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危重症治疗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慢性危重症治疗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32.31 6.7折 19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尤荣开,潘剑敏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

ISBN9787504692528

出版时间2023-01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198元

货号31689289

上书时间2024-05-31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尤荣开
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历任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浙江大学明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兼任华东地区危重病医学专家委员会常委、浙江省重症医学分会委员、温州市重症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1997年开始从事重症医学,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医疗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重症、慢性危重症康复、人工气道建立与维护、昏迷复苏。承担国家级、省级、市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多项,各级研究课题5项。主编《人工气道建立与维护》《神经科危重症监测治疗学》《常见危重综合征救治》《常用急救仪器设备使用与维护》《常见临床脑病救治》等5部专著,参编《现代肠内和肠外营养的临床实践》《外科大查房——病例选录》,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 潘剑敏长期任职于康复医院重症医学科,从事临床一线医疗工作近30年,熟练掌握重症医学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在重症肺炎、脓毒症、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各种休克、多发性创伤、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方面具有丰富的抢救经验,对各种重大、疑难、复杂麻醉手术的围术期处理及监护治疗、急救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各种生命支持手段,如呼吸支持技术、血流动力学监测、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除颤仪使用、中心静脉及动脉置管、各种监测系统建立、危重症营养治疗技术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慢性危重症治疗与康复、人工气道建立与维护、昏迷复苏。

