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陈俊秀,中共武汉市委党校副教授,法学博士。入选湖北省首届“荆楚百优”宣传思想文化青年人才,入选武汉市“十百千人才工程”,获武汉市优秀博士专项资助。近年来,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
目录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何谓城镇化?
第二节 新型城镇化究竟“新”在哪儿?
第三节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传统文化具体指什么?
第四节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文化的生存状态如何?
第二章 新型城镇化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现实诉求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之现代经济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诉求
第二节 新型城镇化之现代政治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诉求
第三节 新型城镇化之现代义化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诉求
第四节 新型城镇化之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诉求
第五节 新型城镇化之现代生态文明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诉求
第三章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传统文化传承机制构建的方法论
第一节 “巾体两用”论
第二节 “破旧立新”论
第三节 “批判继承”论
第四节 “文化双创”论
第四章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传统文化传承机制的驱动系统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传统文化传承机制的自正系统
第二节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传统文化传承机制的激励系统
第三节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传统文化传承机制的社会运行系统
第五章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传统文化的传承机制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传统文化传承机制的相关论述
第二节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传统文化传承机制的运行模型
第三节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传统文化传承机制的运行进路
第四节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传统文化传承机制的运行保障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对于传统文化传承机制构建的探讨是在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就,城镇化发展战略需要新的理论导入与对策支持的背景下进行的,这对于丰富本土化发展理论,打造城镇化建设的“中国模式”具有重要
的理论开拓意义。本书将传统文化作为核心社会资本经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五位一体”的链接构架,和“精神—制度—生活”的文化进路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此举有助于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推促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更有助于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提升城镇化建设品质,深化城镇化本质内涵,这对于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意义。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