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店风景(精)
  • 书店风景(精)
  • 书店风景(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书店风景(精)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61.02 5.7折 10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钟芳玲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11700

出版时间2012-03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08元

货号2236768

上书时间2024-06-01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钟芳玲,一个以读书、编书、买书、卖书、藏书、玩书与写书为工作和志趣的女书人。虽然在台湾大学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念了近十年的哲学,却在写博士论文期间,发现自己喜爱古登堡更甚于亚里士多德,自此弃哲学而投入与书相关的行业。
曾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顾问、书店创意总监、香港国际古书展公关顾问等职,目前专事写作并任书业顾问,长期于台湾与大陆的报刊撰写与书相关的专栏。现旅居美国旧金山,喜欢游走世界逛书店、看书展、参观图书馆,与东西方书人聊书、品书;居家时,则漫游于书本与网络世界,通过电子邮箱和其他书虫互通声息、交流见闻。著有“书话三部曲”:《书店风景》是第一本近距离描绘西方书店的中文专书,引发华文世界书店书写的风潮,数度修订再版;《书天堂》多角度叙述与书相关的话题,亦广受书迷好评,屡次获奖;《书店传奇》则采集了非凡与平凡书店间的传奇故事,展现不同的人生况味、趣味与品味。

目录
2012简体字版序
2008简体字版序
2007增订版序
2002增订版序
1997初版序
导读

LANDMARK 地标书店

河左岸的传奇——巴黎“莎士比亚书店”
后续笔记 2002/2007

从前卫到怀旧——旧金山“城市之光书店”
后续笔记 2002╱2007

智者在此垂钓——纽约“高谈书集”
“高谈书集”小档案
后续笔记 2002╱2007

书籍丛林——纽约“史传德书店”
“史传德”外一章
后续笔记 2007

古城的新地标——费城“博得书店”
后续笔记 2007

PECIALITY 主题书店

厨房?原来是书房!——法兰克福“玛哈斯饮食书店”
后续笔记 2007

厨师、老饕和她的书店——伦敦“厨师书屋”
后续笔记 2002/2007

市场中卖食谱——费城“烹饪书摊”

犬类大集合——纽约“爱狗人书店”
后续笔记 2002/2007

人助不如自助——费城“如何做书店”

世界地理教室──“蓝德麦克纳利书店”

智力大对决——玄秘小说店在美国
疑云密布的“玄秘小说”

四海之内皆姊妹——女性书店在美国
茱笛的房间
后续笔记 2002/2007

理想与使命的聚合点——伦敦“银月女性书店”
后续笔记 2002

女性书店的圣经──FBN
后续笔记 2002╱2007

无歧视年代来临——同性恋书店在美国
后续笔记 2002╱2007

另一种开放空间——同性恋、书店、图书馆
后续笔记 2007

愿世界充满和平——洛杉矶“菩提树书屋”
“新时代”言辞之争
后续笔记 2002╱2007

赌城中的常青树——拉斯维加斯“赌徒书店”

RARE&USED 古书店·二手书店

不容书史尽成灰——新堡“橡树丘书屋”
后续笔记 2002

庭院飘书香——费城“城市书店”

黑森林的人文风景——弗莱堡“威慈斯坦书店”
后续笔记 2002

野地里卖中古书——西彻斯特“鲍德温书仓”
后续笔记 2002╱2007

英伦岛二手书王国——伦敦“史库博书店”
后续笔记 2002╱2007

以书立国——威尔士“黑-昂-歪古书镇”
速写书王理查·布斯
巧遇“永远的蒋夫人”
后续笔记 2002╱2007

所罗门王的藏宝地——洛杉矶“遗产书店”
后续笔记 2007

APPENDIX 附录

美国超级书店的兴起
后续笔记 2002╱2007

美国独立书店的奋战
后续笔记 2002╱2007

西雅图书店之旅
后续笔记 2007

因特网与购书

后记
Acknowledgements

内容摘要
 二十年来,本书作者钟芳玲游走于东西方书业,走访上千家书店,撰写这部引领潮流的《书店风景》,使它成为爱书人、藏书家、出版者、书店迷们心目中名副其实的圣经。历经1997年、1999年、2002年、2007年和2008年数度修订,这部华文世界第一本以西方书店为报导主题的图文书在两岸共出版了五种繁体字和简体字版本。如今,完美的句号就画在我们眼前。
如同作者一样,每个人心中都存有一幅幅难忘的书店风景。时光飞逝,书店或许消失,风景因而改变,但岁月不会忘记留下痕迹。就让《书店风景》陪着喜爱书(店)的你我,编织属于自己的记忆。

