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摆脱巨婴:996时代的方与圆
  • 摆脱巨婴:996时代的方与圆
  • 摆脱巨婴:996时代的方与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摆脱巨婴:996时代的方与圆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0.07 3.5折 5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潘启雯

出版社海天

ISBN9787550731448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31206942

上书时间2024-06-02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996”能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出吗?

 

深夜10点,北京中关村的写字楼依然灯火通明,很多公司职员还在伏案忙碌,这样的场景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司空见惯。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用科技提高了工作效率,却增加了工作强度和时间。尤其是互联网从业人员,“996”工作制已成为行业的潜规则。在2021年元旦前夕,拼多多的员工猝死,再次把“996”工作制这一话题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一场关于“奋斗”和“生活”、“工作”与“健康”、“内卷”与“躺平”的讨论,引发了不同程度的共鸣。

 

“工作996,生病ICU”——这句话更是成了当下许多人的口头禅。

 

早在2019年3月27日,一则与编程技术无关的文档《996.ICU》在编程技术网站GitHub上一经发布,一周时间即获15余万“加星”(类似“点赞”),成为中外各大媒体的重磅新闻。帖子对部分互联网公司的“996”工作制表示抗议:“工作996,生病ICU。”“996”指每天上午9点上班,一直工作到晚上9点,一周工作6天;“ICU”即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在被曝光的采用“996”工作制的国内互联网公司中,、有赞、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占据着网民投票排名前位。《996.ICU》发起人还为被“996”的员工算了一笔经济账:按照劳动法规定,“996”工作制下只有拿到当前工资的2.275倍,才在经济账上不吃亏。除了“996”,还有更累的“997”(即上午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7天)、“007”(一周工作7天,每天24小时待命)。面对“996”,有人心存怨念,有人甘之如饴;有人口诛笔伐,也有人左右为难。这则帖子虽然无关编程,但与程序员的工作权益,与每一位劳动者的工作权益息息相关。这也启示劳动监察部门,对劳动者权益保护应有更积极的关注和介入。

 

随后,关于“996”工作制的话题也迅速扩散,不止程序员,也不止互联网公司,越来越多的行业、企业牵涉其中,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开始在社交网络上大吐苦水。面对“要不要接受‘996’”这个灵魂拷问,很多人的答案都是:其实并没有选择,要么拼,要么滚。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笑话:一家中国互联网公司招聘了一位来自日本的研发主管。该日本主管上班天对部门同事说:“我在日本是有名的工作狂,希望大家能跟上我的节奏。”一个月后,这位日本主管辞职了,临走时留下一句话:“你们这样加班是不人道的!”

 

曾几何时,日韩企业的加班文化被国内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企业追捧至极。一些人甚至将欧美经济衰退的原因归结为“下午5点准时收起桌板的工作文化”。但企业管理者是否想过,如果员工在工作时间“磨洋工”,即使加再多的班也于事无补,只有提升工作效率才是核心所在。换言之,一切不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的加班行为都是无效行为,一切不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员工管理都是低效管理。

 

一边是创业者崇尚的“拼搏与奋斗”,一边是员工对劳动权益的合理维护,“996”工作制这个话题在当下应有其更深远的影响。

 

现代工作制度的确立,肇始于泰罗制(TAYLORISM),其创立者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他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写道:“科学管理如同节省劳动的机器一样,其目的在于提高每一单位劳动的产量。”

 

管理学追求效率优先。那么,一个核心问题就是:“996”工作制真的能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出吗?

 

早在多年以前,以福特汽车为代表的采用大规模流水线生产作业方式的公司,就对这一问题进行过思考和实践。按理说,流水线作业,作业时间长,一定会效率高。但实践结果发现也不尽然。劳动效率曲线虽然在一定阶段随着时间延长会上升,但有其临界点,过了这个点之后,由于工人对工作的厌恶感上升,疲劳度增加,反而会导致效率下降,差错率上升。国内有一家著名企业发生员工多次跳楼事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员工长期超时加班,以致身心俱疲,心理出现偏差。

 

经济增长理论中有一个著名的经济增长核算方程:产出增长率=技术进步率 (劳动收入份额×劳动投入增长率) (资本收入份额×资本投入增长率)。这个方程式阐述了一个基本经济规律,那就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三个驱动力量:技术进步,劳动投入的增加,资本投入的增加。但其中由于加大劳动(包括劳动者数量和劳动时间)与资本投入驱动的产出增加,遵循的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因此只有技术进步才被认为是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就是这个规律的高度概括。

 

对此理念,应该说我国各界早已经达成高度共识,建设“创新型社会”得到贯彻与落实。但随着“996”工作制争议的发酵所体现出来的一些现象表明,虽然理念达成共识,但在具体操作和实现细节上其实尚存在很多问题,有时候甚至出现实践与理念背道而驰的情况。因此如何落实先进理念,对企业管理者是一个重大课题。

 

从“愚昧山峰”到“开悟之坡”

