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有乡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乌有乡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5.94 4.8折 54 全新

库存1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尼尔·盖曼(NeilGaiman)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9420039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4元

货号1201830552

上书时间2024-06-01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尼尔·盖曼 (NeilGaiman)当代幻想文学代名词,欧美文坛耀眼的新星,被《文学传记辞典》誉为十大后现代作家之一。
1960年,尼尔·盖曼生于英国。1989年,他以漫画《睡魔》开始了创作之路。其后,他的创作逐渐涵盖了小说、漫画、诗歌、剧本等多个领域,代表作有《美国众神》《北欧众神》《星尘》《好兆头》《蜘蛛男孩》《乌有乡》等。他的作品共斩获28项文坛重磅大奖,包括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世界奇幻文学奖、英国科幻小说奖、创神文学奖、格芬奇幻小说奖等。
《乌有乡》是一部无比神奇的小说,是一个关于伦敦的黑色童话,也是一个关于异世界的冒险故事。《乌有乡》源自1996年BBC邀请尼尔·盖曼写的一部电视剧。虽说那个节目并不算糟糕,但他总是觉得略有遗憾,因为人们在电视里看到的跟他的想象全然不同。拍摄时,每当有一场戏被砍掉、一句台词被删除,或是任何情节被改变时,他都会说:“没关系,我会把它放回书里去”。于是,这本书诞生了。

目录
前言
序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附录:一则全然不同的序言,发生在四百年前
致谢
番外篇:卡拉巴斯寻衣记

内容摘要
每一条昏暗的小巷里,都藏着一个通往新世界的入口。
-----------------------------------------------------------世界上有两个伦敦:上伦敦,那是普通人居住的地方;下伦敦,那里住着从上伦敦裂缝中掉下来的人。
理查德,原本只是上伦敦的一个普通人,却在救助了一个受伤的下伦敦女孩之后,彻底从上伦敦消失了。同事不认识他,路人看不见他,连他的未婚妻也忘了他的存在。
原来,理查德打开了生命中无比重要的一扇门,来到了一个未知的新世界……

