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归零(林谷芳作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归零(林谷芳作品)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5.32 6.1折 5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林谷芳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16817

出版时间2016-01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3434671

上书时间2024-06-01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归零乃参无尽缘起,如实方现无限风光,跟随台湾著名禅者林谷芳习生活禅、悟世间法。
禅,是生命的归零,因归零,乃有无限的可能。
生命事,只“我生、我爱、我死”,可世人却尽多在此缠缚,你得返观自照,才能破茧而出。
《归零(林谷芳作品)》中的应答啐啄是禅家境界现前的活泼对应,直指日常功用的随处安然,但总总都不在提供一答案,它只在提醒你:回眸处,满目青山。

作者简介
  孙小宁,媒体人。读书、观影、悟人生,最喜禅语“做梦中佛事,建水月道场。”2003年出版访谈录《十年去来——一个台湾文化人眼中的大陆》,2008年出版访谈录《如实生活如是禅》,同年出版该书台湾版《归零》,近期推出新作:《观照:一个知识分子的禅问》(与林谷芳先生合著)。
林谷芳,台湾著名禅者,音乐家,文化评论人,佛光大学艺术学研究所所长,台北书院山长。六岁有感于死生。高一见书中旬「有起必有落,有生必有死;欲求无死,不如无生」,有省,遂习禅。同时间,亦因一段因缘走入中国音乐。四十年间,于音乐,始终观照道艺一体;在修行,则「出入禅、教、密三十年,不惑之后,方知自已是无可救药的禅子」,遂对向上一路,多所拈提,常以剑刃上事砥砺学人,标举宗门不共。在禅与艺术外,1988年后又以海峡开放恰可印证生命所学之真实与虚妄,频仍来往两岸,从事文化观察与评论。
主要著作:《谛观有情——中国音乐里的人文世界》,1997,台北;1998,北京。
《一个禅者眼中的男女》,1998,台北,2007,北京。2007,北京。
《千峰映月——中国人生命中的禅与诗》2007,台北,太原。
《如实生活如是禅》,2008,太原,台北。
《画禅》,2009,台北.2010,北京。
《落花寻僧去》,2012,台北。

目录
序:回眸过,满目青山 林谷芳
采访者序:把心放下,随处安然 孙小宁
第一部  我生
  【人际】
  1  位子摆对了,人家才看得对
  2  朋友之间相知相谅,不腻最好
  3  孤独是一种美感
  4  整个社会都谈人际,反而没有真实的人际可言
  【友谊】
  1  朋友的前提是单纯,你看他对你做错事,也知道他不是出于恶意
  2  纯粹的异性友谊,是否是我们的妄想?
  3  社会落差中的相处之道——总经理与科长理论
  4  寒微与世家都要能看到对方的优点
  【财富】
  1  有应对才有意义,金钱一样有它的价值递减效应
  2  盯死了股市,也就把生命盯死了
  3  有过钱的人才能看淡钱吗?
  4  没有理财智慧,不代表没有生命智慧
  5  发展是硬道理吗?
  6  感恩与仇富:当代人的一对难题
  【命运】
  1  生命可以想象,生涯不能规划
  2  人生四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于艺、志于道
  3  算命与看星相,谦卑还是亵渎?
  4  人的命运是上帝安排?但上帝如何安排我不信上帝?
  【加法世界与减法世界】
  1  扩展自由是生命最根柢的价值
  2  禅者如何做减法
  3  最适当的时机做最适当的事
  【超越惯性】
  1  吃食物还是被食物吃?
  2  票友的心灵,专家的技巧
  3  当“健康”变成流行
  【资讯社会】
  1  资讯经验不能替代生命经验
  2  网络虚拟世界:是想象力释放,还是另一种脑空白?
  3  因为网络,我们面临另一种失序
  4  博客往往会让你退回子宫
  5  资讯社会中生命最大的困境是不自由
第二部  我爱
  【爱情】
  1  没有谁会永远年轻,没有谁感情不受挫
  2  真的是年轻时代爽透了,老了才不留遗憾?照样有遗憾!
  3  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真正懂了为何又难投入?
  4  夫妻间的事情,没有哪一天是明白的
  5  假如爱情是盲目的,禅者如何了了分明?
  6  出家众以戒律为重,为何又留下情感公案?
  【孩子】
  1  带业而来:认识孩子有他自己的生命地图
  2  四种老师角色,做父母的,你是哪一种?
  3  看清自己是孩子怎样的参照系
  4  孩子不需要全副盔甲应对社会
  5  照见自己残缺,才不会为难孩子
  【旅行】
  1  旅行是为照见自己
  2  年轻时的流浪叫浪漫,年老时的流浪叫流落街头
  3  旅行,山河大地都是作品
  4  旅行如果没有跟生命相应,所写的文字就是一种职业书写
  【艺术】
  1  做艺术教育,先要想清楚为什么
  2  艺术和人格为什么不完全统一?
  3  当代艺术呈现了生命的困境,之后呢?
  4  谢德庆与印度苦行僧:一个东西还需要秀,又能深刻到哪里去?
  5  艺术如果从各种角度都可以诠释,就意味着没有判准
  6  懂与不懂之间,我们要持什么态度?
  7  永恒之当机:作为个体生命,我们选择什么?
  【美与岁月】
  1  拒绝长大与童心未泯有何区别?
  2  不服老与临老入花丛
  3  女人如何在岁月里安然?
  4  一日有一日的领会,十年有十年的风光
第三部  我死
  【宗教】
  1  痛苦的人才学佛?
  2  我不确定这件事,为什么要信它?
  3  我们可以把佛教当科学吗?
  4  晓得终点在哪里,才会选择怎么活
  5  死若乌有,生又何欢?
  6  好死不如赖活?
  【修行与生活】
  1  宗教感不能代替修行
  2  大法小法如何检验?
  3  修行是否意味着对恶退让?
  4  修行与日常生活会矛盾吗?
  5  修行的实证缘自生命的另一套观念
  6  有人说这是末法时代,我们怎么办?
附录:手掌上的修行——关于生命困境的一场对话
后记:禅者的立场,是不设立场 孙小宁

