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波(知人系列)
  • 兰波(知人系列)
  • 兰波(知人系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兰波(知人系列)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6.62 5.4折 49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塞思·惠登|责编:赵一凡|译者:孙礼中

出版社上海文艺

ISBN9787532184002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元

货号1202821755

上书时间2024-06-01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作者介绍作者|塞思?惠登SethWhidden英国牛津大学法语语言与文学教授,19世纪法国文学与诗歌研究专家,编著、出版有多部关于19世纪法国文学及波德莱尔、魏尔伦、兰波等作家的专著。
译者|孙礼中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英国邦戈大学翻译学硕士,长期担任中翻英和英译中的教学任务。主要译作有《黑暗的心》《从洛克起步》等。

目录
引文与英译说明

引子
1 城墙
2 田野
3 首都
4 城市
5 创伤
6 世界
7 来世

注释
精选参考书目
致谢
图片致谢

内容摘要
阿尔蒂尔?兰波(1854—1891)曾是少年天才、划时代的诗人、探险家。但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眼里,他永远是一个谜。兰波是谁?他的诗歌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它们可能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人可以为一整个文学体裁带来一场革命,却又在21岁时掉臂而去,过着与开始时截然不同的生活?每一代人都尝试以自己的方式解答这些问题,每一代人都想出了答案,而每一代人都是错的,至少并非完全正确。
英国牛津大学法语语言与文学教授、19世纪法国文学与诗歌研究专家塞思?惠登在本书中深入剖析兰波诗艺的颠覆意义,冷静还原他那飞扬的青春、疾风骤雨般的感情世界,跟随他游历天涯的脚步,奉上了自己的答案。

