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调解的理念创新与机制重塑/理论系列/新时代调解研究文丛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4.52
4.4折
¥
78
全新
库存10件
作者廖永安|总主编:廖永安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ISBN9787300270883
出版时间2019-07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30684284
上书时间2024-05-3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廖永安,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波士顿分校访问学者。现任湘潭大学副校长,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院长,“法治湖南建设与区域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湖南省调解理论研究基地负责人,湘潭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级精品课程“诉讼证据法学”主持人,湖南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名师,2006年人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4年荣获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兼任湖南省法学会副会长,湖南省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法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司法部科研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十余项。代表著作有《民事审判权作用范围研究》《民事证据法学的认识论与价值论基础》《诉讼费用研究》等,在《求是》《中国法学》《光明日报》《中外法学》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传统调解理念的现代转型与重塑
一、我国传统调解的特质
二、社会转型期传统调解之困境
三、调解理念的现代性重塑——理性调解
四、结语
第二章 现代调解的新理念与新思维
一、传统调解的三次转型
二、现代调解的新理念与新思维:从实体维度出发
三、现代调解的新理念与新思维:从程序维度出发
四、我国调解制度未来发展的新思路:迈向现代化的调解
第三章 调解体系的重塑
一、中国调解体系的现状——单一的政策主导型调解
二、政策主导型调解所面临的挑战
三、他山之石:美国调解制度的启示
四、我国调解体系重塑和改造的对策
五、结语
第四章 调解模式的转型与变迁
一、我国传统调解模式——调解员主导型调解及其特征
二、调解员主导型调解模式的产生基础及现实困境
三、社会转型期我国调解模式的二元建构
第五章 社会调解的职业化道路
一、现代社会治理与调解职业化
二、我国调解职业化的困境
三、我国调解职业化困境的原因
四、突破我国调解职业化困境的可能出路
五、走出我国调解员职业化道路的误区:在职业化与社会化之间
第六章 人民调解制度的现代转型
一、人民调解制度的历史变迁:延续与断裂
二、人民调解制度的现实困境:泛化现象的弊病
三、人民调解制度的正本清源:坚守定位。回归初心
四、人民调解制度的实践创新: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启示
五、我国人民调解的完善路径:兼论我国社会调解体系之整合
第七章 法院调解的改革路径
一、法院调解的历史谱系:从民间性到国家性
二、法院调解的兴与衰:“调审关系”的政策嬗变
三、民事审判结构“理想类型”的现实动向:在调解型与判决型
之间
四、法院调解的重构:调审合一还是调审分离
五、法院调解的新动向:法院调解的社会化
六、法院调解社会化的未来:迈向契约型治理
第八章 行政调解的历史溯源与发展脉络
一、古代的“行政调解”
二、近代的行政调解(1840-1949年)
三、现代的行政调解(1949-2012年)
四、“新时代”行政调解的新发展(2013年至今)
五、行政调解的困境突围
第九章 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新发展
一、引言: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缘起
二、理论基础: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内涵、模式与优势
三、现状考察:我国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新实践
内容摘要
调解制度在我国法学研究和纠纷解决实践中经历了肯定与否定、赞美与批评的话语喧嚣后,曾一度沉寂。然而,凡事应时而生、因事而兴。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党中央站在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提出构建全民共建共洽共享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尤其是“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这使得调解又重获新生。本书正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重估调解在新时代的价值。其编写特色在于,从传统与现实、中国与西方、理论与实践三个维度出发,澄清关于调解的话语偏见,挖掘调解的实践价值,重塑调解的新理念和新思维,还原调解的真实面貌。全书既对我国调解理念、调解体系、
调解模式、调解职业化等基础共性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又对我国现行调解体系中各种具体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逐一展开剖析。本书揭示了人民调解概念泛化的弊端,通过对人民调解、法院调解、行政调解、仲裁
调解等传统调解方式及行业调解、商事调解、律师调解、互联网调解等新型调解方式的通盘检视,提出重塑我国社会调解体系的基本方案和制定统一《调解法》的基本设想。同时,作者通过对调解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等本土法治资源的提炼,尝试构建调解的中国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确立中国特色调解的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