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女孩养育:父母需要知道的事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4.53
3.2折
¥
45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日)中野日出美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ISBN9787569942521
出版时间2022-04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5元
货号31418259
上书时间2024-06-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序章 青春期是纠正教养方式的最后机会
第一章 正因为女孩普遍早熟,所以要细心地照顾——心理与身体的问题
1.对身体发育感到疑惑
2.对性的问题产生兴趣
3.情绪不稳定
4.过度关注脸蛋和身材
5.不太自信
6.因为完美主义而对所有事情都过分努力
致身为家长的您
请父母疗愈自己童年时所受的心伤
保护孩子身心发展时“如果问题”
第二章 在“女生的战场”上生存下来需要一定的技巧——人际关系的问题
1. 女生团体间存在上下关系
2. 团体内部也存在上下级关系
3. 被全班同学欺负
4. 欺负同伴
5. 无意中伤害了别人
6. 经常说朋友的坏话
7. 总是被朋友使唤来使唤去
8. 不能接受疼爱自己的祖父母或宠物的死亡
致身为家长的您
请父母疗愈自己童年时所受的心伤
培育孩子的人际关系能力时“如果问题”
第三章 有关将来的重要目标:成为“独立女性”——学习的问题
1. 就是不学习
2. 说“我太笨了,所以学不好”
3. 成绩慢慢下滑
4. 努力学习了但是成绩仍旧很差
5. 孩子说“不知道学习的意义”
6. 不知道金钱的重要性
7. 总以为“因为是女孩子,所以……”
致身为家长的您
请父母疗愈自己童年时所受的心伤
培育孩子的学习能力时“如果问题”
第四章 “适度的距离感”是这样的——亲子关系的问题
1. 不遵守家庭规则,总是叛逆反抗
2. 威胁父母、把父母当笨蛋、当佣人
3. 孝顺、不叛逆,还经常帮忙做家务
4. 讨厌父亲或母亲
5. 不像亲子,而几乎是朋友间的关系
6. 双亲关系不好、分居或者在闹离婚
7. 为了迎合父母的期待而过分努力
致身为家长的您
请父母疗愈自己童年时所受的心伤
改善亲子关系时“如果问题”
第五章 为了不加剧伤害,父母最应该注意的地方——危险行为的问题
1. 开始旷课
2. 穿花哨的服装,梳华丽的发型
3. 用约会软件
4. 有偷窃、夜游等不良行为
5. 身边有在性行为上轻率的同伴
6. 患上厌食症,或暴食症
7. 有割腕等自残行为
致身为家长的您:
请父母疗愈自己童年时所受的心伤
保护孩子不陷入危险时“如果问题”
终章 父母应该给予青春期女孩的5种力量,以及不应该做的11件事
结语 父母幸福的话,孩子也一定能够幸福
内容摘要
青春期是父母纠正教养方式的最后机会。将来,女孩的人生是幸福抑或艰辛,青春期时父母的应对方式至关重要。
日本知名心理治疗师中野日出美有3000例青少年“难养”案例咨询经验。本书针对青春期女孩常见的身体心理、人际关系、学习能力、亲子关系、不良行为等5个方面的35个问题,详细分析女孩的内心需求,介绍父母的态度、行为、生活方式对孩子潜意识的影响,并提供恰当、具体的教养法和应对方法。
做新时代觉醒的父母,给予女孩爱自己的能力、思考的能力、学习的能力、给予的能力、快乐的能力,给她创造一个美丽人生脚本。
主编推荐
1享誉日本的亲子关系心理咨询师、青少年问题专家中野日出美代表作品20年+青少年心理治疗经验 3000例+心理咨询案例擅长领域就是潜意识领域,通过潜意识对人们做心理调整,这是心理治疗中最难也是最细分的领域,更加深入介入咨询对象的内心和人生(一次普通心理咨询为1~3小时,潜意识心理咨询需要6小时)。2热议话题“青春期养育”,李玫瑾、樊登、武志红公号、壹心理、三联生活周刊、洞见、男孩派、少年大不同参与讨论并引发热议3青春版《养育女孩》,剖析“女孩为什么这样”的真相,看见女孩隐藏的需求涵盖青春期女孩的身心、人际、学习、亲子、危险行为等5个领域,从3000个咨询案例中精选35个问题,解读女孩在想什么。4 一本运用潜意识理论实现对女孩的正面管教的青春期教养法。本书提供的教养法不仅实践了精神分析学、发展心理学和交流分析等非常不错理论,而且简单易懂,实操性强,成效显著。举例:“我家女儿说想把单眼皮的眼睛变成大大的双眼皮。”心理师解读:女孩潜意识认为“漂亮可爱的女人才有价值”。父母应对:正面引导,话术暗示,经常对孩子说“你的眼睛很可爱呀。”
精彩内容
第一章正因为女孩普遍早熟,所以要细心地照顾——心理与身体的问题青春期女孩的心理和身体就像玻璃工艺品一样幼稚、脆弱。为了成为既不伤害别人、也不被别人伤害的女性,有必要教给孩子保护身心的方法。为此,绝对必要的一点是“自我认同感”。
1.对身体发育感到疑惑“哎呀,麻纪子真是的,最近胸部是不是变大啦?但是麻纪子还只是个孩子啊……”麻纪子(小学6年级)最近胸部的膨胀有点明显,虽然觉得应该穿上文胸了,但是她却对母亲难以启齿。
一般来说,女孩的身心发育比男孩要早几年。有些孩子在小学4年级胸部就开始发育、长出阴毛和腋毛了。在之后的一两年内,就会迎来月经初潮。
通过大量的心理治疗经验,我知道了有很多女性对初潮前后的身体发育感到羞耻。
