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州文史资料(第34辑)
  • 崇州文史资料(第34辑)
  • 崇州文史资料(第34辑)
  • 崇州文史资料(第34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崇州文史资料(第34辑)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1.39 4.2折 75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余成茜|责编:王静//李施余

出版社四川大学

ISBN9787569040647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5元

货号31098452

上书时间2024-05-31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脱贫攻坚】
  我参加扶贫工作的往事
【疫情防控】
  奔赴武汉战“疫”记
  崇州市人民医院防疫纪实
  崇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防控工作纪实
  愿作星火,点亮希望之光
  我想带走中药处方
  最难忘的援鄂抗“疫”记
【岁月留痕】
  知青生涯之农田基本建设记忆
  崇州市游泳协会纪事
【城市记忆】
  崇州老城印象记
  新时期的崇州纯文学期刊
  怀念“崇州市荣誉市民”李振盛先生
【乡村往事】
  崇德乡情的记忆
  三江口旧事(六则)
  怀远古镇上的茶铺子
  《蔡氏族谱》的前世今生
  记我的蒙学生活
【人物春秋】
  我与周先慎教授的忘年交
  曲终人不散——缅怀恩师黄继仁先生
  春风化雨润心田——记我的好师长吴岸
【追本溯源】
  罨画池始建年代考
  崇庆州名园佳构概说
  文井江怀远段水利史略考

内容摘要
 编委会从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的各类稿件中,坚持亲历、亲见、亲闻的“三亲”原则,以审慎的态度甄选稿件,经充分征
求各方意见、慎重审校和认真讨论研究,决定从中采用23篇,20余万字,配图70余幅,汇编成《崇州文史资料》(第三十四辑)。根据稿件内容,设置了“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岁月留痕”“城市记忆”“乡村往事”“人物春秋”“追本溯源”共7个栏目,体现了时代性、史料性和可读性,彰显了崇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鲜明的人文地理特征,是保护与传承崇州悠久的史志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之一,是崇州市
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

精彩内容
 我参加扶贫工作的往
事雷仕忠近年来,关于扶贫攻坚的报道频频出现于各种媒体,勾起了我对自己32年前参加扶贫工作的一段回忆。
1988年,我在中共崇庆县(今崇州市)县委宣传部工作,任副部长。当时,县委对全县370余个村进行摸底调查后,确定了全县经济发展较差,上一年人均年收入只有410~550元的燎原乡梓乐村、紫竹村,街子乡石梁村(今古寺村),道明乡升平村、红旗村、兴隆村,西山乡石子村、正西村,东关乡花园村、花红村、
莲花村,何家乡天泉村等12个村为贫困村。按县委的统一安排部署,由各部门落实相关人员负责帮扶这12个贫困村脱贫。我被委派到街子乡石梁村负责帮扶工作。
石梁村地处山区,1987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410元,在12个贫困村中位列倒数第一。之前,我因到古寺考察旅游业,曾多次路过石梁村,对这里的地理位置、气候、生态
环境比较了解。所以,接到任务后,我很快就形成了初步的工作计划。
尽管我出身农民家庭,又经常跑农村,对农村工作还算比较熟悉,但为了能顺利完成扶贫工作,收到实效,仍然决定临时拉佚,请在山区乡镇当过多年乡党委书记、时任县科委主任牟松懋进行技术指导,希望他能在如何做好山区工作和科学扶贫上多多指点我,他欣然应允

四月中旬的一天,我和牟主任来到石梁村党支部书记蒋子林家。我向蒋子林和村主任樊瑞良道明来意,请他俩简单介绍一
下村里的基本情况。我们一边听他们介绍,一边询问,大家一起探讨发展全村经济、增加村民收入的办法。由于早有准备,指向明确,我很快就理清了头绪,心里有了谱。
大家交换意见,达成了三点共识:首先,村干部要振作精神,扎扎实实为村民办实事,取得村民的信任,树立起威信,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其次,针对本村无资金和条件兴办村办企业的现状,应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着力抓好种植业和养殖业,待条件成熟,还可发展旅游业。最后,针对本村与平坝地区比较,气温偏低,水田少、旱地多的特点,扩大反季蔬菜种植,尽量在玉米地里多套种山黄瓜,在房前屋后和零星空地上大量栽种土耳瓜。等到成熟上市时,恰好是平坝地区秋收大忙和蔬菜生产的淡季,市场需求量大,根本不愁销售,是一个吹糠见米的增收项目,能快速
有效提振全体村民依靠自身力量脱贫的信心。
蒋书记和樊主任说,集中力量动员家家户户扩大山黄瓜、土耳瓜的种植,符合本地实际,容易办到。但根据他们的经验,没有进口复合肥,产量肯定上不去。我说,国产的也可以嘛!他俩摇头,强调说进口的质量更好且价格较低,一棵山黄瓜秧的脚下塞七八颗复合肥,就稳找大吃。最大的难题是进口复合肥的货源特别紧缺,他们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法买到。我当即表示一定把这事放在心上,尽最大努力争取帮上忙。
主要的事情确定下来了,两位村干部随即邀请我们去看看他们村的专业户。我当即婉拒说:“这事还是留待以后再说吧。
今天其他的什么东西都不看了,你们就带我们看看你们村最贫困的农户吧!
”十来分钟后,他俩带我们来到了村民吴某某(已去世,此处隐去实名以示尊重)父子俩的家。
天哪,这哪里称得上是“家”!哪里像是人住的地方!原来,吴家没有房子,他和十岁左右的儿子只能寄住在村里的公共储粪坑房内。这粪坑房连门都没有一扇,四周是一人多高的泥砖墙,泥砖墙上方没有一点点遮拦,风从四方直往里灌。进门的一
端是一个大粪坑,另一端有一眼单锅灶。粪坑和灶之间的泥地上铺了一层谷草,谷草上有一床大窟窿小眼、又黑又脏的烂棉絮,连枕头也没有一个,这就是吴氏父子天天睡的“床”!灶上胡乱摆放着几个碗,有两个很扯眼球的新碗,也是春节时邻居送
给他们父子俩的。仅有的一口锅,半腰上还有个大洞。父子俩最值钱的东西要数那个为防老鼠高高悬挂起的小布口袋,里面装有三五斤玉米面,这就是他们果腹的口粮了。我们按当时的市价估算了一下,父子俩所有的家产总值
不到十块钱!看着这惨状,真的好令人楸心啊!
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