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43.37 5.6折 ¥ 7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赵伯雄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56232
出版时间2022-02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78元
货号31413452
上书时间2024-06-02
2019年秋天,接到历史学院的电邮,说学院拟编辑出版“南开史学家论丛”第四辑,并附有入选者名单,我的名字也忝列其中。当时我已经退休六年,也久已不参加各类学术活动了,我原来服务的单位居然还想着为我出版文集,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中国古人夙有编文集的传统,特别是明清以来,学者、文人常于暮年将自己的平生著述汇为一编,为的是不至散失,并期望能够传之后世。老实说,我在年轻时也曾有过这样的计划,想着将来的某个时候,出版一本个人的论文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老越了解“学海无涯”这话的真实意义,越老越知道自己的无知、少知,所以对于出版文集之事,反而不那么热衷了。及至年逾古稀,仍然感觉自己火候未到,与我所景仰的一些学术前辈相比,其间的差距,真不可以道里计,因此也就断了出版论文集的念头。然而这次学院将我纳入资助出版文集的名单,又唤醒了我年轻时的那个梦想,反复思之,觉得趁这个机会把自己的治学成果和心得做一个总结,让青年学者看一看我们这一代人都做了哪些工作,未始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我自幼受父亲的影响,喜读古典文史类的书,但只是想以此作为一种业余的爱好,并不打算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要是没有那场史无前例的“浩劫”,还说不定我会从哪个行业里退休呢。人生真是充满了变数。1977年恢复高考,改变了我生活的轨迹。我是“老三届”中的“老高三”,在内蒙古农村插队将近十年,进入内蒙古大学读书时,已经31岁了,是内蒙古大学的老师给了我学术的启蒙,这先河后海之义,我永记心头。后来我有幸进入了南开大学,随王玉哲先生学先秦史,是王先生引领我走上了学术研究的道路。先生的道德文章,仰之弥高,钻之弥深,成了我终生学习的楷模。
我们这一代学人,曾经耽误了读书时间,起步太晚,一旦获得读书的机会,普遍地异常努力,我也是这样。几十年来,攻苦力学,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只是成绩却远远低于预期。今天编选个人的文集,搜罗起来,也不过如此,回想起当年曾经发愿,每年要写三四篇有质量的论文来,不胜今昔之感。事经做过,方知其难。在学术上要解决一个问题,提出一个创见,发前人所未发,还要有合理的论证,以我这中人之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然,要是发一些泛泛之论、趋时之言,那又另当别论了。
我的学术兴趣比较广泛,除了先秦史,在经学史、历史文献的整理研究方面都曾下过一番功夫。由于内容比较杂,这本论文集的取名颇费斟酌,后只好名之曰“经史文存”。“文存”者,在我,不过是希望这些文章能够得以保存,至于能不能够留存下来,只有天知道了!君不见,古今学者的文集,成千累万,即使目前仍存于天壤之间,能够常被人提起、仍被人利用的,又有几本!不过话又说回来,学术研究需要积累,尤其是做中国学问的更是如此。积累有两层含义,一是对学者个人来说,需要不断地读书学习,积累丰富的知识,才有可能厚积薄发,取得一点成绩;二是就学术这个整体来说,要靠积累,有积累才会有学术的进步。就是说,总要有研究者不断地提供一些新知,哪怕是一点一滴的细小的新知,也是为学术大厦的构建增高添砖添瓦。但愿我的这本小书中,能有几篇成为这样的“砖”和“瓦”,能够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一点点帮助,果真如此,则庶几可以免除“敝帚自珍”之诮了。
本书的编辑出版,在搜罗、录入、造字、编排等许多方面,多蒙陈絜、高艳、李晶、赵庆淼、王旭东等几位学生辈的年轻友人大力帮忙,谨此致谢。
赵伯雄记于香河果岭墅
2021年10月31日
