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简介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就是企业通过回应利益相关者的诉求而获得利益相关者支持的行为。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构建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惠交换关系,即双方基于信任而互相支持(第1章),企业往往为了构建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惠交换关系而履行社会责任(第2章)。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能与利益相关者建立起直接的互惠关系(第3章),或者间接的互惠关系(第4章)。然而,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是多元而不是单一的,企业面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诉求时可能采取不一致的社会责任行为(第5章)。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包括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还包括社会责任沟通(第6章)和社会责任报告(第7章)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由于企业所面对的利益相关者群体及其诉求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变化,企业也需要动态调整社会责任战略(第8章)。而要理解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动机和后果,还需要深入探究社会责任行为的微观基础(第9章),分析企业层面的社会责任行为如何对个体层面的认知、行为产生影响,而最后又如何汇集到企业层面而表现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效果。随着国际化、数字化、平台经济等的高速发展以及后疫情时代和“30-60”双碳目标下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变,给企业社会责任赋予了更大的战略价值和更广阔的应用空间。伴随着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行,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企业履行海外社会责任成为支撑海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第10章)。企业的兼并和收购也是企业扩张的重要手段,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社会责任也同样扮演重要角色(第11章)。随着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的高速发展,平台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数字责任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第12章)。另外,在后疫情时代,企业的韧性也越发重要,企业正确履行社会责任对于构筑企业韧性至关重要(第13章)。面对国家提出的“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企业也需要制定正确的社会责任战略而支撑企业迈向碳中和(第14章)。最后,我们还需要清晰认识到当前所有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都是基于西方社会股东至上的逻辑之下形成的,这也是导致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扭曲的根源,从而不利于我国企业将经济利益与社会价值有机统一,也阻碍了企业在助力国家实现“共同富裕”中的积极作用,这就需要修正并引导我国企业向可持续商业模式转型,建立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第15章)。
作者简介
贾明,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工业大学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主任;2017年起,担任FT50期刊JournalofBusinessEthics编委,2020年8月起担任该刊栏目编辑(sectioneditor);2020年起,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学部会评专家;2021年7月起,担任ManagementandOrganizationReview编辑(senioreditor);2022年1月起,担任JournalofManagementStudies编委和《管理学季刊》领域编辑。<br/>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其中,2019年度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21年度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并担任首席专家。著有《管理研究的思维方式》《如何阅读管理学文献》《“一带一路”沿线中国企业海外社会责任》等,他的代表作发表在《管理世界》《管理科学学报》和OrganizationScience、JournalofManagementStudies、JournalofManagement、JournalofBusinessEthics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br/>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组部万人计划之“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支持计划、中组部万人计划之“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支持计划”。
目录
第1章 企业社会责任和社会交换<br />第2章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机<br />第3章 直接互惠视角下的企业社会<br />第4章 间接互惠视角下的企业社会<br />第5章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不一致<br />第6章 企业社会责任沟通<br />第7章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br />第8章 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动态调整<br />第9章 企业社会责任的微观基础<br />第10章 我国企业海外社会责任<br />第11章 企业社会责任与并购<br />第12章 平台型企业社会责任<br />第13章 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韧性<br />第14章 企业社会责任与碳中和<br />第15章 企业社会责任2.0
内容摘要
本书通过社会交换的逻辑把企业社会责任庞杂的理论内容与企业实践统一起来,力求构建一个“关系”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知识体系。首先,本书讨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交换特征,即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基于信任的社会交换,并用“囚徒困境”来解释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和最优合作策略。其次,本书主要阐述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机、直接和间接互惠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不一致、企业社会责任沟通以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再次,本书探究了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动态调整、社会责任行为的微观基础、中国企业海外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与并购、平台型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韧性、企业社会责任与碳中和。最后,本书介绍了企业社会责任2.0,试图指引我国企业向可持续发展商业模式转型,建立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企业社会责任体系。<br/>本书不仅可以作为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MBA、EMBA、MPAcc、MPA等学员的教材,也可以供广大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工作参考。<br/>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