精彩内容
《乌有乡》/第一章(节选)她已经逃了四天,跌跌撞撞慌慌张张地在一条条小路和地道间奔跑。她饥肠辘辘,精疲力竭,身体已经累得无法承受,而且每扇门都愈发难以打开。经过整整四天的逃亡,她终于找到一处藏身之所:这是个位于地下世界的小石窟,待在这儿应该会很安全——至少她希望如此。女孩终于沉沉睡去。
在上次西敏寺举办的流动集市中,克劳普先生雇用了罗斯。“就把他看作,”他对范德摩先生说,“一只金丝雀。”“会唱歌的那种?”范德摩先生问道。
“我对此深表怀疑,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表示怀疑。”克劳普先生抬手捋了捋那一头顺滑平直的橙色发丝,“不,亲爱的朋友,我用的是比喻义——指的是被人们提下矿坑测试毒气的那种。”范德摩微微颔首,领悟的曙光慢慢冒出头来。对,一只金丝雀。罗斯先生跟金丝雀没有任何相似之处。他膀大腰圆——几乎跟范德摩先生一样壮实——特别邋遢,几乎没有毛发,而且很少说话。不过罗斯已经告诉他俩自己喜欢杀生,而且相当拿手。克劳普先生和范德摩先生觉得这话很有意思。但他就是金丝雀,可惜自己并不知道。就这样,罗斯先生穿着脏兮兮的T恤和破破烂烂的蓝色牛仔裤,走在前面打头阵,身着考究黑西服的克劳普和范德摩则紧随其后。
只要你用心观察,就可以通过四种简单途径把克劳普先生和范德摩先生区分开来:第一,范德摩先生比克劳普先生高两头半;第二,克劳普先生的眼睛是淡蓝色的,范德摩先生则是棕色;第三,范德摩先生右手戴着用四颗乌鸦颅骨制成的几枚戒指,而克劳普先生没有佩戴任何显眼的饰物;第四,克劳普先生喜欢说话,而范德摩先生总是觉得饿。当然,他们的相貌也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通道暗处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动静。范德摩先生的匕首突然出现在他手中,随即又消失不见,戳在差不多三十尺外的地面上微微晃动。他走到匕首跟前,握住刀柄拔了起来。刀刃上插着一只灰老鼠,随着生命流逝,嘴巴无力地一张一合。他用食指和拇指捏碎了老鼠的脑袋。
“好了,这鼠辈没法再去告密了。”克劳普先生被自己的俏皮话逗得哧哧发笑,可范德摩先生一点儿反应也没有,“老鼠,鼠辈。明白吗?”范德摩先生把老鼠从刀上取下,若有所思地将脑袋塞进嘴里嚼了起来。克劳普先生一巴掌将这玩意儿打掉。“别吃了。”范德摩先生有点闷闷不乐地收起小刀。“打起精神来,”克劳普先生激励他说,“老鼠总会有的。现在,前进。咱们还有事儿要做,有人要敲打敲打。”三年的伦敦生活并没有改变理查德,倒是改变了他对这座城市的看法。以前看到的各种照片曾给理查德留下了刻板印象,他原本把伦敦想象成一座灰色,甚至是黑色的城市,结果却惊讶地发现这里充满斑斓色彩:有红砖与白石,有红色公车和黑色出租车,还有鲜红的邮筒和绿草如茵的公园及陵园。
在这座城市中,垂垂古早和蒙昧新潮争风斗法,虽然没有恶意,但也同样不存敬意。这里到处都是商店和办公楼、饭店和住宅,公园和教堂,无人问津的纪念碑和黯然失色的宫殿。这里有数百个名字古怪的街区——伏尾、白垩农场、伯爵宫廷、大理石拱门,各区风格也迥然不同。这是一座喧闹、肮脏、欢快、杂乱的城市,挤满各种肤色、各种习俗和各种类型的居民。它以游客为食,既需要他们,又鄙夷他们。由于五百年来断断续续的道路拓宽工程,以及在车辆交通——无论是马车,还是新近出现的机动车——和行人需求间作出的拙劣妥协,伦敦城的平均交通时速三百年没有任何增长。
理查德刚到伦敦时,就发现此地巨大怪诞,基本无法理解。只有那张标示出地铁线路和站点的精美彩色地图,还能赋予它秩序的伪饰。但理查德逐渐意识到这幅地铁路线图只是便利的虚幻产物,可以让生活更加轻松,但跟地表城市的真实地貌毫无联系。这就像隶属于某个政治团体,理查德对自己这个想法感到自豪。在一次聚会中,他曾试图向一头雾水的陌生人们解释地铁路线图和政治的相似之处。但从那以后,他便决定还是不要涉足政治评论领域。
通过耳濡目染白白得到的信息(跟白噪声差不多,只是更有用)的积累,理查德慢慢理解了这座城市。当他发现伦敦城本身还不到一平方英里后,理解过程也随之加快。这一平方英里东起艾德门,西至舰队街和老贝利区法庭,这块小小的自治区如今是伦敦金融机构的根据地,也是整个伦敦的发祥地。
两千年前,伦敦不过是泰晤士河北岸的一个凯尔特小村庄,后来罗马人不期而至,并定居于此。伦敦缓慢成长,大概过了一千年后,西部边界才与近邻小小的西敏王城接壤。伦敦桥建造好后,伦敦与隔河相望的南华克镇紧紧相连。它继续扩张,田野、树林和湿地慢慢被繁荣兴旺的市镇吞没;它继续发展,遭遇到其他小村小寨,比如东方的白教堂和德普特福,西方的哈默史密斯和牧人树丛,北方的卡姆登和伊斯灵顿,南方泰晤士河对岸的巴特西和朗伯斯。伦敦城把它们都纳入体内,就像一池水银遇到较小的水银液珠就吸收进来,只有一个个名字尚自留存。
伦敦就这样变成了巨大的矛盾体。这儿是个好地方,也是座不错的城市,但所有好地方都要付出代价,而且所有不错的城市都必须付出这种代价。
过了一阵子,理查德发现自己对伦敦早就习以为常。才没多久,他便开始为不曾去过任何伦敦景点而感到自豪了。(除了伦敦塔,莫德姑妈来城里度周末时,理查德被迫担负起伴游的任务。)但杰茜卡改变了这一切。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