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货币史
  • 中国货币史
  • 中国货币史
  • 中国货币史
  • 中国货币史
  • 中国货币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货币史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06.7 4.7折 22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彭信威

出版社应急管理出版社

ISBN9787502085445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228元

货号31393221

上书时间2024-06-01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彭信威(1907-1967),江西安福人。我国著名的货币史学家和钱币学家。
曾任上海经济调查所副主任兼《社会经济》月刊总编辑、国防最高委员会设计专家。曾以驻美特派记者身份参加第一届联合国大会。通晓英、俄、日、法、德等多国语言,对英语尤为擅长。解放后任教于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学院。
主要著作有《中国货币史》《战后世界金融》《银行学》《各国预算制度》等。

目录
第一章 货币的发生……………………………………………… 001
第一节 货币经济的萌芽 ………………………………………… 002
一 产生货币的社会背景 ………………………………………… 002
二 殷周时代的贝和铜 …………………………………………… 011
三 贝的种类及其来源 …………………………………………… 020
第二节 货币经济的确立 ………………………………………… 026
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铜铸币 ……………………………………… 026
二 黄金和金币 …………………………………………………… 052
三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币制 ……………………………………… 060
四 货币经济确立后的影响 ……………………………………… 067
第三节 货币理论 ………………………………………………… 074
第四节 信用的发生 ……………………………………………… 083
第二章 两汉的货币……………………………………………… 089
第一节 货币制度 ………………………………………………… 090
一 钱币 …………………………………………………………… 090
二 三国时的钱币 ………………………………………………… 108
三 金银 …………………………………………………………… 116
第二节 货币的购买力 …………………………………………… 132
一 楚汉战争所引起的货币减重 ………………………………… 132
二 武帝时匈奴战争所引起的货币贬值 ………………………… 136
三 王莽时的货币贬值 …………………………………………… 142
四 东汉的币值 …………………………………………………… 146
五 两汉物价小结 ………………………………………………… 151
六 三国时期的货币贬值 ………………………………………… 158
第三节 货币研究 ………………………………………………… 164
一 货币理论 ……………………………………………………… 164
二 货币史 ………………………………………………………… 171
第四节 信用 ……………………………………………………… 173
第三章 晋到隋的货币…………………………………………… 179
第一节 货币制度 ………………………………………………… 180
一 钱币 …………………………………………………………… 180
二 金银 …………………………………………………………… 193
三 谷帛 …………………………………………………………… 201
第二节 货币的购买力 …………………………………………… 207
一 两晋的币值 …………………………………………………… 207
二 宋齐币值的变动 ……………………………………………… 213
三 梁陈币值的变动 ……………………………………………… 220
四 北朝的币值 …………………………………………………… 223
五 隋的币值 ……………………………………………………… 227
第三节 货币研究 ………………………………………………… 230
一 货币理论 ……………………………………………………… 230
二 钱币学的产生 ………………………………………………… 236
第四节 信用和信用机关 ………………………………………… 239
第四章 唐代的货币……………………………………………… 245
第一节 货币制度 ………………………………………………… 246
一 钱币 …………………………………………………………… 246
二 五代十国的钱币 ……………………………………………… 261
三 绢帛 …………………………………………………………… 266
四 金银 …………………………………………………………… 270
第二节 货币的购买力 …………………………………………… 279
一 盛唐钱币的购买力 …………………………………………… 279
二 安史之乱与通货贬值 ………………………………………… 284
三 贞元元和间的通货回缩 ……………………………………… 289
四 晚唐五代的币值 ……………………………………………… 298
五 唐代物价小结 ………………………………………………… 305
第三节 货币研究 ………………………………………………… 308
一 货币理论 ……………………………………………………… 308