目录
目? 录 
第 1 章 慢性危重症概述
一、急性危重症结局
二、慢性危重症定义
三、慢性危重症带来影响
四、慢性危重症患者治疗场所
五、慢性危重症伦理思考
第 2 章 慢性危重症流行病学
一、美国慢性危重症流行病学
二、日本慢性危重症流行病学
三、中国慢性危重症流行病学
第 3 章 慢性危重症病理生理
一、持续炎症反应和免疫抑制学说
二、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学说
三、应激反应内分泌失调学说
第 4 章 慢性危重症诊断标准和临床特征
一、慢性危重症 RTI 诊断标准
二、慢性危重症其他诊断标准
三、慢性危重症临床特征
四、结论
第 5 章 危重症神经内分泌病理学
一、生长激素轴改变
二、垂体 - 甲状腺轴改变
三、垂体 - 肾上腺皮质轴改变
四、神经内分泌激素干预治疗研究结果
五、结论
第 6 章 慢性危重症神经肌肉骨骼疾病
一、ICU 获得性肌无力
二、危重症肌病 
三、危重症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四、慢性危重症肌少症
五、骨质疏松症
六、慢性危重症代谢性骨病
第 7 章 慢性意识障碍诊断与治疗 
一、概述
二、病因与病理生理学
三、pDoC 临床行为评估
四、pDoC 神经影像学评估
五、pDoC 神经电生理评估
六、pDoC 治疗
七、预后与伦理学
八、结论
第 8 章 慢性危重症认知和心理障碍
一、慢性危重症认知障碍
二、危重症后创伤后应激障碍
三、危重症后抑郁症
第 9 章 谵妄
一、定义
二、流行病学
三、谵妄病因
四、谵妄病理生理学
五、谵妄临床表现和分类
六、谵妄筛查、诊断与鉴别诊断
七、谵妄预防
八、谵妄治疗
九、结论
第 10 章 慢性危重症患者睡眠障碍
一、基本概念
二、影响慢性危重症患者睡眠障碍因素
三、睡眠障碍对慢性危重症患者的影响
四、慢性危重症患者睡眠障碍评估
五、慢性危重症患者睡眠障碍应对策略
六、结论
第 11 章 慢性危重症患者关节挛缩与康复
一、流行病学
二、挛缩病因
三、挛缩发病机制
四、挛缩分类
五、骨质疏松症
六、慢性危重症代谢性骨病
第 7 章 慢性意识障碍诊断与治疗
一、概述
二、病因与病理生理学
三、pDoC 临床行为评估
四、pDoC 神经影像学评估
五、pDoC 神经电生理评估
六、pDoC 治疗
七、预后与伦理学
八、结论
第 8 章 慢性危重症认知和心理障碍
一、慢性危重症认知障碍
二、危重症后创伤后应激障碍 
三、危重症后抑郁症
第 9 章 谵 妄
一、定义
二、流行病学
三、谵妄病因
四、谵妄病理生理学
五、谵妄临床表现和分类
六、谵妄筛查、诊断与鉴别诊断
七、谵妄预防
八、谵妄治疗
九、结论
第 10 章 慢性危重症患者睡眠障碍
一、基本概念
二、影响慢性危重症患者睡眠障碍因素
三、睡眠障碍对慢性危重症患者的影响
四、慢性危重症患者睡眠障碍评估
五、慢性危重症患者睡眠障碍应对策略
六、结论
第 11 章 慢性危重症患者关节挛缩与康复
一、流行病学
二、挛缩病因
三、挛缩发病机制
四、挛缩分类
五、挛缩预防
六、挛缩治疗
七、结论
第 12 章 慢性危重症长期机械通气
一、LTMV 定义 
二、LTMV 预后 
三、LTMV 病因 
四、呼吸机依赖
五、LTMV 相关问题
六、LTMV 通气设备
七、LTMV 患者监测
八、LTMV 气道管理
九、LTMV 分泌物清除
十、伦理问题和临终关怀
十一、结论
第 13 章 呼吸机相关性膈肌功能障碍
一、VIDD 病因
二、VIDD 病理生理
三、VIDD 评估与诊断
四、VIDD 防治策略
五、结论
第 14 章 气管插管拔管后吞咽障碍
一、PED 发病情况 
二、PED 危险因素
三、PED 病理生理学
四、PED 筛查评估
五、PED 康复治疗
六、结论
第 15 章 慢性危重症气道维护常用技术
一、慢性危重症通气管使用规范
二、面罩使用规范
三、呼吸球囊使用规范
四、气管导管套囊压力维护规范
五、慢性危重症人工鼻使用规范
六、慢性危重症人工气道湿化规范
七、慢性危重症人工气道雾化规范
八、慢性危重症人工气道吸痰规范
九、振动排痰机使用规范
十、无创经气道咳痰机使用规范
十一、慢性危重症人工气道拔除规范
十二、慢性危重症气管切开后气道狭窄诊断与处理
第 16 章 慢性危重症吸入性肺炎诊治
一、AP 概念
二、流行病学
三、AP 的危险因素
四、AP 病理生理
五、临床表现
六、实验室检查
七、影像学检查
八、诊断和鉴别诊断
九、AP 治疗
十、预防
十一、结论
第 17 章 慢性危重症多重耐药菌感染
一、多重耐药菌定义
二、慢性危重症多重耐药菌感染流行病学 
三、慢性危重症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
四、MDRO 感染监测
五、慢性危重症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
六、多重耐药菌感染治疗策略
七、结论
第 18 章 慢性危重症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
一、流行病学
二、DVT 危险因素
三、DVT 发病机制
四、临床表现
五、VTE 风险评估
六、VTE 预防
七、结论
附:重症医学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核查单
第 19 章 慢性危重症胃肠道功能维护
一、胃肠道功能障碍概念 296 
二、胃肠道屏障功能
三、慢性危重症胃肠道功能衰竭病因与机制
四、慢性危重症患者胃肠道功能障碍
五、慢性危重症患者胃肠道功能障碍临床表现
六、慢性危重症胃肠道功能评估
七、慢性危重症胃肠功能评分与分级
八、慢性危重症胃肠道功能维护
九、结论
第 20 章 慢性危重症营养支持
一、慢性危重症代谢变化
二、慢性危重症患者营养评估
三、慢性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策略
四、慢性危重症患者常用肠内外营养制剂
五、慢性危重症其他补充营养制剂
六、慢性危重症肠内营养支持并发症及处理
七、结论
第 21 章 危重症维生素 D 缺乏症
一、维生素 D 合成与调节
二、维生素 D 与危重症关系
三、危重症维生素 D 缺乏易患因素
四、危重症维生素 D 缺乏诊断
五、危重症维生素 D 缺乏预防与治疗
六、结论
第 22 章 重症康复
一、重症康复定义
二、重症康复发展简史
三、重症康复适应证与禁忌证
四、重症康复技术
五、重症康复目标及流程
六、重症康复治疗时常见问题及对策
七、重症康复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八、结论
第 23 章 重症康复病房设置与管理
一、病房建设
二、HDU 设备配置 
三、HDU 收治适应证和非适应证
四、HDU 管理
五、设置 HDU 获益
六、结论
第 24 章 重症康复常用器材
一、电动起立康复床
二、体外膈肌起搏器
三、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
四、智能运动训练仪使用与维护
五、上下肢主被动训练仪使用与维护
六、脑电仿生电刺激仪使用与维护
七、低频脉冲痉挛肌治疗仪使用与维护
八、膀胱扫描仪使用与维护
第 25 章 经颅磁刺激治疗
一、经颅磁刺激仪结构与工作原理
二、TMS 仪分类
三、TMS 作用机制
四、TMS 适应证和禁忌证
五、经颅磁治疗仪的使用与维护
六、TMS 的临床应用及疗效 
七、TMS 优点及安全性评价
八、结论
第 26 章 慢性危重症高压氧治疗
一、基本概念
二、高压氧治疗慢性危重症机制
三、高压氧治疗临床应用
四、治疗慢性危重症高压氧设施要求和设备选择
五、高压氧治疗慢性危重症方案
六、高压氧治疗慢性危重症实施与护理
七、高压氧治疗慢性危重症几个常见问题
八、重症高压氧治疗疗效
九、结论
第 27 章 慢性危重症护理
一、慢性危重症病情观察
二、慢性危重症患者约束带使用规范
三、气管切开导管更换操作规范
四、气管切开内套管更换操作规范
五、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规范
六、气管切开切口换药规范
七、慢性危重症患者会阴护理规范
八、慢性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护理
九、慢性危重症气管切开患者高压氧治疗的护理
十、慢性危重症患者压疮的预防与护理
十一、慢性危重症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第 28 章 慢性危重症患者伦理学
一、生命终末期定义与判断
二、生命终末期医疗现状
三、终末期患者治疗抉择原则
四、限制或撤离生命支持实施方法 
五、结论