精彩内容
 花都巴黎对我的吸引力一直不怎么大,卢浮宫、凯旋门、蒙马特、艾菲尔铁塔虽然反反复复地在我的旅行计划本中出现,结果往往是不了了之,归究原因还是语言的障碍。旅行之于我的意义,是和当地的节奏发生互动、与人群接触交谈;走马看花似的观
光不是我的作风,因此总是跟自己说,等学了基础法文后再去吧!
然而法文没学成,还是去了巴黎,诱引我成行的,是一家传奇的英文书店。
故事要从一次大战末期的巴黎谈起,主角是一位来自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女子丝薇雅·毕奇(SylviaBeach)。
对于巴黎的迷恋,使得曾与家人在当地度过青少年时期的丝薇雅,在j十岁(1917年)时重返巴黎,打算研究当代法国文学,却因机缘结识在河左岸奥德翁街上开法文书店的阿德里安娜·莫霓耶(AdrienneMonnier),并参与书店的活动,进而认识了一些法国知名作家,高大的莫霓耶与娇小的丝薇雅对文学怀抱着同样的热情,并景仰对方的文化,因而惺惺相惜,成为莫逆之交。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丝薇雅在好友的鼓励下,于河左岸开了一家英文书店,两年后丝薇雅将书店搬到莫霓耶的对门,更方便骚人墨客在两家书店间穿梭。
星光灿烂的巴黎丝薇雅将书店命名为ShakespeareandCompany,意指“莎士比亚及同伴”(“同伴”指的是她自己,也是其他文学同好;以下简
称“莎士比亚书店”),专卖一些主流与非主流的英美文学书籍和杂志。书店从开张那天起,就不曾冷清过,通过在文艺圈极活跃的莫霓耶,丝薇雅结识了不少文艺界人士,加上她将书店以租书店及零售店的形式经营,使得人潮不断;然而使“莎士比亚书店”名噪一时、精英聚集的主要因素,是一次大战后,巴黎因画家毕加索、
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作家乔伊斯、舞蹈家邓肯等人的加入而星光灿烂,更吸引了许多自我放逐的美国作家,以“莎士比亚书店”为据点,在此或高谈阔论、或借阅书刊、或发表新作。美国作家海明威、菲茨杰拉德、庞德(EzraPound)以及喊出“失落的一代”(LostGeneration)的女作家葛楚·史坦(GerfrudeStein)和她亦步亦趋的同性伴侣爱丽丝·托克拉思(AliceToklas)、英国作家D.H.劳伦斯、苏俄导演艾森斯坦等人都是书店的座上客。
《尤利西斯》终见天日爱尔兰作家乔伊斯(JamesJoyce)与丝薇雅的渊源更是广受谈论,当他耗时多年筹写的巨著《尤利西斯》(Ulysses)初期在杂志上发表时,即被英美当局贴上妨碍风化、不宜出版的标签,导
致出版社及印刷厂不敢碰这本著作。就在此时,崇拜乔伊斯却毫无出版经验的丝薇雅,自告奋勇地提出“莎士比亚书店”愿意出版,两人一拍即合,《尤利西斯》终于能见天日。丝薇雅在莫霓耶的指点下将首版开放预约,但限量一千本、每本流水编号。前一百本以较厚的荷兰手工纸印刷,作者签名,定价三百五十法郎。接下来一百五十本用另一种法国手工纸印刷,定价两百五十法郎。
最后七百五十本以一般手工纸印刷,定价一百五十法郎。订单来自世界各地,《尤利西斯》尚未付梓就已轰动文坛,1922年厚达七百三十二页的《尤利西斯》甫问市即被抢购一空,二版、三版、
四版……不断发行。
