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画小记
  • 看画小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看画小记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64.17 6.5折 9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陆绍阳 著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9649492

出版时间2021-07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31206954

上书时间2024-06-01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本书收录了40多篇观画感言,从西方美术史早期的古埃及、古希腊,一直谈到20世纪的现当代艺术,记文如同宽广的河水一般缓缓流过,记述了所提及画家的生平、作品、时代背景以及所属流派的风格特点,并坦率倾诉了作者观画的见解、心得与dute感受,读后使人的心灵得到升华。本书的写作特点是片段截取式,将漫长的西方艺术史定格在作者偏爱的作品和艺术家本身,对一段段截取的片段做较深入的观察分析,并基于这段截面,剖析解读名作传世的秘密。文章常常仅就一个画家或一幅画展开讨论,却常常带来新思想、新观念的启发,40多个艺术大师及作品簇拥一处,使这本书如同一座群芳摇曳的花坛,绚丽芳菲。



作者简介
陆绍阳,现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quan国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2018—2022年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zhongyang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会长。曾任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中国新闻奖评委。专著《中国当代电影史》获北京市哲学社科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教委jing品教材奖。《视听语言》被评为“北京大学youxiu教材”。曾执导电视剧《碧海情未了》《阳光路》,编导专题片《青春无悔》。担任《电影艺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guoji新闻界》《当代传播》等核心期刊编委或学术委员。

目录
序1 让灵魂像清水一样自由流淌 
序2 凝视河流的大海
绘画的历程:回到纯粹,或混沌的世界 
吹双管笛的人 
爱琴文明的一缕艺术曙光 
伊萨卡岛上的一尊雕像
哦,那曼妙的背影
一幅美杜莎的镶嵌画
安德烈·卢布廖夫的《圣三位一体》
天使在歌唱 
她走过的路上,万物萌芽滋长 
博斯的寓言
浅浅的笑容
苦行僧米开朗基罗 
青春大卫 
没有一幅画有资格和它挂在一起
天上的爱和世俗的爱
佛兰德斯只有一个鲁本斯 
他只画烛光照耀的地方 
用黑暗绘就光明的伦勃朗
维米尔的画静得让时间也竖起了耳朵 
康斯太勃尔让风景画明亮起来 
仿佛有一股清泉涤荡着我的心 
米勒,大地上的画家
我想让鹅的叫声响彻整个画面 
我不会画长翅膀的人
白嘴鸦飞来了
多么精致野蛮的美丽呀!
雷诺阿的如花美眷
画梦
让人战栗的苏里科夫
凡·高是个发光体 
在沃纳划的船上 
透明发亮的内在光芒 
蒙德里安的“格子世界” 
我总是在寻求事物的最高现实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眼睛空空的,但有着微弱的闪光
走进内心不朽的梦想 
我只不过想要一点宁静和隐秘的气息 
贾科梅蒂的那些“筷子人”
对基本问题的思考是相通的 
钢锭般坚实的工人和麦垛般丰厚的农妇 
巴尔蒂斯笔下的“玩偶” 
在情感的沸点瞬间凝固 
一个保持内心宁静的画家
我害怕漏掉那些引起我眼睛注意的东西
草间弥生眼中的圆点
要表现一个事物,先要远离一个事物 
这五幅画就是一部风景画简史 
后记 没有经过生命体验的文字是苍白的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收录了40多篇观画感言,从西方美术史早期的古埃及、古希腊,一直谈到20世纪的现当代艺术,记文如同宽广的河水一般缓缓流过,记述了所提及画家的生平、作品、时代背景以及所属流派的风格特点,并坦率倾诉了作者观画的见解、心得与dute感受,读后使人的心灵得到升华。本书的写作特点是片段截取式,将漫长的西方艺术史定格在作者偏爱的作品和艺术家本身,对一段段截取的片段做较深入的观察分析,并基于这段截面,剖析解读名作传世的秘密。文章常常仅就一个画家或一幅画展开讨论,却常常带来新思想、新观念的启发,40多个艺术大师及作品簇拥一处,使这本书如同一座群芳摇曳的花坛,绚丽芳菲。