 

与“996”工作制引发的广泛热议相映成趣,时间往前推到2018年11月20日,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的一句管理金句刷屏了:“有担当的管理者一个重要的责任,就是把下属从愚昧之巅推到绝望之谷,至于他能否爬上开悟之坡,就看个人造化了。”

 

社会上每个人的成长规律都遵从邓宁-克鲁格心理效应(The Dunning-Kruger Effect,也称达克曲线),可分为这样几个阶段:绝大多数人的成长都是在“巨婴”期徘徊,往往无法正确认识自身的不足,从而导致认知偏差,容易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优势之中,一直上升到阶段的——“愚昧山峰”。

 

在职场中,“门外汉”“半瓶子选手”其实都是活在“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境界之中。这里存在一个信息不对称问题:自己明明是站在“愚昧山峰”之上,为何浑然不知呢?那是因为每一个人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得到有效的反馈。

 

当遇到现实困境时,容易陷入对自己的全面否定与消极情绪之中,这时就需要有人将其推至第二阶段——“绝望之谷”(“知道自己不知道”),此时才知道自己的愚昧无知,同时自信崩塌。接下来,困境迫使个人进入持续努力阶段,成为在第三阶段——“开悟之坡”(“知道自己知道”)上的攀登者。

 

后,经受攻击和辱骂,积累知识和经验,达到人生的第四阶段——“持续平稳高原”(“不知道自己知道”),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能否早日登上自己的“开悟之坡”,将成为个人能否健康成长、可持续提高的重要环节。

 

从“愚昧山峰”到“开悟之坡”,也像极了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所描述的治学三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说明:“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著名哲学家康德生前给自己写下这样一句碑文:“重要的不是给予思想,而是给予思维。”打破惯性思维,学会逆思倒想,你定会摆脱平庸,创造奇迹!



 
 
 
 

商品简介

这本探讨全面升级认知、快速提升脑力的书,借助行为经济学、进化心理学、社会学和认知科学等多学科的观点和一系列研究成果,从“被时间控制的世界”“偏见和思维的盲点”“创新的另一种可能”“塑造我们时代的隐秘经济系统”等维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洞悉新时代的隐秘见识和我们个体崛起的可靠武器。

 

在当今这个互联互通的世界里,信息在全球的闪电传播导致了群体意见的快速转变,而知识时时处在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没有人真正把握它的终形态。一个人一辈子的成就终能达到多高,是靠思维模式支撑起来的。要想迅速脱颖而出,先得让自己从认知层面“变得富有”。升级自己的认知,把自己变成与别人不一样的人,或许才有机会在这个时代弯道超车。



作者简介
潘启雯,青年学者、媒体人、金融从业者。
学术志趣为行为经济学、进化心理学与管理投资的实践结合、融媒体传播等。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危机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影响”课题组成员之一,国家新闻出版署“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推荐活动第1至3届媒体评委,河北卫视读书主题电视晚会《2012读书盛典》媒体评委,江苏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新华书房”评选活动专家评委。
著有《欲望的边界:无处不在的经济学原理》《跨越黑天鹅和灰犀牛的坎:坏听力时代的财智逻辑》《智识的冒险:精英如何应对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曾在《学习时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政协报》《上海证券报》《香港文汇报》《新华文摘》《中国图书评论》《管理学家》《中国减灾》等知名级报纸、期刊发学术文章十余篇。除此之外,还在各类报刊发表百余万字的财经及相关文艺批评文章。新闻作品《热词十年,“文化”缺位》入围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2012年、2013年还曾两度荣获“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专题报道好新闻一等奖。

目录
第一章 被时间控制的世界 

行为经济学中的时间密码 
理想的时间观组合
老总,请把会议安排在上午十点前 
工作时间和私人时间的界限 
战胜拖延的强心剂 

第二章 偏见和思维的盲点 

经济学家和生态学家的赌局
偏见和误区 
系统性“无知”与世界的真相 
成为盲从者还是叛逆者 
最优选择的考题 
安全的假象 

第三章 创新的另一种可能 

颠覆性创新“操之在我”
多样性>能力 
经济发展荣衰的秘密 
“根”与“翅膀”并驾齐驱 
骆驼就是委员会设计出来的马 
“灯下之影”的达?芬奇 
创新和灵感的“飞奔” 

第四章 塑造我们时代的隐秘经济系统 

做复杂世界的“野外生物学家”
能把浩劫和缺陷变为福祉的经济学 
“超级枢纽”的隐秘江湖 
摆脱“永远不够用”的焦虑 
“数字化之手”的边界 
“试错力”的三把钥匙 
“意会法”的魔力