精彩内容
既然巴黎不再欢迎兰波,他就和德拉埃在夏尔维尔光顾各种酒吧。与此同时,魏尔伦回到了首都,向玛蒂尔德保证他已经和兰波分了手,说服她返回巴黎,她在3月中旬也这么做了。至少在表面上,婚姻秩序得以恢复,但是在她背后(毫无疑问也在她鼻子底下),两位诗人仍然保持着定期书信往来。5月初,兰波悄悄返回巴黎,两人故态复萌。如果说她丈夫醉醺醺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多,玛蒂尔德可能怀疑其中有蹊跷,那么当他回家的时候流血不止,她就该担心了。那是5月9日,据目击者夏尔?克罗称,他们在“死鼠”咖啡馆(位于皮加勒广场)喝酒时,兰波在玩一把刀,突然将它刺进了魏尔伦的手和腿。刀这一话题在6月还会出现,喝醉了的魏尔伦在一家餐馆里拿着刀威胁玛蒂尔德(前一天晚上,他还试图烧她的头发)。同月,兰波在一封给德拉埃的信中描述了他最喜欢的消遣,信写自“巴谢特”(Parshit),日期为“约在6月”(June-ish):他高喊“尽管侍者脾气暴躁,但苦艾酒俱乐部万岁”,并描述了他夜间的写作节奏和白天喝酒取乐一样有规律(OC,368)。
尽管他的作息时间非常散漫,但是兰波专心创作的时候还是写下了许多诗歌,它们通常被称为《最后的诗》,因为那是他写下的最后的韵诗:《泪》《加西河》《渴的喜剧》《晨思》《耐心的节日》(最初名为《五月的旗帜》)《高塔之歌》《永恒》《黄金时代》《新婚夫妇》《她是埃及舞女?……》《花坛……》《饥饿的节日》《噢,季节,噢,城堡……》《记忆》《你听,四月里……》《羞耻》《米歇尔和克利斯蒂娜》《怕什么》和《乌鸦》。
模仿诅咒派的作品所表现出的轻蔑(例如向梅拉的诗集《偶像》致敬的那首十四行诗)有了更多的讥讽对象,这次是韵诗。与刺伤魏尔伦时酒徒的鲁莽不同,在这里,他如外科医生一般精准地切开了亚历山大体诗句,在这一点上十六行诗《泪》(Larmes,OC,207)就是一例。诗中的主体拙于刻画事物——j’eusseétémauvaiseenseigned’auberge(我只会是小客栈的一块破招牌),与此呼应的,是不做区分的泪水、酒和河水等液体,所有这些都使这首诗的情感框架更加复杂,因为一系列近似和故意的接近失误颠倒了含义和押韵。兰波在认可规则的同时又轻视规则。声音的重复贯穿这首诗的四个小节,全诗充满了loin(远)和eau(水)等词中的wa和o的元音谐音以及它们在oiseaux(鸟)一词中的组合,产生了铿锵的韵律,将声音的重要性从句尾或停顿之前的传统位置中分离出来。由于没有了常规的停顿,所以后一个选择变得更加复杂:这些诗行只包含十一个音节,因此不能分为两半。《记忆》(Mémoire,OC,234—235)是这一阶段又一首韵律被撕碎了的诗,诗中留存的亚历山大体的最后痕迹被捶击得体无完肤,无法辨认。这是一首抹去韵律的诗,是在废墟上纪念韵律的辉煌过去。在《晨思》(Bonnepenséedumatin,OC,202)中,诗律在被清除的那一刻获得展示,宿醉醒来的清晨并不像看起来那样完美,因为诗歌先以三行八音节诗句接一行六音节诗句这样的小节开始——甚至以清晰的时间标记做了预告quatreheuresdumatin,l’été(夏季,凌晨四点)——很快就变得缺乏秩序和节奏,笨拙地、踉踉跄跄地穿过诗行,破坏了诗歌的韵律。一般情况下应该读作十个音节的诗行必须以走捷径的形式,利用单词之间的省音和其他非常规的做法来发音。诗歌开头给出的确切时间其实带有欺骗性,因为其余的诗行在八、九、十个音节之间摇摆不定,没有任何可辨别的模式。兰波单刀直入地探究这样的问题:读诗意味着什么,什么内部规律应该支配我们的诗歌体验。最后,他变本加厉,彻底颠覆了诗歌的最后一节:第五节也是最后一节以较短的第一行开始,然后才是较长的诗行。之后,仿佛在取笑这首诗本身,也许是取笑读者,兰波突然用一句亚历山大体诗行Enattendantlebain[+]danslameràmidi(当他们等待正午大海的沐浴)鼓吹一种即使是最守旧的诗人也会额手称庆的秩序。这种完美的和谐与对称蕴含着讽刺,因为——正如兰波在多个层面上所知道的——已经无家可归:诗歌已经挣脱了韵律的桎梏,任何企图羁縻它的尝试都是不合时宜的。