精彩内容
正文赏读绘画的历程:回到纯粹,或混沌的世界我们在美术史著作里看到的西方绘画历程,是这样一条线索,从原始时期、古代两河流域时期、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到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再到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然后是20世纪的现代艺术,即用分期加地域、流派的说法将绘画的发展历程做一个概述。这里面有两个贡献,第一是分期,这是历史研究当中很重要的方法,把相同特征、环境、风格流派、艺术运动等因素考虑进去;第二就是总结了不同时期绘画的特点,这对后人了解绘画艺术有极大帮助。但这样的描述有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它总结了特点,但没有揭示出绘画发展的规律。当然,这是一件难事,需要具备美术史、考古学、审美鉴赏等知识,最主要的是要有史观。
绘画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从具象到抽象,从形到点、线、面表达的过程。
在1.7万—1.5万年前,法国韦泽尔峡谷的拉斯科洞穴里面就出现了壁画。迄今为止,这是人类发现的最早绘画。岩壁上布满了野马、野牛和人的手印,清晰地展现了野牛中箭的场面,原始人已经会用线条勾勒出物体的形状。我们可以幸运地在锡拉史前博物馆里看到一幅公元前17世纪的壁画《渔夫》,一个站立的年轻渔夫,一手拿着一串刚捕回的鱼,头是侧面的,胸部是正面的,脚又是侧面的,这种画法可以被看作古人绘画技巧不成熟的表现,但你要仔细看,也可以看出它和现代艺术的相似性,也许是无意的,但创作者从不同视角表现一个人体,不正是后来立体主义追求的表达方式吗?
然后从古希腊古典时期到文艺复兴时期,中间还隔了一个漫长的中世纪,在这个过程中,简单地说,题材从神到人,表现方式从形到神,后面一个“神”指的是“精气神”的“神”,它不仅仅指描述外形。
把人本来的样子还原出来,考验的是艺术家模仿的能力,能不能准确地把人和景的形态还原出来,这主要是对画家技法的考验,经过专业训练,不是一件难事。在还原的过程中,有些艺术家就不满足了,这有点像中国艺术当中追求的神似,也就是说,还原形态远远不够,还要把一个人的“精神气度”表现出来,否则作品就缺乏生气。艺术家采用的主要方法就是表现人的情绪、情感。但19世纪30年代摄影术发明后,绘画在还原世界的能力上已经没有优势,怎么办?“再现”自然而然被“表现”替代了,艺术家最主要
的工作转向表现人的心灵景观。
对象还是那个对象,世界还是那个世界,艺术家不断地将对象加以改变。具体的方式说简单也很简单:变形,把对象放大、缩小、扭曲。比如把所有人都画得像吹了气的皮球一样的哥伦比亚画家博特罗,比如把人缩成一双筷子形的贾科梅蒂,比如把对象扭曲得几乎看不出人形的蒙克等。其实就是在作品里注入艺术家的观念,把自己对人生和人的理解融进去,观念先行,侧重传递艺术家自己心中的幻象,梦境和想象的成分较以前就明显增多。其实,它也是一种距离和角度的改变,放大是近距离地看,缩小是远距离地看,扭曲其实是变换不同的观看角度。
19世纪,印象派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让对象物模糊化,将目光从描绘对象中移开,而侧重于光与色的变化。但“破坏”是有代价的,印象主义就曾被讥讽为“只能看到天气的变化”,而丢失了内在的生命。
到了20世纪,首先掀起的艺术浪头是立体主义画派,毕加索创作于1907年的《亚威农少女》被认为改变了艺术的走向,这种说法倒也不过分。毕加索做的最大改变,就是增加事物的表现维度。别人处理和对象的关系,就是一对一的关系,主体和客体之间可以连成一条线,相对单纯。但立体派呢,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呈现事物,更主要的是,它把不同角度呈现出来时,不求形似,而是大胆地将它变得支离破碎。“Cubism”其实是把物体破坏成碎片,是碎片的拼贴,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现实世界的理解,本质上是试图打破“形”的束缚。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到哪里去”,是一个永恒的艺术命题,当代艺术家继续寻找绘画最本质的东西,像塞尚提出的,一切自然万物都可能被还原成圆柱、圆锥、圆球体。在康定斯基看来,圆圈、三角形等几何体产生的效果不比米开朗基罗的画逊色。还有一个观点是,艺术家发现所有的“形”其实都是点、线、面组成的,一切都可以还原到最初,以前的还原只是还原了一部分,现在要做的是还原到最基本的部分。于是,草间弥生眼里只有圆点世界,康定斯基的作品是线的交响乐,蒙德里安的世界是由格子组成的,到了罗斯科直接就是色块的组合。到目前为止,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但艺术家其实还是没有走出“还原论”的框架,即便大胆如卢梭的原始主义画风,它也是一个走回头路的过程,问题是,“点、
线、面”是不是最基本的元素?它可以再分解到更微小的分子、原子结构吗?最后回到的是一个纯粹、简单的世界,还是混沌、复杂的世界呢?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