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潇洒风神永忆渠(回忆中的丰子恺和他的时代)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潇洒风神永忆渠(回忆中的丰子恺和他的时代)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8.16 5.6折 86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丰子恺|编者:丰一吟//杨子耘//宋雪君//杨朝婴|责编:杨柳青

出版社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70395

出版时间2021-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86元

货号31275367

上书时间2024-05-31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总序
独揽梅花扫腊雪             陈钢
一、人生如寄旅——孩子们的回忆
1、缘缘堂——人生最忆是童年
六年“华屋”
缘缘堂的夏天
缘缘堂的孩子们
2、沙坪、湖畔小屋——颠沛流离的岁月
星汉楼
沙坪小屋
湖畔小屋
3、日月楼——人世沧桑的见证
日月楼中日月长
日月楼鼎盛时期
“日月楼”只剩一半了
日月楼中的邻居
4、杂忆
父亲写生趣闻
火红色派克笔
旧事凄凉不可闻
二、知交零落别梦长——回忆背后的时代与人
1、白马湖畔的“清和”旧友——朱光潜的回忆
2、“说不出”的君子之交——巴金的回忆
3、“丰牌张挂”的患难之交——张乐平的回忆
4、“喜闻乐见”与“画如其人”——华君武的回忆
5、“儿童崇拜者”——毕克官的回忆
6、十万一卷的《漱石全集》——内山完造的回忆
三、民国文坛管窥——序跋背后的文人情谊
1、“妈妈的教育”——夏丏尊
2、《文学周报》与《子恺漫画》——郑振铎
3、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俞平伯
4、“出人意外,入人意中”——叶圣陶
5、白马湖的黄昏——朱自清
6、“知生则知画”——马一浮
四、一钩新月分外明——今人聚首再话卿
1、负笈东瀛
2、“子恺漫画”
3、画箱的故事
4、三国语言的翻译大师
5、“不圆之圆”与装帧设计
6、“独揽梅花扫腊雪”的音乐启蒙
7、《护生画集》与弘一法师
8、以“酒”会友
9、丰子恺的“朋友圈”
10、人民的艺术家
11、美育理念
编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除了展现丰子恺先生的生平成就和生活轶事,更展现了其与人交往中显现的人格魅力,让读者接触到一个活泼泼的丰子恺先生。此外,也通过其同时代人的叙述及后人的回忆,从侧面描绘出他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文人交往及其风格气度。书中会根据文字内容插入许多珍贵的老照片和丰子恺先生的画作、手稿以飨读者。

精彩内容
 本书缘起于克勒门文化沙龙“一钩新月分外明——海上‘丰’采丰子恺”的纪念活动,丰子恺先生的后人和友人后人及研究者们济济一堂,共同回忆丰子恺先生及其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与此同时,披露了很多丰子恺先生的老照片和手迹。此书便是以此为基础,同时结合丰子恺先生后人及师友学生的其他回忆文章,编成的回忆性质的集子。内含丰子恺外孙宋雪君先生、孙子丰羽先生,郑振铎先生的孙子郑源先生,冯玉祥将军的孙女冯丹龙老师,友人潘文彦先生、
谢春彦先生,以及著名的漫画家、上海美协主席郑辛遥老师,音乐家陈钢老师等人对丰子恺先生艺术及生活的追忆及研讨。除了展现丰子恺先生的生平成就和生活轶事,更展现了其与人交往中显现的人格魅力,让读者接触到一个活泼泼的丰子恺先生。此外,通过其同时代人的写的回忆文章与为其书作的序跋,并配以“背后的故事”和丰先生自己的文章加以深入记述,从侧面描绘出他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文人交往及其风格气度。书中根据文字内容插入许多珍贵的老照片和丰子恺先生的画作、手稿以飨读者。
丰子恺先生与上海可谓有不解之缘。他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便来到上海,组织发起了“中华美育会”,创办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并担任教学工作。后又与友人匡互生、朱光潜等共同创办立达学园。新中国成立后,丰先生在上海定居直到去世。本书中述及的日月楼即其在上海最后的居所。可以说,他生命近一半的时光都是在上海度过的,他在喧嚣的都市中发现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展现出一个别样的上海。因而此书放在传播海派文化的“克勒门文丛”中倒也
相得益彰。
本书虽题为“回忆中的丰子恺和他的时代”,但丰先生的真正可贵之处倒在于能超然于时代。在他的同时代文人深涉政治而变得愈发激进时,他却选择以崇拜儿童之心来回应周遭混乱的现实世界。因为“成人世界有不可超越的大自然的定理,有不可破犯的人为的规律,而在孩子的世界里没有这些羁网”(《儿童的大人化》),孩子能“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物的本身的真相”(《从孩子得到的启示》)固然这部分得自其佛教世界观,但观其儿童漫画,也应是出自其个人家庭生活的真实感受了。这在本书第一部分其女丰一吟等孩子的回忆中可以看出。儿童未经世俗染污,尚保有天真,有最健全的心,而毫无社会中的虚伪矜忿之态。故其言:“或者有人笑我故意向未练的孩子们的空想界中找求荒唐的乌托邦,以为逃避现实之所。但我也可笑他们的屈服于现实,忘却人类的本性。”(《谈自己的画》)正因了这童真之心,丰先生才能不唯上、不媚俗,保持精神的独立。与那些深陷名利罗网中的大人先生们不同,只有跳脱了私欲的羁绊,以及知识分子的偏见,其目光所及才能照见日常生活中的诗意,感动于劳动人民源于生活本身毫不造作的真挚情感。从本书中述及的他与两个三轮车夫的故事,就可看出其漫画在劳动人民中的影响力。真可称得上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了。此时这童心已超出一己之私
而具大人相,有了孟子“求放心”和儒家“复性”的意味。
在这一点上,作为新儒家的马一浮可谓“心有戚戚焉”:然艺之独绝者往往超出情识之表,乃与婴儿为近。婴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