可怕的是,就算长大成人后,作为女性的自信和生活方式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作为女孩,会因为没有注意初潮的到来而弄脏了衣服,被父母指责;月经来了也不好意思和朋友说;在学校里没办法换卫生巾;因为胸部的大小而被男生嘲弄……这些事在大人看来似乎没什么了不起,但是对青春期的女孩来说,实在是无地自容、如坐针毡。
实际上,有些人因为这些事,便对女性化的举止装扮感到排斥。
大部分有这些经验的女孩,她们的父母在潜意识中认为“别成为女人”,并在不知不觉间将这个信息传递给了女儿。
比如,父母本来想要一个男孩,父亲瞧不起母亲、母亲讨厌女性化的举止等,这些信息都会传递给孩子。
这样,孩子就会在无意识中认定“不可以成为一个成年女性”。然后,在胸部开始发育、身体变得圆润的时候,孩子就会厌恶自己,试图隐瞒自己身体的变化。
还有,有些母亲无意识中厌恶、否定女儿长大,忽略了女儿身体的发育。因此,女孩在尚未做好心理准备时就迎来了初潮,胸部明明已经大到需要文胸了,却对父母隐瞒……这样,就算长大成人也会留下心理阴影。
对于身体急速成长的青春期女孩来说,需要的是父母对她们成长的认同、发自内心的高兴,以及教给她们合适的对应方法。
特别是来自母亲的信息,会成为女孩“如何作为女性生存”的教科书。
如果母亲嘴上说“女性了不起”,但在实际生活中,身为一个女性并不能过着满足、幸福的生活,女孩的潜意识中就会认为“做女人很无聊,很不幸”。
这种非语言性的信息,比直接的语言更有影响力。而且,孩子会模仿同性的家长。
所以,对女孩子来说,母亲的生活方式对她们的影响是很大的。
如果,母亲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感到有些不自信,可以对孩子说:“迄今为止,妈妈作为女性并没有感到十分快乐,但是我决定今后要努力让自己快乐。你今后身体会逐渐发育、变得女性化,那是非常令人兴奋的事,一点儿也不必觉得羞耻。”然后,请好好告诉女儿穿文胸的必要性和使用卫生巾的方法。
2.对性的问题产生兴趣“我家女儿好像有了男朋友,每天回家的时间变晚了,说什么也不听……除了置之不理也没有别的办法了。”美里(高一)的男朋友是一名比她大两岁的高中三年级生。他已经不满足于接吻之类的事,但美里不知道该怎么应对。
对于有女儿的家长来说,最担心的就是“性侵害”。
实际上,在我的顾客当中,有很多人在青春期的时候遭遇过性侵。
其中大部分人都没有报警,也没有告诉家长,只是把这份创伤留在心里,就算长大成人了,作为女性的自我认知也一直受到影响。
公开发表的数据显示,强奸、痴汉等性犯罪数量连年增加,实际上,未公开的数据比这要严重数十倍。
而且大多数场合下,加害者不是陌生人,而是熟人:男朋友、朋友、朋友的哥哥、表兄弟、老师……令人吃惊的是,谁都有可能成为加害者。其中最令人恶心的是,父亲、祖父、哥哥、伯父(叔父)等的血缘关系者,也会对女孩进行性骚扰或侵害。
这样说来,对青春期女孩来说,几乎没有可以喘息的地方了。对于没有对抗能力的女孩来说,在遇到侵害的时候,只能身体僵硬、心灵空虚地等待一切快点结束。
不幸的是,很多遭遇性侵害的女孩会由此产生对男性的不信任、性恐惧症,以及包括性依存症在内的各种依存症,还有自残、饮食障碍、抑郁症等问题。
除了这些容易理解的问题之外,还有一部分女孩会产生“自己很脏”“自己已经被玷污了”等自我厌恶和自我否定的情绪。
如果女孩在中小学或青春期开始时就受到了性侵害,之后的人生更容易受到影响。
比如,她会很轻易地将身体交给正在交往的男友,自己选择去做一些容易受到性侵害的行为,无意识中去选择一些可能伤害自己的男性。
之所以会很容易陷入类似这样的事情,大概是因为受到性侵害的经历让她们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不是重要的人”“自己就算被伤害也没办法”。
还不止于此。如果父母不能完全接受、认可孩子本身的存在并真诚地去爱她,那么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是没有价值的人”。
如果孩子对性的问题感兴趣,作为父母,首先应该接受孩子内心的创伤和寂寞。
“妈妈可能没有很好地表达对你的爱。对不起。但是,妈妈是世界上最爱你的人。所以,请你一定要珍视自己。”请试着这样坦诚地与女儿沟通吧。
媒体评论
潜意识用来研究人的真实心理很好有用,心不由己往往是“此地无银三百两”。随着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不断增长,青春期的孩子一般比较逆反,有些以前很乖的孩子也会出现行为问题或心理问题。所以,青春期是最容易出事的一个时期,也是最难管的,最考验父母的养育智慧。——李玫瑾《心理抚养》孩子们通常不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遭受惩罚时内心所作出的决定。然而,他们未来的行为就建立在这些潜意识之上。例如,一个孩子可能在潜意识中认定“我是一个坏孩子”,并会继续扮演“坏”的角色;而另一个也认定自己“坏”的孩子则可能会变成一个讨好者(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以此来求得他认为自己不配得到的爱。因此,大人更需要知道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何种长期效果,而不要被当时的短期效果所愚弄。——简·尼尔森《正面管教》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