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氏太极拳谱
  • 李氏太极拳谱
  • 李氏太极拳谱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李氏太极拳谱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91.92 6.2折 149 全新

库存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清〕李亦畬 著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71423469

出版时间2022-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49元

货号1202761181

上书时间2024-06-01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在中国武学界,尤其是太极拳界,李亦畬无人不晓。
 光绪七年(1881年),李亦畬手书三册《太极拳谱》,一本自存,习称“自藏本”;一交胞弟启轩(1835—1899年),习称“启轩本”;一本传弟子郝和(字为真,1849—1920年),习称“郝和本”。合而言之,称“老三本”。
 假若武林没有李亦畬,就没有震惊学界的太极拳“老三本”。不单李氏、郝氏太极流派无所传承,孙派太极也可能不存在;武氏事迹及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或将默默无闻,甚至失传;陈家沟陈长兴将只是拳师杨露禅的一个老师,陈清平的影响力也可能仅限于赵堡一地,不为外界所知;太极拳的走向将彻底改变,可能会在许多地方失去影响力。
 假若武林没有李亦畬,那么武林所见的太极拳就只有杨家拳;陈家沟没有王宗岳的拳论,且其拳法与杨家拳法有很大的差别;杨家则可能成为张三丰、王宗岳拳法唯一的代表。
 假若武林没有李亦畬,杨家拳谱将成为太极拳界的孤谱。没有了理论上的争鸣,太极拳研究热度或将骤减,陈家沟难以为外界所知。
 实际上,正是李亦畬先生的存在及其贡献,在舆论上成功地推动杨露禅所传播的拳法——太极拳成为中国第一大名拳,令陈家沟之名响彻世界,使赵堡镇陈清平的太极拳传系名扬海内外。
 学术上,李亦畬先生保存了中国武学最珍贵的拳谱文献之一《王宗岳太极拳论》,记录了其母舅武澄清、武禹襄得到该拳谱的来龙去脉,以及他们研习该拳谱的重要心得,揭示出杨露禅早期经历及其与武氏的关系。同时,他亲自实践、研修太极拳,不断总结提炼,将成果整理汇集成册,备份三本,交与家内家外,保留了珍贵的武学文化。
 像李亦畬先生这样的人物,莫说太极拳界,在整个清代武学界也是屈指可数。与其同时代的绝大多数武人,限于各自的文化、思想、志向、修养、境界等,只是传承武术,很少有意识地去备份拳谱文献。
 有道是“有其父必有其子”,李亦畬先生如此,其后人也如此。民国时期,其后人李福荫(1892—1943年,李启轩之孙)鉴于太极拳谱在门人弟子间辗转抄录过程中错讹颇多,遂将“老三本”之“启轩本”厘定次序、分编章节,在山西太原首次公开。自此至1936年数年间,油印、石印duo次,惠泽山西武学界。
 笔者多年来致力抢救民间拳谱文献,幸得李福荫先生整理的油印本,今日献出,附于本书之后,请同好共睹李福荫先生当年所公开之抄本,追思李氏家族贡献,促进学术研究,弘扬其学术精神。
 对于民间武学藏本,挖掘、抢救、整理、保护、分享才是硬道理。清代李亦畬先生如此,今日学人亦当如此!
 尊重历史、实事求是,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清代李亦畬先生如此,今日学人更当如此!
 崔虎刚
 公元二〇二二年五月二十日
 于加拿大探微斋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李亦畬在清光绪年间手书的“老三本”是太极拳界的经典之作。后李亦畬之孙在“老三本”之一的“启轩本”基础上汇编《李氏太极拳谱》。书中内容包括《王宗岳太极拳论》、武禹襄著述、李亦畬著述、李启轩著述,前有邱仰濬、马立伯作序,后有李福荫太极拳谱后序暨李槐荫、李棠荫《刊印先祖亦畬公太极拳谱缘起》。此谱流传社会,对太极拳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

李亦畬(1832—1892年),名经纶,字亦畬,武式太极拳第二代宗师。咸丰癸丑(1853年),亦畬始从其母舅武禹襄学太极拳,身体力行者二三十年,仿禹襄总结经验体会之法,随时记录,粘贴于墙壁,一再修订,最后成文,著有《五字诀》《撒放秘诀》《走架打手行工要言》等。其手抄的《太极拳谱》被奉为太极拳经典著作。


【媒体评论】

李亦畬手书的《太极拳谱》于2014年被中央电视台《寻宝》栏目评为“民间国宝”。

李亦畬手书完成的三本太极拳谱,被史学界称为“老三本”,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太极拳谱,是太极拳的奠基之作,习太极拳者奉为圭臬。
 ——杨志英 



