区域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第四编 生态文明建设宁夏实践
第五编 宁夏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结语
后记
内容摘要
西北地区是我国西部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的撞击区,主要表现在人口的迁入迁出频繁、文化发展兼收农牧文化。对西北区域环境历史变迁与现实发展的关注和研究,将推动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本书详细分析了西北区域环境对生态文明发展的影响,试图在历史学、社会学与人类文化学的交叉领域进行理论尝试。以西北地区为田野采用历史文献梳理和实证调查方法研究分析西北地区区域环境的历史变迁,沿袭自然环境—经济活动—文化变迁的主线,认为频繁的人口迁移和掠夺式开发导致西北区域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发展出现诸多问题,通过科学论证提出了西北区域环境绿色转型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思路。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