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只露半边脸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0.83
4.6折
¥
45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刘绪义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74697
出版时间2018-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1201869814
上书时间2024-06-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刘绪义,曾国藩故里湖南双峰人,知名学者、曾国藩研究专家。教授、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博士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历史给谁来酿酒》《晚清危局中的曾国藩》等著作十余部,曾获评“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年度新浪中国好书”,多部著作被党政机关列为全民读书推荐图书。《光明日报》《中国图书评论》《文汇读书周报》等数十家媒体对其成果发表过评论、专访、报道100余次。近年来应邀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等知名高校、党政机关讲学数百场,曾做客凤凰卫视以及内地多家电视台,被称为“最受欢迎的曾国藩课程培训名师”。
目录
第一辑
同样是沿海,齐鲁两国差距咋那么大
独尊儒术的背后
第二辑
西汉开国腐败的制度成因
西汉政坛上的不安全感
汉武帝的仙界朋友圈
杨修之死
蜀汉灭亡后吴国为何变成纸牌屋
三国史的一种解释:从月旦评到九品官人法
酷吏产生的“历史周期律”
第三辑
宋真宗眼里的寇准
古代官员的考绩法为何中看不中用
历史上那些“任性”的改革者
干爹的江湖
第四辑
明代官场逆淘汰中的孤臣
崇祯之问
明朝君王不早朝,为何国家不乱
“计赃论罪”的两面性
清修《明史》为何费时百余年
和珅为何讨不到嘉庆欢心
微服私访的背后
黠商还是官员:胡雪岩的身份之谜
第五辑
从有为到不为:清朝中衰的一个深层原因
清朝官员说话方式的嬗变
晚清政坛上的左李之争
大清第一炒作高手
左宗棠大半生都活在一句话里
《海国图志》为何不能启晚清改革之路
一封改变晚清命运的举报信
废科举何罪之有
第六辑
历史上防范红顶商人的制度努力
古代如何防控家族权力腐败
古代官员过节的清规戒律
古代官员做官与读书如何两全
古代文字狱钳制了谁的思想
历史上复仇私斗之风为何长盛不衰
内容摘要
这是一部轻松解读历史的作品,所选文章均来自《南方都市报》历史评论专版。本书主要围绕着一些广为人知的历史事件、文化史上一些熟悉的学术问题进行了重新考察与分析,提出了新的观点,视图纠正了历史的误读、还原了历史的真相。
精彩内容
《史记·封禅书》有一段特别有意思的话:齐人燕人“为方仙道,形解销化,依于鬼神之事。邹衍以阴阳主运显于诸侯,而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不能通,然则怪迂阿谀苟合之徒自此兴,不可胜数也”。
太史公直指秦始皇时的方士主要集中在燕齐,其原因要归结到战国时齐威王和齐宣王的理论家——齐人邹衍“五德终始说”。虽然这些方士在骗术失败后曾遭到秦始皇的无情打击而元气大伤,但到汉武帝时,齐国的方士又兴盛起来,李少君、少翁、栾大、公孙卿等忽悠汉武帝的本事一个比一个大,胆儿一个比一个肥,其规模与声势远超其上。“求蓬莱安期生莫能得,而海上燕齐怪迂之方士多更来言神事矣。”当地百姓也都如痴如狂,“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万数”。仙人没有见到,倒招来故齐沿海一带无数“怪迂之方士”,都说自己有禁方,能做神仙了。
齐国在秦汉时期多出方士,同样是山东沿海的鲁国却没有,两国差距那么大,原因何在?一是齐鲁两国完全不同的政治制度齐国姜姓,地理位置在山东的东北部,是周武王的国师太公望的封地。“三监之乱”后周成王给了姜太公相当于今天的特区自治权:“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鲁国姬姓,地理位置在山东的南部,首封国君为周武王弟弟周公旦,由于周公要留在镐京辅佐成王,让长子伯禽代为主政。鲁国始封时疆域较小,“封土不过百里”,后来陆续吞并了周边的小国,并夺占了曹、宋等国部分土
地,成了大国。国力最强时其疆域北至泰山,南达徐淮,东至黄海,西抵定陶一带。
应该说,齐鲁二国在春秋时期都是大国。地位也平等,都是侯爵。但是两国的政治制度完全不同。
齐国实行的不是郡县制,地方行政制度偏向于分权,采取了五都之制。据周振鹤先生考证,按理每国只应有一
都,但齐在国都之外又有平行的四都,地方行政权力分属于五都;军权亦不集中,齐国曾起“五都之兵”伐燕,说明五都皆有兵。《国语》记载,齐国五都设一大夫专权治理,每年正月到国都述职,拥有相当大的权力。齐国也有县,但县很小。齐《叔夷钟铭》载灵公一次性赏赐叔夷莱邑三百县,足见其县之小,齐实行的是分权的都邑制。
鲁国实行的则是周的政治制度,“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鲁国享有郊祭文王、奏天子乐的崇高特权。
可以说,齐鲁二国,政治上各有各的优势。一是自治,一是辅周。但由此也造就两国不同的发展方向,齐国以创业为主,鲁国以守成为主。
二是齐鲁两国同样的经济优势,不同的改革思路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分居泰山南北;海洋环境优越,有着相似的经济资源。齐国的海盐煮造很发达,《左传》中盐池被称为“国之宝”。到了战国,“齐有渠展之盐”,产量大,流通广。鲁国盐铁同样是重要且丰富的资源。《史记·货殖列传》有一个西汉初的富豪排行榜,其中鲁国的曹邴氏,以炼铁起家,排第四;齐国的刁闲,大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