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者天地心:当代诗词名家讲诗词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诗者天地心:当代诗词名家讲诗词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3.75 6.0折 56 全新

库存1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宁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78094

出版时间2023-04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6元

货号31716227

上书时间2024-06-01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刘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古典文献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第十三、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主要从事唐宋诗学与文章学研究,著有《唐宋之际诗歌演变研究》《唐宋诗学与诗教》《汉语思想的文体形式》《王维孟浩然诗选评》等,译有《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合作整理《吴小如讲杜诗》,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中国文学卷·隋唐五代卷》副主编。

目录
前言   刘宁 001

唐诗境界美的奥秘    李浩 001
中国传统文人画的诗情    朱良志 016
古代诗歌之格法与妙趣    查洪德 037
唐宋律诗的意脉与意趣    查洪德 055
唐诗之路与唐诗艺术    卢盛江 072
古诗的意象与形式    易闻晓 092
诗法的讲求    易闻晓 103
词艺发微:下字运意与开阖变化    彭国忠 117
词心与词脉——谈唐宋词的欣赏    陶然 142
词体与词格——谈词的创作    陶然 163
词的艺术境界与创作技巧    刘勇刚 183
诗词吟诵    刘勇刚 210
诗词的体式、用韵与作法    李贵 232
宋诗与宋词的艺术奥秘    李贵 252
山水诗的艺术构思    刘宁 270

后记   刘宁 295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一部献给广大读者的诗词艺术讲稿。十位著名诗词专家,十五讲诗词艺术课,带您领悟诗词“妙理”,参透诗词“妙道”。
本书主题围绕语言表达、心灵交流、精神陶冶三者展开。品读本书对诗词语言艺术的多角度分析,一定会对金精美玉般的诗语之美有更深切的理解;涵咏本书所抉发的诗意与词心,一定会让人拥有更好的心灵交流能力;体会唐诗境界的空灵、艺术的留白之美、“山静似太古”的悠远、生命的安闲,这无疑可以很好地陶冶性灵、开阔胸襟。古典诗词的语言表达智慧、心灵交流智慧、精神陶冶智慧,能够让爱诗人面向世界、感通天地,拥有充实、幸福的人生。社会也会因诗词的涵育而更加美好。
本书的作者,目前都活跃在诗词教学一线,研究与创作兼擅,十分了解当代读者学习古典诗词的难点与重点,善于提要钩玄、化繁为简、金针度人。例如,书中讲平仄,总结了三大原则;讲声律格式,总结了精要的口诀。着重分析意象与成辞的意义,回应当代诗词学习中的薄弱之处;对格法、字法、词脉等问题的分析,结合经典作品做深入阐发,也饱含着教学与研究的心得。这些有的放矢、深入浅出的讲解,可以让非专业的读者,也能很好地体会诗词语言艺术的奥秘。
【金句摘抄】1.唐诗境界的实质就是源于形象而又超于形象的这样一种恍兮惚兮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李浩《唐诗境界美的奥秘》)2.当人解除了外在束缚,在“闲”——无遮蔽的心中,世界“敞开”了,瞬间恢复了光亮,我的灵明沐浴在智慧的光明中。因敞开,而有光亮;互为奴役,只有幽暗的冲动。(朱良志《中国传统文人画的诗情》)3.任何艺术,不自法度入,则无规矩准绳;拘于法度,则失去灵性。循法而入,由法悟理,心悟理融,方有自得之妙。(查洪德《古代诗歌之格法与妙趣》)4.人有血脉,地有地脉,山有山脉,文有意脉,意脉指诗词文章内部贯通的脉络。(查洪德《唐宋律诗的意脉与意趣》)5.杜甫是在诗路行旅中创造和发挥了他的诗歌艺术,用诗歌艺术表现家国情怀,从某种意义上说,坎坷的诗路行旅,造就了千古诗圣。(卢盛江《唐诗之路与唐诗艺术》)6.难道春日艳艳的桃花不能唤起我们心中的一丝感觉?难道黄昏幽幽的香寒没有湿润我们心中的半点愁思?如果有,按诗的形式写出来,就是诗。(易闻晓《古诗的意象与形式》)7.还是这样一轮明月,现在照着我们的窗前榻上、街巷池塘,皎洁的清辉,穿透了亿万年的亘古沧桑。明月不是“月球”的地理概念和实物的所指,而是一个浸透了历史文化、融合无限宇宙时空的文化意象。(易闻晓《诗法的讲求》)8.下字不只是语言表达的问题,它与整首词要传达的意思,与作者的情绪感受,与作者的思想境界密切相关,字决定着词的整体艺术构思,整首词的艺术效果。(彭国忠《词艺发微:下字运意与开阖变化》)9.文学欣赏就是一个不断发现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陶然《词心与词脉——谈唐宋词的欣赏》)10.填词创作,可以作为一种途径,帮助我们完善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审美、净化红尘的扰攘、面对真实的自我、表达对世界和社会的关切,本质上来说,帮助我们更有智慧、更有热情地、更有责任感地去面对人生。(陶然《词体与词格——谈词的创作》)11.千年词史,不少论者视婉约为正宗,而视豪放为别调。其实婉约与豪放如春兰秋菊,如紫罗兰和玫瑰,各有各的芳香。(刘勇刚《词的艺术境界与创作技巧》)12.古人读诗词文皆曼声长吟,品尝其音节之美,进而由音节之美体悟意境之美。(刘勇刚《诗词吟诵》)13.学习写诗,可以从对对子开始,然后先模仿五律,掌握五律的格律后,每句加两个字就是七律,截取四句就是绝句,最后模仿古风,循序渐进,必有成效。(李贵《诗词的体式、用韵与作法》)14.唐诗重兴象,以“兴象玲珑”为优;宋诗重格韵,以“格韵高绝”为胜;唐诗多见“思与境偕”,心灵外射于直觉形象;宋诗多见“意与言会”,意念超越于物质世界。(李贵《宋诗与宋词的艺术奥秘》)15.谢灵运对山水偶遇之美的发现,是透过偶然与短暂来体会永恒;王维由一处处山间小景折射广大的山林世界,体现了局部映照整体的空灵。山水由此不仅仅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更是与道相合的精神世界。(刘宁《山水诗的艺术构思》)