二 货币史 ………………………………………………………… 316
三 钱币学 ………………………………………………………… 318
第四节 信用与信用机关 ………………………………………… 319
一 商业的发达与长安金融市场之产生 ………………………… 319
二 放款 …………………………………………………………… 322
三 存款 …………………………………………………………… 326
四 生金银买卖 …………………………………………………… 332
五 汇兑的产生 …………………………………………………… 334
第五章 两宋的货币……………………………………………… 337
第一节 货币制度 ………………………………………………… 338
一 钱币 …………………………………………………………… 338
二 金银和金银钱 ………………………………………………… 353
三 纸币的产生 …………………………………………………… 362
第二节 货币的购买力 …………………………………………… 373
一 北宋初年的币值 ……………………………………………… 373
二 熙丰年间的币值 ……………………………………………… 381
三 崇观年间币值的下跌 ………………………………………… 393
四 金人进军中原所引起的通货膨胀 …………………………… 400
五 南宋会子的膨胀 ……………………………………………… 408
六 白银的购买力 ………………………………………………… 426
第三节 货币研究 ………………………………………………… 439
一 货币理论 ……………………………………………………… 439
二 货币史 ………………………………………………………… 449
三 钱币学 ………………………………………………………… 451
第四节 信用和信用机关 ………………………………………… 455
第六章 金元的货币……………………………………………… 463
第一节 货币制度 ………………………………………………… 464
一 辽的钱币 ……………………………………………………… 464
二 西夏的钱币 …………………………………………………… 466
三 金人的币制 …………………………………………………… 467
四 元代的币制 …………………………………………………… 472
第二节 货币的购买力 …………………………………………… 494
一 金人的通货膨胀 ……………………………………………… 494
二 元初中统纱的膨胀 …………………………………………… 499
三 至元钞的贬值 ………………………………………………… 505
四 元末至正钞的贬值 …………………………………………… 518
第三节 货币研究 ………………………………………………… 525
一 货币理论 ……………………………………………………… 525
二 货币史 ………………………………………………………… 528
三 钱币学 ………………………………………………………… 530
第四节 信用和信用机关 ………………………………………… 531
第七章 明代的货币……………………………………………… 539
第一节 货币制度 ………………………………………………… 540
一 纸币 …………………………………………………………… 540
二 钱币 …………………………………………………………… 544
三 白银 …………………………………………………………… 560
第二节 货币的购买力 …………………………………………… 569
一 大明宝钞的膨胀 ……………………………………………… 569
二 万历以前铜钱的购买力 ……………………………………… 577
三 晚明的铜钱贬值 ……………………………………………… 589
四 白银的购买力 ………………………………………………… 597
第三节 货币研究 ………………………………………………… 622
一 货币理论 ……………………………………………………… 622
二 货币史和钱币学 ……………………………………………… 631
第四节 信用和信用机关 ………………………………………… 634
一 高利贷和典当业 ……………………………………………… 634
二 钱庄的兴起 …………………………………………………… 639
第八章 清代的货币……………………………………………… 645
第一节 货币制度 ………………………………………………… 646
一 制钱 …………………………………………………………… 646
二 太平天国的钱币 ……………………………………………… 654
三 清末的钱制改革 …………………………………………… 659
四 白银和银币 …………………………………………………… 665
五 钞票 …………………………………………………………… 689
第二节 货币的购买力 …………………………………………… 699
一 清初钱价的波动 ……………………………………………… 699
二 太平天国革命时清朝政府的通货贬值 ……………………… 709
三 清末币值的变动 ……………………………………………… 720
四 白银的购买力 ………………………………………………… 726
五 黄金的购买力 ………………………………………………… 743
六 清末的货币数量 ……………………………………………… 751
第三节 货币研究 ………………………………………………… 766
一 货币理论 ……………………………………………………… 766
二 晚清的货币思想和币制改革运动 …………………………… 778
三 货币史 ………………………………………………………… 789
四 钱币学的发展 ………………………………………………… 792
第四节 信用机关 ………………………………………………… 803
一 银铺和典当业 ………………………………………………… 803
二 钱庄和银号 …………………………………………………… 811
三 票号的兴衰 …………………………………………………… 821
四 银行的兴起 …………………………………………………… 830