魏尔伦越来越把巴黎的婚姻生活看成过往烟云。他和兰波脚底抹油,前往布鲁塞尔,这座城市长期以来一直是躲避第二帝国审查员和巴黎保守主义的避风港。1862年,出版商奥古斯特?布雷-马拉西斯(AugustePoulet-Malassis)逃往布鲁塞尔以躲避债权人;在那里,他出版了好几部诗集,包括波德莱尔写的放荡淫靡的诗。1867年,他推出了五首魏尔伦歌颂性爱的十四行诗,题为《情人们》,在书名页上,魏尔伦署名“被开除的帕勃罗?德?赫拉格尼兹(PablodeHerlagnez)”。与魏尔伦和玛蒂尔德和解之后两位诗人仍一直保持着秘密往来同出一辙,这一次魏尔伦也在兰波不知情的情况下写信给玛蒂尔德。后来,在回忆录中,她凭记忆引用了其中一封——“我可怜的玛蒂尔德,不要悲伤,不要哭泣;我做着一个噩梦,我总有一天会回来的”——声称魏尔伦要她带上他的个人物品,因为当他和兰波从巴黎溜出来时,他只带了手杖和帽子。机不可失,玛蒂尔德和魏尔伦的母亲一起去了布鲁塞尔,试图让他永远离开兰波。她的恳求似乎奏效了:魏尔伦与这两位女性一起登上了一列开往巴黎的火车。应该说,玛蒂尔德的恳求很快失效了:兰波偷偷地登上了同一列火车,在越过边界进入法国之前为了通关而停车的时候,他说服魏尔伦改变了主意。两位诗人再次前往布鲁塞尔,玛蒂尔德只好返回巴黎,10月初她正式要求合法分居,声称丈夫和兰波之间的关系“不干不净”。
正是基于上述这几个月的事件,某位隆巴(Lombard)警官(他受命监视两位诗人)写下了他的报告。尽管有一些错误,但“罗贝尔?魏尔伦(RobertVerlaine)”和“雷姆博(Raimbaud)”的故事(还有“夏尔?德?西夫里”客串出演)还是精彩纷呈:以下这一幕发生在布鲁塞尔。
巴那斯诗人罗贝尔?魏尔伦与作曲家兼钢琴家西夫里的妹妹结婚已有三四个月,西夫里在巴黎公社后曾被关押在萨道里,然后被运走、释放。
他们是在去年年初或年中结婚的。
尽管魏尔伦有时犯傻(他的脑子很久前就脱轨了),总的说来这对夫妻还算和谐。不幸的是,一个来自夏尔维尔的男孩雷姆博独自一人到了巴黎,向巴那斯诗人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就道德和才华而言,这位15至16岁的雷姆博过去和现在都是妖孽。
他的作诗技巧无人匹敌,只不过他的作品绝对令人费解、反感。魏尔伦爱上了雷姆博,后者和他一样热情澎湃。他们去比利时品尝了内心的安宁以及随之而来的一切。
魏尔伦带着无比轻松的心情离开了他的妻子,但据称她非常讨人喜欢且彬彬有礼。
在布鲁塞尔人们见到这一对恋人卿卿我我,不避耳目。不久前,魏尔伦夫人到那里寻找丈夫,想把他带回去。魏尔伦回答,为时已晚,和解是不可能了,此外,他们再也无法控制自己了。“我厌恶婚姻生活。”他嚷道,“我们像老虎一样做爱!”他边说边让她看他的胸部:他的朋友雷姆博用刀给他文身,把他扎伤。这两人像凶猛的野兽一样互相殴打和折磨,为的是弥补错过的乐趣。
与此同时,魏尔伦和兰波成功脱身。首先从布鲁塞尔到奥斯坦德,然后在9月7日越过英吉利海峡,到达查令十字车站,在所谓的法国区(今天的Soho)度过一段时光。魏尔伦描述了这次渡海来到多佛的经历——“一个平庸的小镇,却有着绝妙的峭壁”——在那里他们吃到了鸡蛋和茶:“这是我第一次见识英国的星期日,其实没有那么可怕。”魏尔伦曾一度去比利时试图与妻子和解,但无功而返,又回到兰波的身边。在伦敦,他们结识了不少逃离巴黎后待在伦敦的前公社社员,甚至搬进了其中一人以前住过的房间:欧仁?韦尔默施,因为即将结婚正搬出去。他们的房间在菲茨罗维亚的霍兰德街34—35号;1938年,就在该建筑物被拆除之前,那块表明两位诗人在此居住过的牌匾被捐赠给了魏尔伦的故乡梅斯。他们与曾经的“丑陋的家伙”一员、插画家费利克斯?雷加美一起度过的时光——特别是在雷加美位于朗汉姆街16号的工作室中——启迪了与前一年的诅咒派诗歌非常相似的作品,这次是基于雷加美的图册。他们互相启发:兰波写下了诗歌《捡球的孩子》(L’enfantquiramassalesballes…),雷加美则画下他们两人在伦敦散步的素描。
魏尔伦和兰波越来越担心玛蒂尔德的法律诉讼,于是要求兰波太太介入,她答应了,尽管她在巴黎的尝试一无所获。不过,在魏尔伦的帮助下,她还是说服了儿子回到夏尔维尔,在那里住了几周。离开了兰波的魏尔伦在伦敦百无聊赖,独自一人为葬送了自己的婚姻、失去了传统的体面懊悔不已。在沮丧和身体不适的情况下,魏尔伦向好几个人发出了求救信,他母亲和兰波做出了回应,前者赶来和他共度新年,后者于1873年1月3日赶到。团聚以后,两位诗人又故态复萌,在城市里悠闲地散着步——“特鲁里街、白教堂、皮姆利科、天使街、伦敦城和海德公园等地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神秘可言”(Corr.,301)——写作诗歌,学习英语,尤其是阅读(5月,魏尔伦告诉勒佩勒捷“我用英语读完了所有爱伦坡的著作”,Corr.,314)。魏尔伦的情绪大为好转;他在2月给布莱蒙的信中说,他盼着夏天来到,和兰波一起去布莱顿,然后去苏格兰或爱尔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