精彩内容
前言
刘宁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人的情感和生活,无不渗透着诗的意趣、体现着诗的精神。理解中华文化,离不开对诗的体悟。本书是一部诗词艺术讲稿,所论皆心得之谈,作者是十位在高校长期从事诗词研究与教学的学者。爱诗的朋友细细品味,会有不少收获。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十位作者的论题虽视角不同、各擅其妙,但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就是所论不局限于具体作品的赏析,也不过多介绍作家的人生故事,而是更希望讲透诗词语言与艺术的“妙理”。这的确是本书在说诗方面希望进行的一种新探索,也是对时代要求的思考和回应。
古典诗词有许多经典作品,诗人的经历也丰富曲折。赏析名篇、讲说作家故事,一直是古典诗词传播讲解的重点。很多经历过20世纪80年代文化复兴的人都会记得,当时社会上掀起学习古典文学的热潮,出版了许多古典作品的鉴赏辞典,这些部头不小的辞典,无一例外是以作品鉴赏为主。21世纪以来的“百家讲坛”、近几年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些节目都很受欢迎,也是围绕“讲作品、说故事”来展开。
“作品”和“故事”是学习古典诗词、知人论世的重要基础,相信它们会一直对读者有强烈的吸引力。但是,近些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希望多体会诗词语言的精妙、多体察诗艺推敲的奥秘。在古典诗词的画廊中,他们固然不是专业的品鉴家,但也希望能在画前多多驻足品味,成为更好识得三昧的艺术知音。在中国大地,这样的读者已经不是孤独的小众,而是日益庞大的群体。
这个变化,是近年来中国社会巨大变化的一个体现,我们不妨看一组重要的数字: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突飞猛进,据教育部《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2021年全国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超2.18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57.8%。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2020年全国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口达到1076.5万。
现在每七个中国人就有一位大学生。高等教育的普及,带来的不仅是社会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而且深刻地改变了社会基本的文化结构。今日的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知识社会”、一个“学习型社会”。这样的社会,不仅与古人所生活的农耕社会有天壤之别,就是与经历着传统向现代转型的20世纪的中国社会,也有许多显著的差异。
“知识”与“学习”在如今有了新的含义。古典诗词的学习,也在呼唤新的方式。网络传媒的发达,人人都可以便捷地查找诗词作品的文本,了解作家的生平故事,一般性的“讲作品、说故事”,倘若不能有深入的发明,就很难令人满足。更重要的是,学习古典诗词的非专业读者,绝大多数都接受了高等教育,有更好的知识素养、更开阔的社会视野。这些读者在工作与生活中,不像在传统社会中那样依赖经验知识,而是需要更多的理性知识,即使是对于感性的艺术,在读了不少作品之后,更希望对作品中的艺术妙理有多的把握。当今的中国,也是高度开放的中国,很多中国人对中华文明的理解,都有世界文明交流的大视野,而文明之间的交流,也更需要把握文明之理。中华古典诗词在当今的传承,需要把握社会变化的大势,要用精要的艺术之理启发读者,要在参透诗之“妙理”上,多多用心。