新世纪伊始,南开大学历史学科魏宏运、刘泽华、张国刚等先生与著名国画大师范曾先生商定,设立“范伯子史学基金”,资助出版《南开史学家论丛》辑,一为纪念南开史学的奠基一代,二为总结南开史学文脉一系,三为传承郑天挺、雷海宗等先生的教泽。辑收录了郑天挺、雷海宗、杨志玖、王玉哲、杨生茂、杨翼骧、来新夏、魏宏运等先生的文集(中国日本史、亚洲史研究的开拓者吴廷璆先生,因文集另外出版故暂未收入),九位先生可谓南开史学在20世纪50年代崛起的奠基一代,令人高山仰止。辑于200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后,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和社会反响,形成了南开史学的品牌效应。
2003年,《南开史学家论丛》第二辑出版,收录刘泽华、冯尔康、俞辛焞、张友伦、王敦书、陈振江、范曾先生的文集。七位先生是20世纪80—90年代南开史学持续提升的学术带头人,可谓一时风流。
2007年,《南开史学家论丛》第三辑出版,收录南炳文、李治安、李喜所、陈志强、杨栋梁、王晓德六位先生的文集。确定入选者朱凤瀚、张国刚、李剑鸣先生此时调离南开,王永祥先生英年早逝,四位先生的文集未及编辑。诸位先生皆是南开史学崛起的股肱帅才。
《南开史学家论丛》至三辑,共收录了自郑天挺、雷海宗先生以下二十一位南开历史学科著名学者的文集,大致可分为三代学人,他们或治中古史、或修中近史、或览欧美文化、或观东洋史实。三代衣钵相继,奠基、传承、发扬,对相关学术方向皆有重要贡献,享誉史林,才有了南开史学近百年的无上荣光。这是一份能激动人心的史学积淀,一份能催人奋进的学脉遗产。
有鉴于此,南开大学历史学科学术委员会决定继续出版此套丛书的第四辑,委托江沛教授主持编务,以持续梳理南开史学的学术史,总结学科名家的高水平成果,向2023年南开史学的百年华诞献礼。
《南开史学家论丛》第四辑入选学者是:中国史学科的郑克晟、白新良、赵伯雄、张分田、杜家骥、乔治忠、许檀、王先明、常建华,世界史学科的杨巨平、李卓教授。十一位学者在各自领域皆有公认的学术成就,其学术活跃期多在20—21世纪之交前后三十年间,是南开史学第四代的代表性学者。
从四辑的入选学者名单可以看出,南开史学历经百年发展,先有梁启超、蒋廷黻、刘崇、蔡维藩等先生筚路蓝缕,继有郑天挺、雷海宗先生代表的第二代深耕根基,再经刘泽华、冯尔康先生领衔的第三代发扬光大,继有多为20世纪50年代出生学者扛鼎的第四代学人守正创新,终于成就蔚然之史学重镇。
如今,南开史学百余名教师,秉承“惟真惟新、求通致用”的院训,以高水准的人才培养、求真创新的学术成果,打造出一支公认的实力雄厚、享誉全球的史学群体,努力为探寻中华传统文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全力拼搏。
2019年,南开大学提出“4211”发展战略,其中一个“1”,即是建立十个交叉科学中心,努力实现跨学科融汇,强调人文与自然科学两大学科间贯通、协同发展,以服务于国家战略及社会发展需求,这是中外文明交叉科学中心的宗旨所在。在文科率先成立的中外文明交叉科学中心,依托历史学科建设。《南开史学家论丛》第四辑,是一个学术品牌的延续,也是中国史、世界史两大学科成果的总结,凝结了对中外历史与文明的比较及思考。故而第四辑的出版,得到了南开大学中外文明交叉科学中心的资助。
在《南开史学家论丛》第四辑出版之际,特作此说明并衷心祝贺,希望早日迎来第五、六辑的持续出版,让南开史学始终站在历史学的潮头,共同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南开大学历史学科学术委员会
2020年12月12日
本书分三编,系南开大学赵伯雄教授从事教研工作以来的学术总结,集中讨论经学史和儒学领域的一些重要命题、经学与人物。其中上编16篇,讨论《春秋》学、《左传》、公羊学相关问题。中编12篇,利用传世文献和考古材料,分析先秦以来的一些政治问题,将史学研究做细做实,涉及王畿与迁都、观念研究、人物研究。下编13篇,主要是对具体文献具体问题的考证,以及作者对晚清以来经学的转向,当代国学、儒学、经学之间关系的一些思考。
1. 了解经学基本问题不用愁——本书名“经史文存”,集中探讨经学史相关重要问题,兼及先秦时期国家形态、儒学的观念演变等问题。
2. 好读有料——写作角度和论点互相之间绝少重复,论述严密,平易好读,以小见大,读来不枯燥,读后有收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