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漕运总督张景华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漕运总督张景华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4 3.8折 63.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怀玉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20530989

出版时间2021-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3.8元

货号1202527280

上书时间2024-06-02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本书是一部历史人物传记,考述了明朝名臣张景华(1482—1555)的一生。张景华,字时美,号白溪。郯城县人,明正德五年考中举人,正德九年考中进士。初任江西吉水县知县。历官大理寺右寺丞、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后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等处地方、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他同情百姓疾苦,敢于为民请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工诗能文,曾写下许多赞美家乡山水的诗歌。所撰《山西奏议》《樵枚琐谈》《摄心录》《双槐解》等文,短小精悍,论理明快,风格刚健,流传于世。据相关史料记载,他在朝为官期间,清正廉洁,政绩卓著,至今被《山东通志》列为“历代名臣”。



 
 
 
 

作者简介
刘怀玉,著名文史专家。1943年出生于江苏淮安。1970年3月从北京大学毕业,2003年于淮安区文化局退休。利用业余时间研究明清小说和地方文史。专著有《吴承恩诗文集笺校》《吴承恩论稿》《〈西游记〉人物画传》《吴承恩与〈西游记〉》《刑部侍郎胡琏》《邱心如与笔生花》《古典文学作品与淮安》等。笔耕之余点校若干书籍。

目录
张景华传略
  郯城是古老的地方,人杰地灵
  张景华青少年时期
  任吉水县知县
  任监察御史
  任大理寺右寺丞
  升任誊黄右通政、顺天巡抚
  在家养病六年
  升任都察院副都御史、漕运总督
  罢归后的晚年生活
  张景华的庄居
  张景华的后世
  张景华的著作及其艺术风格
张景华年表
张景华的著作
  一、白溪漫稿
  二、遗诗
  三、遗文
  四、已佚作品
张景华有关资料辑录
  一、张景华基本资料
  二、别人赠张景华的诗文
  三、《明实录》等中的记载
  四、顾寰资料
  五、朱佑椋案
  六、唐龙资料
  七、许逵资料
  八、张景资料
  九、郭勋资料
  十、朱方资料
  十一、张士英、张僖资料
  十二、毕昭资料
  十三、《尔雅注》资料
  十四、彭勖资料
  十五、黄嘉宾等人资料
  十六、职官制度
世德堂《张氏族谱》历次序言选
  一、张氏族谱原序
  二、续修族谱原序
  三、张氏族谱抄本序
  四、张氏续修家谱序
  五、张氏家谱自序
  六、重修家谱自叙
  七、张氏家谱增修录
  八、张氏族谱又接序
  九、东支原序
  十、东支序
  十一、东支重修家谱序
  十二、东支增修家谱序
  十三、东支增修家谱序
  十四、第六次续修族谱序
  十五、《张氏族谱》凡例四
征引书目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一部历史人物传记,考述了明朝名臣张景华(1482—1555)的一生。张景华,字时美,号白溪。郯城县人,明正德五年考中举人,正德九年考中进士。初任江
西吉水县知县。历官大理寺右寺丞、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后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等处地方、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他同情百姓疾苦,敢于为民请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工诗能文,曾写下许多赞美家乡山水的诗歌。所撰《山西奏议》《樵枚琐谈》《摄心录》《双槐解》等文,短小精悍,论理明快,风格刚健,流传于世。据相关史料记载,他在朝为官期间,清正廉洁,政绩卓著,至今被《山东通志》列为“历代名臣”。

