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不拓宽的街道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永不拓宽的街道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7.55 3.5折 50 全新

库存1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丹燕 著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5134869

出版时间2014-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0元

货号1200963674

上书时间2024-06-01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陈丹燕,1958年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著有《陈丹燕青春作品集》三卷,长篇小说《心动如水》《纽约假日》,散文集《上海的风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叶》《上海的红颜遗事》,儿童幻想小说《我的妈妈是精灵》等。曾获中国作协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国新闻奖金奖、奥地利国家青少年图书奖、德国国家青少年图书奖银奖、德国青少年评委金色的书虫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青少年“倡导宽容”文学奖等。

目录
外滩漫游者
旧影斑驳
四品官与电机教授
花园
红房子西餐馆的家宴
和平饭店
街心花园的舞蹈者
万国公墓墓地
摩登与物质
戴西一生中最长的一天

尼可
大窗,王元化先生的人生地图
亡者遗痕
幸存者
我的手风琴伙伴
裘小龙
永不拓宽的街道
颜永京
一束菊花的重量
附录:64条永不拓宽的街道钩沉


内容摘要
 在《永不拓宽的街道》中,陈丹燕对这些街道上曾经居住的名人、故事、文化等娓娓道来,认为,“街区风貌是一个整体,所以在保护建筑的同时,还必须保护住与那些建筑相连的街道,不得拓宽,甚至也
不得随意修改人行道和行道树。这样,这个城市的记忆和历史就成为城市生活中可触摸的、可感受的一部分,而不再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精彩内容
 在它对面,竖立着从海关门前堤岸上平移过来的外滩信号塔,那是1907年建造的一件简约洛可可式建筑物。当时它是远东最高的气象信号塔,曾经为无数进出黄浦江的船只提供每日海洋气象。现在,它则更像一座纪念碑,好看而无实用价值。它的一楼有一个小型的外滩历史陈列室,二楼有一家名叫1865的咖啡馆。咖啡馆的客人可以在等咖啡时,爬到塔顶上去看整条外滩。胜利女神雕像被日本人拆毁以后,这里就是外滩南端堤岸的最高点了。
1884年,法国神父在洋泾浜上竖立气象信号杆,从旧照片上看,那就是一根木头旗杆,上面挂着信号旗和风向标。1907年,掌管上海天文台的法国神父在海关门口建造砖木结构的信号塔,代替早年洋泾浜外滩的旗杆。1993年10月,信号塔被搬回到1884年的原处。这间清静的咖啡馆的名字,却越过了1907年和1884年,指向1865年,纪念第一个上海水文天象台在董家渡的诞生
。你不要惊奇,这就是上海人在混乱历史面前锻炼出来的逻辑能力,如同埃舍尔的画。
如果你今天走进信号塔,仍可以在室内的空气中隐约闻到阴凉潮湿的气味,那是泥滩特有的气味。
1989年开始,外滩被改造过一次,那是1940年最
后一栋外滩大楼竣工以后,第一
次在外滩大兴土木。上海市政府拓宽车道,建造纪念碑,整修绿化带,修建地下过街通道,加高防波堤。原先堤岸上那条灰白色灰泥矮墙——因为十年中成千上万对情人衣襟和手指的摩挲已变得异常光滑细密——就消失在这次改造中。据说因为一位参加改造工程的建筑师竭力争取,外滩信号塔才逃脱本来被炸毁的命运。上海市政府为它额外支付了540万人民币,将它平移22.4米,至昔日的洋泾浜外滩处,保留了下来。它是上海第一个被成功保护下来的外滩纪念建筑。
现在,它夹在黄浦江两岸的高楼大厦问,像一座洛可可式的纪念碑,纪念上海人奋力保护租界建筑的成功,纪念他们对外滩的了解与认同,纪念他们终于表达出了对自己城市历史的爱。所以,你不要小看了这座信号塔。
你在某个天气晴朗的傍晚登上信号塔顶,向北眺望,你便看到外滩北端,外白渡桥旁边的堤岸上,有座高过信号塔的上海人民英雄纪念塔。三条细长的花岗岩倚靠在一起,像三支靠在一起的来复枪。那个纪念碑也诞生在气象信号塔平移的那次外滩改造中,比信号塔晚几个月竣工,正赶上上海解放的纪念日。它是新外滩的重要标志:在当年不允许中国人进入的外滩公园里,建立一
座上海人一百年革命不懈的纪念碑,纪念中国人最终的胜利。据说,1950年上海市政府曾设想要将这个纪念碑放在原先华尔纪念碑的地方:外滩公园大门前。这是最典型的纪念碑思维:当年洋枪队镇压了中国人的太平军,现在中国人将所有洋人赶出了中国。胜利者的纪念碑压在失败者的纪念碑之上。
19世纪华尔纪念碑是英国式的小方尖碑;1950年的纪念碑草图,是个稳重而雄壮的意大利式纪念圆柱;现在你看到的,是靠在一起的休息了的武器。1950年的计划中,还有一组表现上海人民一百年来前赴后继的雕塑,由张充仁设计。这些草图和张充仁本人终于因西化的背景和联想而被否定,最后,连纪念塔的计划也搁浅。如
今,你眺望到的这座1994年建成的纪念碑,使用当年的碑文,甚至延续了碑文上计算年代上的错误,但还是完全否定当年张充仁的草图。
现在的它,更强势,更带有斯拉夫艺术的色彩。
设想一下,要是当年张充仁的草图真付诸实现,两端,由两个圆柱的高塔夹住外滩,它们的楼下,都陈列着外滩的历史照片,空气中都浮动着阴冷潮湿的泥滩气味,倒是真的和谐。但如今的现实则更符合外滩的本质,那就是无所不在的冲突。
你看这一南一北相对的矛盾,一边努力证明自己在外滩压倒一切的独立地位,一
边努力保护法国神父留下的遗迹,这便是上海后殖民时代的外滩。它们这两个塔,一
个在外滩的最北面,一个在外滩的最南面,遥遥相对,像一对书夹,将整条外滩夹起来,使它成为一个整体,一个细节丰富的大纪念碑。
大多数上海人都不喜欢那个新纪念塔,他们刻薄地找到上海出产的“三枪”牌内衣商标与它的一致性,将它也叫作“三枪”。但他们也并不喜欢现在这个重新装修过的信号塔,觉得它倒被打扮得越来越像个赝品。他们更蔑视那时建造的,用釉面砖贴面的地下通道,他们称其为“厕所”。其实,他们是不满对外滩的改动。即使是回到租
界时代,上海人还是有话可说,他们为进入外滩公园吵闹了60年,为华懋饭店门口将中国人和“绅士”分成不同的入口大光其火。他们从来不是单纯的人,他们眼界既开
阔又闭塞,对变化既有强大的承受能力,又挑剔一切变化,他们心中层层堆积着骄傲、
自卑和被排斥的苦恼与不甘,对奇迹的渴望与投机的本能。
P2-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