本书的十五篇讲稿,就是希望讲解古典诗词的“妙理”,有创作中的格律法度,也有如何体悟词心、捕捉词脉的欣赏之道。经常有人感叹,古典诗词遣词用语之精妙、意象境界之深邃,这些都只能做小众的欣赏,难以实现更广泛的交流。今天,我们不能抱着这样保存古董的心态来讲诗品诗,因为有越来越多的读者渴望深入学习,我们要让诗词的妙理、妙道走进更多的心灵。本书就是对此的一种探索。
读古诗,会给一位知识社会的现代人,带来什么影响?这是本书的作者都在思考的问题。概括来讲,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语言表达、心灵交流、精神陶冶。十五篇讲稿的主题,也主要围绕这三者展开。
学习古典诗词,可以极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诗歌的语言是最精美、精深的语言。读古诗,倘若不能理解其语言之美,进而以此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就会有入宝山而空返的遗憾。书中查洪德教授讲格法与意脉,易闻晓教授讲意象与成辞,彭国忠教授讲词的下字运意与开阖变化,陶然教授讲词体与词格,刘勇刚教授分析词的创作技巧、讲解示范吟诵艺术,李贵教授讲诗词的体式、用韵和作法。这些都是对诗词语言艺术的阐发。各位专家都有丰富的诗词教学研究与创作的经验,所讲的语言艺术,是将格律、字法、句法、章法、格法、意脉融为一体的综合而立体的艺术。学诗者在钻研王力《诗词格律》、龙榆生《唐宋词格律》等著作以掌握格律的同时,读读本书对诗词语言艺术的多角度分析,一定会对诗语之美,有更深切的体会。
学习古典诗词,还可以很好地涵养心灵交流的能力。古人云:“诗言志”(《尚书·舜典》)。诗人言其志,读诗人“以意逆志”,这就是彼此的心灵交流。心领神会是读诗的妙境,这种神会,不是求彼此的相同,而是求相通。心的相通是最空灵活泼的,陶然教授讲“词心与词脉”,认为读词要“体会词心”,“(词心是)词人和词作在我们内心深处唤醒的东西”。词心隐约幽微,又常读常新;和古人作品的对话,其实是不断发现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在当今开放的时代,交流的需要远胜往昔;涵咏诗意,体会词心,古老的中华诗词,会让人拥有更好的心灵交流能力。
学习古典诗词,可以在很开阔的意义上,实现精神的陶冶。大诗人李白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桃李园序》)诗词中有着天地古今的大视野,而这大视野,就蕴含在一花一月,一觞一吟之间。李浩教授讲唐诗境界美的奥秘、朱良志教授讲中国传统文人画的诗情、卢盛江教授讲唐诗之路、刘宁教授讲山水诗的艺术构思,都是着眼于诗词中深邃的境界,尤其是自然精神、生命智慧对诗意的塑造。对于知识时代越来越忙碌的现代人,体会唐诗境界的空灵,体会艺术的留白之美,体会“山静似太古”的悠远,体会生命的安闲,这无疑可以很好地陶冶性灵、开阔胸襟。
古人云:“诗者,天地之心。”(《诗纬·含神雾》)古典诗词的语言表达智慧、心灵交流智慧、精神陶冶智慧,能够让爱诗人面向世界、感通天地,拥有充实、幸福的人生。社会也会因诗词的涵育而更加美好。
在上述三种智慧中,语言表达的智慧尤其是核心与基础。诗歌对人生与社会发生的一切积极影响,都要通过其魅力无穷的语言艺术来实现。因此,书中的十五讲对诗词语言的推敲之道,给予了最多的关注。当今微信、短视频流行,阅读碎片化、语言浅俗化的现象颇可忧虑,汉语的语言艺术正在经历很大的危机和挑战,深入体会金精美玉一般的诗词语言,无疑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的作者,目前都活跃在诗词教学一线,研究与创作兼擅,十分了解当代读者学习古典诗词的难点与重点,善于提要钩玄、化繁为简、金针度人。例如,李贵教授讲平仄,总结了三大原则;讲声律格式,总结了精要的口诀。易闻晓教授着重分析意象与成辞的意义,回应当代诗词学习中的薄弱之处;查洪德教授、彭国忠教授、陶然教授对格法、字法、词脉等问题的分析,结合经典作品做深入阐发,也饱含着教学与研究的心得。这些有的放矢的讲解,可以让非专业的读者,也能很好地体会诗词语言艺术的奥秘。