主编推荐
一位能臣,一位诤臣,一位廉臣,一位直臣

精彩内容
 张氏是我国第三大姓,据说人口近亿。有学者说,黄帝有一孙子(一说为儿子)叫挥,观弧制矢,赐姓张氏,此张氏得姓之由。张挥世居青阳,青阳后改清河郡,为张姓郡望。乾隆五十八年(1793)桂月,郯城张氏八世孙张仁《东支序》亦持此说:“粤稽黄帝之子名挥造弧弓,受封于张,为张氏,此张氏所自昉也。”乾隆戊午福建张姓同宗张士英作《张氏族谱原序》云:“张氏系出清河,其源最远。
”然清河为张姓的郡望之一
,凡姓张的皆可称之,非郯城张氏独有。《东支原序》云:“传吾张氏旧居山东高密县鱼湾舍住沟村,至大明年因红军赶散,一支去郯城县涝沟庄居住。”“红军赶散”似无此说法,只听说过“洪武赶散”,是朱元璋将江南人口稠密地方的富户,迁移到江北荒僻地方,似乎未曾牵涉山东。有幸读到郯城世德堂《张氏族谱》,即张景华家的族谱。该谱凡经数次续修,均未拉历史名人人谱以求增辉,是实事求是的,值得称道的。
郯城世德堂《张氏族谱》以张景华的曾祖父张林为一世祖。该谱《张氏宗派世系表》云:“一世讳林,配盛氏,子一:锦。二世锦,行五,配彭氏,继蒋氏。子二:辅,彭出;友,蒋出;女一。享年七十余岁。三世辅,行一,字廷佐,小字福增。赠河南道监察御史,继赠大理寺右寺丞。生于正统
癸亥(1443)七月八日,卒于正德戊寅八月七日,享年七十六岁。配吉氏,小字灯生,赠孺人,继赠宜人。
生于正统己巳(1449)八月卅日,卒于正德己卯正月十八日,享年七十一岁。子三:景芳、景华、景美。景芳无后。景华叔父张友生一
子景熙。”该谱所载全部张氏族人,虽分东西南北四支,但都是景华、景美、景熙三人的后裔。
郯城世德堂《张氏族谱》记载:张景华,“行二,字时美,小字广昌,号白溪,先号菊轩。孝友性成,生
而敏学,由正德庚午科举人,甲戌科进士。初授江西吉水县知县,行取四任御史,巡视中城、山西巡按、南畿刷卷、掌河南道。历升大理寺右寺丞、通政司誊黄右通政、饬蓟州等处边备,兼巡抚顺天等处地方,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告休。诏起都察
院右副都御史,奉特旨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等处地方,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所至有《怀恩录》、遗爱祠。所
著有《摄心录》《樵牧琐谈》行世。一生端严,廉介自守。事武肃两朝如一日,塞门谢事,种花赋诗。享年七十四岁,生于成化壬寅,卒于嘉靖乙卯二月十四日,万历癸未从祀乡贤。配陈氏,小字花生,敕封宜人,生于成化癸卯九月初二日,享年五十九岁,卒于隆庆丁卯十
二月十二日。子七:守悫、
守宜、守简、守默,陈出;守矩、守规、守范,金出。
女七:钫,陈出;庄、屯、
晚、立、丙、隔二,金出。
合葬于西南三里,地名仙人掌”。
康熙《郯城县志》卷七《人物志·乡贤》、乾隆《郯城县志》卷九《人物志·名贤》皆称:“张景华,字时美,高册社人。”还有康熙《郯城县志》卷八《选举·例监》称,他的第二个儿子张守宜也是高册社人。卷八《选举·岁贡》称,他的第七个儿子之子张胤祯,也
就是张景华的一个孙子也是高册社人。康熙《郯城县志》是沿袭万历《郯城县志》的,而万历《郯城县志》有张景华两个儿子参与修纂的。根据这些记载,张景华当是高册社人。然今所见《张氏族谱》诸种版本序言及内容,皆未提及此住址,而他的后裔皆说是涝沟村人。高册与涝沟是两个不同的地方。康熙《郯城县志》卷三《户赋志·里社》:清顺治年间为四乡三十二里社,揆其意“里”即是“社”,即所谓“里社”。高册社属大安东乡,大安东乡八社,第四即高册社,注:“县西南十里。”涝沟社属大安西乡,大安西乡亦八社,第六为涝沟社,注:“并张家庄社,县西南四十五里。”按此记载,都在县城西南,一个离城十里,一个离城四十五里,两者相距三十五里。不知因何有此差异。今购得《郯城交通旅游图》,可以看出北涝沟
村在白马河东北,南涝沟村在白马河西南,两者相距很近,今属花园乡。临沂经济网有文:郯城县花园乡涝沟
社区位于乡驻地西南七公里处,白马河西岸。涝沟社区建于明正德年间,因处白马河旁,地势低洼,始名涝沟
。按照张氏族谱载,张氏四世祖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张景华就是涝沟人。张景华的七个子女分七支住涝沟,北面是北涝沟,南面是南涝沟。
历史遗迹有三墩古墓。高册有东高册、陈高册、仇高册、张高册、万高册、凌高册,也都邻近白马河,在涝沟
的上游,属马头镇。
P3-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