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的社会建构--以十七年的相声为考察对象/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学研究书系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65.47
5.5折
¥
11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祝鹏程|总主编:朝戈金
出版社中国社科
ISBN9787520323383
出版时间2018-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18元
货号30222707
上书时间2024-05-3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祝鹏程,民俗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民俗文化与现代化、口头传统、文化表演等。
目录
导言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确立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视角与方法
第一章 “活”:作为草根艺术的相声(1850—1949)
第一节 作为“生意人”的相声艺人
第二节 逾越的“活”:对相声文体的一个描述
第三节 撂地·园子·电台:草根相声的生产与表演
第四节 从晚清到民国的相声改良
小结
第二章 成为“文艺工作者”:相声艺人的体制化
第一节 融入秩序:鼎革之际的相声改进
第二节 进入体制:艺人群体的组织化
第三节 走向现代:艺术传承的民族化与制度化
第四节 “十七年”曲艺生态之鸟瞰
小结
第三章 “老材料得到新气脉”:“活”成为“传统”
第一节 划分“精华”与“糟粕”:草根相声的价值探讨
第二节 书写相声史:民族/民族艺术的传统想象
第三节 制造“传统”:“替那些老段子恢复了讽刺”
第四节 “古为今用”:“十七年”传统相声的搜集与利用
小结
第四章 “说唱最新最美的今天”:新相声如何“喜闻乐见”
第一节 “说新唱新”:新相声的创编
第二节 书写如何重构文体:以对口相声为例
第三节 “寓教于乐”何以实现:对若干题材与类型的分析
第四节 娱乐、宣传与在地化:新相声的传播与社会效应
小结
第五章 “健康的笑声”:相声表演与“十七年”的北京市民生活
第一节 流动演出:从“撂地卖艺”到“送戏上门”
第二节 打造“文艺阵地”:重塑相声的表演语境
第三节 创造“健康的笑声”:剧场相声的表演
第四节 教化、“求乐”与戏剧化实践:“化妆相声”的名与实
小结
结论
主要访谈人信息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关于相声,今日的大众形成了很多经典的认知与命题,诸如相声是一种“民众喜闻乐见的民族民间艺术”,“有着历史悠久的讽刺传统”等。我们时常习惯从这些本质化的概念出发来理解它,但很少有人去思考这些司空见惯的知识与概念是如何生成的。祝鹏程著的《文体的社会建构——以十七年(1949-1966)的相声为考察对象》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作者把相声的变迁放置到现代民族国家建设的进程中,以动态的视角来探究相声在“十七年”(1949—1966)期间的改进过程。综合考察相声这种文体如何在社会意识形态的管控、知识生产的形塑、表演空间的改换,传播媒介的影响,以及表演者、经营者与观众的互动下被建构出来,并通过认知装置的倒置成为向来如此的“传统”。
本书分析了社会变迁对相声的影响,也探讨了现代民族国家建设与民间文化的关系,体现了融合民间文学与社会思想史研究的努力。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