目录
影印版——《李氏太极拳谱》铅印本
简体版
邱序
马序
第一章 太极拳释名
第二章 十三势架
  第一节 身法
  第二节 十三势架
  第三节 十三刀
  第四节 十三杆
  第五节 四刀法
  第六节 四杆法(四枪法同)
第三章 (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
第四章 歌诀
  第一节 各势白话歌
  第二节 十三势行工歌诀
  第三节 打手歌
  第四节 打手撒放
第五章 河北永年武禹襄先生著述
  一、太极拳解
  二、十三势说略
  三、四字秘诀
第六章 河北永年李亦畬先生著述
  一、五字诀(附序)
  二、走架打手行工要言
  三、十三势行工歌解
  四、论虚实开合
  五、撒放秘诀
第七章 河北永年李启轩先生著述
  敷字诀解
附录
  刊印先祖亦畬公太极拳谱缘起
  太极拳谱后序
  太极拳先哲行略
  李公兄弟家传
  太极拳前辈李亦畬先生轶事(录《山西国术体育旬刊》)
附录 《永年李氏廉让堂家藏秘本太极拳谱》油印本

内容摘要
李亦畬在清光绪年间手书的“老三本”是太极拳界的经典之作。后李亦畬之孙在“老三本”之一的“启轩本”基础上汇编《李氏太极拳谱》。书中内容包括《王宗岳太极拳论》、武禹襄著述、李亦畬著述、李启轩著述,前有邱仰濬、马立伯作序,后有李福荫太极拳谱后序暨李槐荫、李棠荫《刊印先祖亦畬公太极拳谱缘起》。此谱流传社会,对太极拳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主编推荐

清光绪(1881年)年间,李亦畬用四十年心血汇编“老三本”。李氏相传数代,至1935年,李亦畬之孙李槐荫、李福荫将“启轩本”重新编次并新增内容,以《李氏太极拳谱》之名铅印出版。本次出版内容含《李氏太极拳谱》铅印版和油印版,并附上简体版,方便读者进行对照阅读。设计上更注重展现老谱韵味,采用较大开本,可对开平铺,用纸讲究,可供太极拳爱好者阅读、收藏。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邱序吾国今日,内忧朋兴,外患严重,国危民困,前此未有。论者谓为科学落后、产业衰微。挽救之道,莫急于经济建设之推进。虽然国于大地,物质与精神并重,苟其国民失其立国的宝贵精神,则虽物质充裕,亦仅为犹太富人而已,殊难与世并存(这篇序言写于1935年,当时以色列尚未建国)。
我国数千年来,以无敌国外患之故,不特遗物质,偏重精神,而重文轻武之习惯,深中乎人心,遂致苟安是尚,泄沓成风,演成今日积弱不振之势。“九一八”以来,遭亘古未有之变局,经南北两度之战败,宜可以全国警惕,发奋有为矣。然而颓废麻木之风气依然弥漫上下,当激刺初来,未尝无一时之冲动;形势稍纾,惰性立见。中年无论已,即血气正盛之青年,酣嬉堕落者,固所在多有。此其原因,实由于国民体质不强、意志薄弱,不堪与恶劣环境久抗之故耳。是故论中国今日之病,不仅在物质之贫乏,尤在于精神之不振。救济之法,一面在物质之建设,一面则须精神之改造。一般国民体魄的锻炼,遂不可缓,盖有强健之体格,而后有强健之精神,始能担当艰难困苦之大事。中国今日,救亡图存、建国兴国之责,岂一般体质衰弱、精神萎靡之国民所能担任?非有坚强之体魄与精神,必难与言战胜恶劣环境而获保安全。是知改善国民体格,造成一般紧张刚劲之新风气,实为救济国难所必取之方策。欧战衄败后之德,国几不国,然德志存复兴,以改造国民体格为国家政策之一,虽小学生,亦受严格锻炼,时仅十载,德已恢复其世界强国之地位。吾值今日,当知所取法矣。
锻炼国民体格之方法,在欧美为各项运动与比赛。我国近年对于运动比赛之提倡亦颇积极,惟每一运动场所之营辟,各项运动器具之设置,所费甚巨。此资本主义社会中之产物,非吾地广人众、民贫财尽之国所能普遍举办。故所谓运动比赛,亦仅行于学校教育范围之内,社会大众,尚难与焉。而救国事业,又非全国人民一致动员不可。此则有类于吾国故有国术之提倡矣。
盖吾国国术之相传,已有数千年之历史,门类繁多,其旨深其技绝,变化奇妙,气象万千;可以强筋骨,健气魄,通血脉,凝神志者。世界各国,莫与伦比。随地随时皆可练习,无场所营辟之烦。即欲购置器具,而所费极微。普遍光大,实为吾民族强健体格、改造精神之唯一良剂。使能提倡奖进,蔚为风气,则颓废萎靡之积习,可不扫自除;救亡图存,又奚他求?
惟吾国积习尚文,由来已久。士大夫阶级尤以使拳耍棒为耻。习拳技者,非为方外释道、山林隐士,即为保镖卖艺、走江逛湖之徒。能文而精拳术者实寡。以故拳术著作极少。盖能文者多不习拳术,精拳术者多不能文,而门户派别之见,又囿痼人心。善良者,恐其挟技以为害社会,又不肯轻以其术授人。名师大家,虽代不绝人,而精妙之传不广。自科学利器传入中国后,国术益不为人重视。老师名家又相继凋谢,国术真传益少。有志学习者,多以难得诀窍为苦,又无前人著作可为参悟习练之资。此提倡国术者,所引为憾者也。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仲春山西沁县邱仰濬拜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