内容摘要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慢性危重症治疗的专业著作。作者从临床实践出发,结合国内外慢性危重症相关的最新进展,以实用为原则,以治疗康复为目标,切合临床实际,编写而成。全书共28章,主题得当,重点突出,全面介绍了慢性危重症的监测、治疗与康复的相关内容,不仅介绍了慢性危重症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诊断治疗等基础知识,还对各种常见的慢性危重症进行了系统阐述,并且对慢性危重症的康复治疗、HDU病房建设、护理及伦理学问题进行了介绍。本书非常适合广大从事重症医学科、康复科、神经科、老年科等领域的医务工作者借鉴参考,也可供医学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作为重症医学、重症康复的选修教材和辅导读物。

主编推荐
书中所述不仅参考了国内外近期新的研究进展,还结合临床实践中大家容易遇到的问题予以细致阐释。对于慢性危重症相关康复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耗材的使用与管理等方面书中也做了详细介绍。

精彩内容
第1章? 慢性危重症概述医学是人类在漫长岁月里与疾病作斗争过程中形成的一门自然科学。在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启蒙的曙光初现,理性和科学开始进入了医学实践中时,人们渐渐有了设施良好的医院、训练有素的医生、疗效神奇的药物。借助医学,人们“征服”了许多原先无法治愈的疾病,不仅延长了人类的寿命,而且提高了人类的生命质量。重症医学(criticalcaremedicine,CCM)正是人们在不断攻克医学难题形成的一门近代医学分支学科。 重症医学核心的内容与技术是生理参数的实时监测与脏器功能的支持,实时生理参数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危及患者生命的现象,为临床医师提供一个及时抢救的时机;脏器功能支持为患者提供一个自身修复的机会,所以大大提高了急性重症患者的生存率。然而,其中一些患者在最初的急性危重状态下存活下来,但仍然存在一个或一个以上脏器功能障碍,需要长期机械通气支持和其他重症监护治疗,这种慢性综合征称为慢性危重症(chroniccriticalillness,CCI)。 慢性危重症是一种毁灭性的疾病,死亡率超过大多数恶性肿瘤,大多数幸存者的脏器功能仍然需要依赖人工支持。在美国,治疗慢性危重症的费用每年已经超过300亿美元,而且还在增加。 一、急性危重症结局 重症医学技术的进步使更多的患者能够在急性危重症中存活下来,但也造成了大量且不断增长的长期依赖机械通气和其他重症监护治疗的患者。急性危重症患者通过重症治疗有以下三种可能结局。 (一)快速恢复型这类患者能迅速恢复脏器功能,恢复自主活动,出院回家,回归社会。这类患者主要因为:①年龄轻,生理储备能力强,再生能力强;②疾病本身对机体的病理生理过程影响小;③单脏器损伤,其他脏器功能正常;④没有继发的二重感染或多重打击;⑤患者营养状况较好;⑥恰当治疗。这是临床上最多的一种结局。 (二)极重死亡型这类患者因疾病打击过重,现代医学手段无法抗衡,在入住ICU之后迅速死亡。这类患者主要因为:①年龄大,超过80岁,生理储备能力弱,再生能力差;②疾病本身对机体的病理生理影响大;③多脏器损伤,并有其他脏器功能不全;④继发二重感染或多重打击;⑤患者营养状况差;⑥存在共病、肌少症、虚弱症等;⑦不恰当治疗。这是临床上一少部分患者的结局。 (三)慢性迁延不愈型这类患者能度过危及生命的重症极期,生命体征逐渐稳定下来,脏器功能缓慢恢复,但一些脏器功能仍不能自主维持,需要借助于辅助手段维护器官功能,需要护理人员精心照护,才能维持生命,这类患者1年之内恢复自主活动只有12%,难以出院回家,不能回归社会,需要长期入住康复医疗机构或长期护理机构。这类患者主要因为:①年龄较大,生理储备能力下降,再生能力较弱;②疾病本身对机体的生理有一定的影响;③原有慢性脏器功能异常;④持续慢性炎症存在;⑤营养状况较差;⑥免疫功能低下;⑦基因异常。这是临床上最棘手的结局,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成为急性危重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的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据估计,在美国任何时候都有超过10万名这样的患者,在其他一些国家也是一样,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