内容摘要
 《归零》是台湾著名禅者林谷芳与大陆媒体记者孙小宁观照生命、体践如实的畅销作品。全书以对话体形式呈现,可谓叩者无所不问,应者无所不答。用禅宗的生命智慧,应对现代人的惶惑、困扰、焦虑、
缠缚。话题涉及人际、友谊、财富、命运、爱情、孩子、艺术、宗教、美与岁月、修行与生活等现代人生
活的诸方面。
禅,是生命的归零,因归零,乃有无限的可能。
生命事,只“我生、我爱、我死”,可世人却尽多在此缠缚,你得返观自照,才能破茧而出。书中的应答啐啄是禅家境界现前的活泼对应,直指日常功用的随处安然,但总总都不在提供一答案,只在提醒你:回眸处,满目青山。

精彩内容
 1朋友的前提是单纯,你看他对你做错事,也
知道他不是出于恶意孙:丘吉尔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当然是针对政治关系来说,但我知道,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许多人会私下认可这句话。您怎么看?
林:朋友的关系不能这么简单地看成一个适者生
存的法则。你刚才也说它是放到政治层面上讲的,政治是众人之事,当然得有妥协,也会有所牺牲。个人之事不同,完全可以操之在我。所以即使一个朋友与你越走越远,甚至有矛盾在,基于一种过去的情分,一些美丽的回忆,在危难时挺身而出,也是一种自然而可贵的情操。
我读历史,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故事总让我神往动容,说明永远的朋友是我们生命中内在的希冀
,尽管形式上永远的朋友不可能存在。
孙:古代人的友谊是生死相托、肝胆相照。但回到当代人切身的体验,朋友间微妙的地方又很多。比如彼此的空间感受、个人隐私能分享到何种程度,都挺难拿捏。美国有部电影叫《丑闻笔记》,内容介绍上有句话:女人间的秘密,可以成为杀伤彼此的武器,揭示了人性中幽暗隐微的一面。
林:朋友之间也像其他人际关系一样,是两个活体间的关系,自然有无限模式。当我们设定永远的朋友是一种错误时,设定朋友必然要是什么样子也是一
种错误。环境在变,对朋友的定义要求也不同。
举例来讲,过去生活环境恶劣,人与人之间的想法比较单纯。你帮我几袋子面粉就已经算雪中送炭了。若要共同成就某项大业与理想,我就两肋插刀。现代社会机制已经渗透到生命各个层次,代为解决许多的个人问题,也就没有那么多生死相托之事了,反而显出彼此交往最细微的一面。
孙:是啊,我的身体意外受伤时,我都觉得多少让朋友有些为难。因为要关心总要有所表达,但是有些表达方式未必为我喜欢,难免彼此揣度又折磨。
林:朋友的前提就是要单纯。你看他对你做错事,都晓得他不是在害你。这样就容易化繁为简。我为什么强调相知的重要,就是如此。你知道他做事的用心。有这个前提,就不会徒增烦恼。
你受伤时那些朋友处理的方式尽管不一样——有人十白触到你的痛处而不说,是体贴;有人一直关心你天天的康复与进展,也是体贴。这样看就有了处朋友的智慧,否则会觉得自己一辈子在交朋友,又一辈子被朋友所误所伤。
孙:那种伤害坦率讲还蛮大的,比被敌人所伤还厉害。
林:有些事情要看自己的敏感度。你处在特殊情况下,希望朋友为你营造一个舒适的情感环境,是人之常情。但从另外角度讲,也是智慧不够。朋友的前提并非投你所好。你受伤,心里希望朋友关心,又不希望人家问得太具体,这都不该是决定他是否是你好朋友的关键。有时问是关心,不问也是,是由他们每个人的做事方式决定的。即使手足无措,也是一种体贴。他要是不在乎你,他才不会这样呢,反而会津津乐道也难说。
P13-1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