内容摘要
这本探讨全面升级认知、快速提升脑力的书,借助行为经济学、进化心理学、社会学和认知科学等多学科的观点和一系列最新研究成果,从“被时间控制的世界”“偏见和思维的盲点”“创新的另一种可能”“塑造我们时代的隐秘经济系统”等维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洞悉新时代的隐秘见识和我们个体崛起的可靠武器。
在当今这个互联互通的世界里,信息在全球的闪电传播导致了群体意见的快速转变,而知识时时处在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没有人真正把握它的最终形态。一个人一辈子的成就最终能达到多高,是靠思维模式支撑起来的。要想迅速脱颖而出,先得让自己从认知层面“变得富有”。升级自己的认知,把自己变成与别人不一样的人,或许才有机会在这个时代弯道超车。

主编推荐
戳中认知盲点,升级自己的认知,你才能摆脱“永远不够用”的焦虑。
4大反转人生的方向,25个颠覆认知的真相,101条重塑思维的见解。
有担当的管理者一个重要的责任,就是把下属从愚昧之巅推到绝望之谷,至于他能否爬上开悟之坡,就看个人造化了。
在这个高压、高竞争的时代,处处充斥着阶层固化的焦虑,把握好各种认知尺度或将成为这个时代个体崛起的可靠武器。

精彩内容
 行为经济学中的时间密码
过度自信和“规划的误区”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身高与年均收入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平均身高每增加1厘米,年均收入会增加约150美元。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高个子的人更有自信。研究还发现,一些仅仅在发育期拥有身高优势的人最终会和高个子的人获得差不多的收入。
可见,青春期不仅是身体的生长发育期,同样也
是自信的茁壮成长期。
20世纪80年代,瑞典心理学家欧拉·斯文森(OlaSvenson)调查研究发现,如果要评价自己的驾驶水平,93%的美国司机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要在平均水平以上,很少有人认为自己比平均水平要差。但是事实上,根据平均水平的定义,有50%的人的驾驶技术高于平均水平,就一定有50%的人的驾驶技
术低于平均水平。心理学家将此种认知错觉称为“虚幻的优越感”,人们对自己熟悉的领域或者关注的投资领域往往过度自信。过度自信导致人们只看到了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他们非常乐观地相信自己的判断,甚至越来越觉得自己的判断是对的。
那么过于自信是不是总是有助于我们的生活和发展呢?加拿大心理学家罗杰·布勒(Roger:Buehler)等人曾经做过一个很有趣的实验,他们让心理系的学生尽可能准确地估计完成一篇论文需要多长时间,包括:(1)平均时间是多少?
(2)在进展顺利的情况下,完成论文需要多长时间?
(3)如果遇到一切可能发生的困难,完成论文需要
多长时间?
这些学生估计,一般情况下,完成一篇论文平均需要34天;如果在进展顺利的情况下,完成论文需
要28天;如果进展不畅,完成论文需要49天。那么,学生实际完成论文需要
的平均时间是多少天呢?
实验结果显示:学生们完成论文的平均时间是56天。实际用时大约是一般情况下计划用时的1.6倍。即便是和最不顺利情况下的计划时间相比,也多了7天。不得不说,学生们事前的回答都是过度自信。
论文写作的计划时间与现实时间之间的差别并非孤例。即使是一个经过仔细规划的大型项目,仍旧可能推迟完工。行为经济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规划的误区”。悉尼歌剧院的规划和建设过程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1957年,澳大利亚相关人员对悉尼歌剧院的施工规划是1963年完工.预算是700万美元。但是,悉尼
歌剧院的建设一直拖到1973年才完成,最终花费1.02亿美元。其中还有一
件逸闻:有对夫妇本来打算在悉尼歌剧院完工的时候结婚,但是等到它真正完工的时候,这对夫妇已经离婚了。偏好逆转和时间的关系右汶么一个例子。
北京某医院的皮肤科医生A一直在警告年轻女性,过度暴晒于紫外线之下会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然而,该建议很少被人重视。
“有没有办法能提高女性朋友对这个建议的关注度呢?”皮肤科医生A向作为行为经济学家的你咨询,你会如何建议?
与遥远的将来相比,人们往往会更重视眼前或者较近的将来。结合这一点可以提出什么建议吗?答案是:建议把“患皮肤癌”改成“会长雀斑和青春痘”。
对于年轻女性来说,患皮肤癌是遥远的未来可能发生的事。可能有些女性会觉得自己无论何时也不会和皮肤癌扯上关系。那么,换成一种在短时间内可能发生,又能让女性产生困扰的现象就比较容易受到关注了,这就是“雀斑和青春痘”。
像这样,比起将来,人们更重视现在。这一现象叫作短视或者即时偏误。
从下面的例子也能看出,人们很容易受制于短视。
在北京国贸一家外企上班的琪琪非常喜欢吃甜食
,今天她准备去公司附近的一家面包店吃水果蛋糕。琪琪刚进门,店主就对她说道:“恭喜您,您是今天第1000名到店的客人。
我们将送您一个水果蛋糕作为礼物。但是,如果您能等到明天,我们将送您两个水果蛋糕。请问您要
选哪一种?”琪琪想马上吃到水果蛋糕,回答道:“一个就可以,我现在就想吃。”P3-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