十五篇讲稿,来自全国政协“诗词艺术古今谈”委员自约书群的系列诗词讲座。全国政协开展的委员读书活动,为古典诗词当代传承弘扬的新探索,搭建了难得的平台。对此,本书的“后记”有详细介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看。
妙理无穷诗中趣!当前,向广大爱诗人谈诗词“妙理”的书,还不是很多,希望本书是一个积极的尝试。希望诗中的妙理,打开我们人生的妙境,也打开古典诗词当代传承的新天地。
后记刘宁
本书的十五篇讲稿,来自全国政协书院“诗词艺术古今谈”委员自约书群的诗词系列讲座。2020年以来,全国政协深入开展委员读书活动,在委员移动履职平台上,开设了许多全国政协委员读书群,其中的“诗词艺术古今谈”委员自约书群,聚焦古典诗词艺术的学习与交流,先后组织了十五次专题诗词讲座。这些讲座很受委员欢迎,讨论热烈;全国政协领导同志非常关心群里的讨论,亲自点评指导,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读书活动中,很多委员提出,自己很喜欢古典诗词,但是自学时遇到不少艺术上的难点。一般的普及讲座,往往是讲创作背景和作品的大致内容,满足不了深入学习的愿望。政协书院积极回应委员的要求,开设了这一诗词学习交流读书群。十五次讲座,始终关注古典诗词艺术的核心问题,非但没有让专业背景不同的委员望而却步,反而引发了大家浓厚的学习热情。全国政协委员、十三届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政协原主席蒋定之一直积极参与交流,他说:“这么成系列的高端诗词讲座,在政协历史上可能是第一次,这不仅对委员学习是很大帮助,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也是很好的推动。”同样被群中讨论吸引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馆员刘筱敏则感慨:“我们都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以前对‘博大'体会比较多,这一次,真切领略了中华文化的‘精深’!”这说出了不少委员的心声。
十五次讲座的讲课专家,都是改革开放以后成长的优秀学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术在尊重传统、放眼世界的开阔格局中,经历四十余年的繁荣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十位专家成长于这一时期,目前都处于学术盛年,不仅精通诗学,造诣深厚,而且诗词教学经验丰富,很能够把握古典诗词传承的时代脉搏,和委员们切磋琢磨,交流十分深入。
参与学习的委员,虽然专业背景不同,但视野开阔、思考深入,提出许多有意义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戏剧学院王苏教授积极参与交流。她是国家一级演员、上海市朗诵协会副会长。她美妙婉转的诗文朗诵,呈现出与诗词吟诵不同的神韵,让大家对诗词艺术古今传承的丰富形态,有了深入的感受。
十五次系列讲座,选题立意、讲授方法都颇具新意,对如何深化古典诗词的传承,做出了宝贵探索。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指导组的领导们和委员自约书群总群主刘晓冰同志的深入指导,指导组办公室夏薇、曲元、郑莉诸位同志的细心关照,都让群中的交流开展得更加顺利。我作为“诗词艺术古今谈”委员自约书群的群主,全程参与了群中的学习和讨论,被诗艺切磋的热烈深深感动。
系列讲座结束后,很多委员希望将讲座稿整理出版。各位专家根据讲座的交流心得,对讲稿做了细致的修订。非常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讲稿集,感谢臧永清社长、阎晓宏委员的热情关心,感谢葛云波、杜广学两位老师为书稿付出的许多心血!
诗者天地心,愿我们能更深地走进诗歌的世界!愿我们的世界,有更多诗意、更多美好!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