附:中国货币史大事年表……………………………………………… 839

内容摘要
《中国货币史》,于1943年开始撰写,初稿十几万字,作者经过数十年的修改和补充,1965年出版时,全书已近77万字。是一部真正钱币学巨著。更是中国国货币史与钱币学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划时代著作。
本书从上古时代使用的贝币写起,以近代银元、纸币为结点,清晰、详细地梳理了中国自有交换、买卖以来,钱币变更的历史,其中也大量提及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他方面的历史。
作者学识渊博,引用广泛,对古今中外的相关书籍进行了详细的借鉴与研究,还配备了相关的钱币实物图像,更简单直观的展示出中国钱币从古至今的变化与发展。

精彩内容
绪论货币史是历史的一部分,研究货币史,总的目的是为帮助我们理解历史。
中国的货币史,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因为中国的货币,有悠久的历史,它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货币文化,而且同其他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相互影响。
有些国家,如巴比伦和埃及,其文化是比中国早,可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远古的货币。近百年来,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的考古家,曾不断在那些地区挖掘,把各种各样的古物都挖出来了,盗劫了出土的古物,并运回他们本国,在不列颠博物馆和罗浮宫博物馆陈列出来,只是没有挖到远古的货币,没有挖到公元前8世纪以前的钱币。而钱币之为物,和其他古物不同:第一它必定是坚固不易毁灭的,这是金属货币的一个优点;第二它必定是数量很多的,因为人人要用它;第三它必定是散布很广的,因为各地都要用它。所以只要古代使用过钱币,一定会被发现。反过来说,如果这么多年来没有发现巴比伦和埃及古代的钱币,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它们在公元前8世纪以前还不曾铸造钱币。西方最早的钱币,是公元前7、8世纪时小亚细亚的里底亚所发行的。这是中国周定王的时候,当时中国已经有钱币了。
按照中国的传说,中国货币的起源,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管子》说:“汤以庄山之金铸币,禹以历山之金铸币。”司马迁说:“高辛氏以前就有龟贝金钱刀布。”班固说:“神农氏的时候,就有金刀龟贝。”郑樵甚至进一步说:“太昊氏、高阳氏谓之金,有熊氏、高辛氏谓之货,陶唐氏谓之泉,商人、周人谓之布,齐人、莒人谓之刀。”这些人虽然言之凿凿,却是没有根据的。近代的发掘,使我们知道:在传说中的黄帝和高辛氏的时代,我们的祖先还不会使用金属,哪里会有金属货币?中国最早的货币,的确是贝。这点由中国文字的结构上可以看出来:凡是同价值有关的字汇,绝大部分是从贝:如贫贱等。分贝成贫,贝少为贱。可见在中国文字形成的时候,贝壳已是体现价值的东西。后来由于真贝的数量不够,人们就用仿制品:用蚌壳仿制,用软石仿制,用兽骨仿制,最后用铜来铸造,这种铜贝就可以说是一种金属货币了。用真贝的时候,以朋为单位,一朋原是一串,后来大概是指一个固定的数目。古诗中有“既见君子,锡我百朋”的句子。但铜贝出现以后,可能就不再称朋,而称寽了。近年商墓中有铜贝出土,而且西周彝铭中常有取若干寽的句子,如果这字或字是指铜贝,那就证明中国在公元前10世纪以前就有铸造货币的雏形了。
贝壳在古代是装饰品,也可以说是一种奢侈品,而且常见于记载,大概后来发展成为统治阶级之间的货币。当时的劳动人民,可能是使用主要的生产工具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如铲、刀、纺轮等。这几种用具,似乎分别在各地区或各部族中取得一般等价物的资格,而且逐渐脱离了商品世界,形状也逐渐缩小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就演变成为正式的布币、刀币和环钱。布币中有一种没有文字的大型空首布,应当是西周的东西。无论如何,中国铸造货币的起源,并不晚于外国,可能是世界最早的。
中国的货币,不但产生得早,而且货币的魔力,也发生得早。外国有些人说,中国货币虽然产生得早,可是在社会上不产生多大作用,因为流通不广。这是不正确的。当刘邦做泗水亭长的时候,想到上司家里去,撒谎说以万钱为见面礼,吓得他的上司迎到门口来。萧何因为早年多送了刘邦两个钱,后来竟加封二千户。东汉赵壹说:“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两晋是货币经济比较衰落的一个时代,可是鲁褒的《钱神论》,其措辞的激愤,不亚于千多年后莎士比亚在《雅典的悌蒙》(TimomofAthens)中的黄金颂。南朝时周文郁问卜,卜者告诉他南下可以做到公侯,文郁说,“钱足便可,谁望公侯?”有些人“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可见货币的拜物教,在中国老早就有其根源。外国学者之所以有那种误解,是由于近代中国史家,在写中国史的时候,只写政治史,忽略经济史,更忽略货币史。古代史家不是这样的。但外国学者很少能直接利用中国的旧史料。
中国的货币,不但产生得早,而且独立发展成为一种货币文化。货币的产生,是具有自发性质的;当交换发展到某种阶段,必然会产生货币。所以货币的起源,原则上都是独立的。但这只限于极原始的阶段。后来生产和交换进一步扩展,当两种文化水平不同的民族发生接触的时候,文化较低的民族,就要受到文化高的民族的影响。我们只要看一看古代和近代各国的货币史,就可以知道:各国的货币很少是独立发展出来的,而是相互采用别国的制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