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实力与中美竞合
  • 软实力与中美竞合
  • 软实力与中美竞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软实力与中美竞合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9.67 6.3折 79 全新

库存1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约瑟夫·奈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49823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79元

货号31691599

上书时间2024-06-01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软实力”概念的首创者,被誉为“软实力之父”。横跨政学两界的政治学家、亚太事务专家,哈佛大学教授,曾任卡特政府助理国务卿,克林顿政府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助理国防部部长,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等职。著有《美国总统及其外交政策》《美国世纪结束了吗?》《软实力》《巧实力》《权力大未来》《理解全球冲突与合作:理论与历史》等多部经典作品。
此外,约瑟夫·奈还获评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英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外交学会会员。在最近一次对国际关系学者的调查中,他被列为美国外交政策方面最具影响力的学者,2011年《外交政策》将他评为全球100位顶级思想家之一。

目录
推荐序  V
致中国读者  XIX
对话  XXI
第一部分? 软实力在全球政治中的作用
何为软实力 003 
软实力的局限性 025 
国家巧实力战略 030 
理解 21 世纪的权力转移 040 
软实力概念的起源与政治演进 047 
何为道德外交政策 053

第二部分? 美国如何运用软实力
软实力与美国的外交政策 061 
巧实力:融合硬实力与软实力 089 
拜登领导下的美国是否值得信赖? 096 
自由国际秩序之后 101

第三部分? 中国软实力的上升
中国崛起,他国就必须俯首? 109 
中国软实力的上升 119 
中国软实力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22 
美国未来对华战略 132

第四部分? 中美关系与软实力的作用
“奈报告”发布六年后 149 
美元与巨龙 162 
中国会取代美国吗? 166
金融危机与中美误判 170 
与中国合作,而不是遏制它 174 
中美关系的未来 178 
中美竞合关系 183 
相互依存对中美是双刃剑 187 
与中国的冷战是可以避免的 190 
中美竞争的逻辑 193

注 释 199

内容摘要
1990年,约瑟夫·奈首次提出“软实力”概念,传统国际政治领域的分析框架就此改写。他让我们认识到,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成功不仅取决于谁的军队能胜,也取决于谁讲的故事更吸引人。一国的实力不仅包括基于军事和经济实力来胁迫或收买他国的硬实力,还包括依靠自己的文化、政治理念和政策方针来吸引他国的软实力。随后,这一概念不仅被纳入美国一些重大外交政策的考量,也从此走向世界,转变了全世界人民看待权力的视角。
本书收录了三十多年来约瑟夫·奈对中美这两个大国软实力发展状况及其如何影响中美关系走向的审慎观察。他见证了两国在科技、经济、军事领域的竞争不断加剧,同时也目睹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网络风险以及大流行病等跨国性挑战的升级。他深刻认识到,两国当前的深度相互依存,意味着中美对抗必然导致两败俱伤,但紧张和误判始终伴随着美国对国家衰落和权力平衡变化的焦虑。因此,只有消弭误解误判,打造中美竞合的新型外交关系,方能跨越“修昔底德陷阱”,走向“正和博弈”。

精彩内容
中美竞争的逻辑美国总统拜登的对华政策能否成功,将取决于两国能否在生产全球公共产品方面进行合作,同时在其他领域展开竞争。中美关系是“竞合关系”。这种竞争需要对矛盾的双方予以同等重视。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中美之间的大国竞争如若处理不当,情形可能会非常危险;但若处理得当,竞争将会是有益的。
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能否成功,部分取决于中国,但部分也取决于美国自身如何改变。保持美国在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至关重要,这需要对人力资源和研发进行投资。拜登政府针对这两点提出了计划。与此同时,美国必须应对新的跨国威胁,譬如气候变化和大流行病,新冠疫情在美国夺走的生命超过了自1945年以来战争导致的死亡人数的总和。应对这些挑战,需要美国与中国及其他国家展开合作。 拜登总统因此面临着一项艰巨的议程,并将中美竞争视为“斯普特尼克时刻”。尽管拜登总统在讲话中提到了罗斯福总统和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并避免了具有误导 性的冷战言论,但一个恰当的类比是20世纪50年代,艾森豪威尔总统利用苏联发射卫星带来的冲击激发了美国对教育、基础设施和新技术方面的投资。美国现在还能做到这一点吗? 中国的实力确实在增长,但美国具有重要的长期实力优势。首先是地理位置,美国的周围是海洋和友好邻邦,而中国则与邻国印度、日本和越南存在领土争端。其次,美国还具有资源优势。美国现在是一个能源净出口国,中国则依赖经过印度洋的航线进口石油,而美国在印度洋上有着重要的海军部署。 此外,由于拥有全球性机构和美元的国际霸权地位,美国的金融实力强悍。虽然中国渴望在全球金融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可靠的储备货币依赖于货币的可兑换性、深厚的资本市场。美国还有人口优势——美国的劳动力人口正在增加,而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已经开始下降。 在关键技术领域,美国也一直走在前沿。美国的研究型大学在全球高等教育排名中名列前茅。而中国在研发方面投入巨大,目前在某些领域也具有良好的竞争力。中国还计划到2030年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者。鉴于机器学习作为一种通用技术的重要性,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进步尤其重要。 另外,中国的技术进步不再仅仅基于模仿。美国对中国技术挑战的成功回应,将更多地取决于美国国内的进步,而不是外部的制裁。 随着中国、印度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的持续发展,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仍将低于21世纪初30%左右的水平。此外,随着其他大国的崛起,大家集体行动提供全球公共产品会变得愈加困难。尽管如此,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于未来几十年内在整体实力上取代美国。 亚洲经济的快速增长促进了权力向该区域的横向转移,但亚洲内部也有其自身的权力平衡。中国的权力受到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多国的制衡,美国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美国保持与盟友的关系,美国被赶出西太平洋的前景就很渺茫。 但与中国竞争只是拜登总统面临的问题之一。正如美国技术专家理查德·丹齐格所指出的那样:“21世纪的技术不仅在分布上是全球性的,其带来的影响也是全球性的。病原体、人工智能系统、计算机病毒以及意外释放的辐射可能会成为影响所有国家的难题。”因此,丹齐格主张:“我们必须推行协商一致的报告制度,共同控制,共享应急方案、规范和条约,缓解我们共同面临的风险。”在某些领域,美国的单边领导力可以为如何提供公共产品这样的问题给出大部分答案。但是,当涉及气候变化和大流行病等新的跨国问题时,美国需要与其他国家合作。虽然美国的领导力很重要,但美国无法仅凭一己之力来解决这些问题,因为温室气体和病毒不会受到国界或军事力量影响。 在生态相互依存领域,权力博弈成为正和游戏。因此,美国不能简单地考虑对他人行使权力,还必须考虑与他人共同行使权力。在许多跨国问题上,赋予他人权力可以帮助美国实现自己的目标。如果中国提高能源效率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那美国将从中受益。因此,美国必须在竞争的同时与中国合作。 一些人担心中国会将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与美国在传统竞争领域的让步联系起来。这种想法忽略了,如果喜马拉雅山上的冰川融化或城镇被洪水淹没,将会给中国带来多大损失。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双边关系紧张,但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还是参加了近期由拜登总统发起的全球气候峰会。
衡量拜登政府对华政策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在于,中美两国能否在生产全球公共产品方面进行合作,同时在其他领域展开激烈竞争。中美关系是一种“竞合关系”。这种竞争需要对矛盾的双方予以同等的重视。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