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纳粹进占巴黎,局势岌岌可危,然而犹太裔的丝薇雅却拒绝美国大使馆的安排潜回祖围,她执意同守书店并与巴黎的友人共患难。1941年某日,一名德国军官因丝薇雅拒绝卖他一本乔伊斯的《芬尼根守灵夜》(FinnegansWake),于是扬言次日要没收所有的书,焦急的丝薇雅当下与友人将所有的书籍搬离店面,甚至将招牌的店名漆掉……德军的确没抄到一本书,但是却带走了书店主人。已经五十四岁的丝薇雅在拘留所中度过了六个月,出狱后却再也提不起劲重新开店,无论众人怎么劝说。幸运的是,她在晚年时以书店之名写了一本回忆录,鲜明地记载了昔日情景,让未能躬逢其盛的我们,能借书而稍减遗憾。1962年,丝薇雅在她的第二故乡巴黎去世,享年七十五。
“莎士比亚\"后继有人故事到此并未结束,“莎士比亚书店”在消失二十余年后又重现巴黎。事情是这样的,一位美国文艺青年乔治·惠特曼(GeorgeWhitman)在1950年代时,到巴黎念大学,然后又靠祖产买下河左岸拉丁区旁的一栋三层楼房,开起英文书店“弥斯楚”(LibrairieMistral),往来的也不乏知名人士,如作家亨利·米勒(HenryMiller)、诗人艾伦·金斯伯格(AllenGinsberg)、劳伦斯·佛林格堤(LawrenceFerlinghetti)、黑人小说家詹姆士·鲍德温(JamesBaldwin)等人。1964年莎翁诞辰四百周年时,乔治将书店“弥斯楚”易名为“莎士比亚”,沿用丝薇雅的店名,在塞纳河畔继续书店传奇。
有些人觉得乔治无疑是个投机分子,企图利用丝薇雅过去建立的知名度来壮大自己,但也有不少人认为乔治的行径是出于一种怀
旧浪漫的精神。他甚至还将自己的女儿命名为丝薇雅·毕奇·惠特曼,以纪念前辈。
第二代的“莎士比亚书店”在很多方面都延续了丝薇雅时代的人文特质。虽然1960年代以后伟大的作家不似1920年代、1930年代那么多且耀眼,但是乔治还是发展出自己的风格。每个星期天的午茶时间和星期一晚上的户外诗歌朗诵,已经成了书店的传统,尤其是他在二、三层楼挨着书架摆置了一张张床,免费提供给旅人住宿栖息,更是绝无仅有的特色,乔治戏称他的书店是“滚草旅馆”(TumhleweedHotel),倒是相当传神。
书店最鲜明的一景当属乔治了!瘦骨嶙峋、留个山羊胡、一身老旧西装领带的乔治,已经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还是精神抖擞地在书店中走动。第一次和他见面时,他亲切地向我致意,并诉说幼年曾随家人在中国南京度过一段日子;知道我要写一篇书店报道,更是热心地拿出一堆剪报让我参考,并忙不迭地向店员介绍有位台湾来的作家。一位在店中实习的年轻法国男孩用相当流利的英语和我闲聊着,我的运气不错,乔治今天心情好,有时他挺情绪化的,众人对他的评语是“eccentric”(性情古怪),不过他是个老好人,大家早都习惯了,男孩对我这么说。话才讲完,就听到了乔治不知因何事而对楼下店员咆哮着。
书店中新旧并陈的文学书填满了所有的墙面,连走道上都是书,架上还堆积了不少灰尘,颇让人有窒息之感。只见
访客们个个安之若素,百分之八十的人和我一样,都是自国外来此朝圣的观光客,只要能亲临现场就已心满意足。我在这儿买了三本有关“莎士比亚书店”的传记及一卷录像带,店员郑重其事地在书扉上盖下黑色的店章,非常能满足我们这些到此一游的观光客。离开书店时,已是打烊时分(午夜十二点),美国女诗人克莱儿·麦克艾丽斯特(ClaireMcAllister)和一位英国作家还在闲聊着,窗外圣母院的灯火映照在塞纳河上,我脑海里闪起的是郑愁予的诗句:是谁传下这诗人的行业黄昏里挂起一盏灯P20-2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