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振兴:鄂西瓦仓生态农业调查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振兴:鄂西瓦仓生态农业调查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4.79 4.0折 8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谭云明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ISBN9787513670685

出版时间2021-0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88元

货号31580747

上书时间2024-05-30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第一篇 远安不“远”
一、远安有个瓦仓村/002
二、远安的“庐山”真面目/008
三、鄂西:发展生态农业的宝地/020

 

第二篇 血液里的红色基因
一、瓦仓起义遗址前的沉思 /028
二、寻找傅恒之/036
三、薪火永不息/043

 

第三篇 我非老总,是种地的
一、老汪的创业记/054
二、种地不是丑事/062
三、说实话的价值/071
第四篇 小汪:小哥哥的大格局
一、初识小汪哥/080
二、2元与22元奶茶的味道/088
三、小汪哥的小心愿/094

 

第五篇 湘西子腊贡米与鄂西瓦仓米
一、“米袋子”的意义/104
二、子腊贡米:农业文化遗产/115
三、瓦仓大米:没菜也可吃两碗/120

 

第六篇 老汪的“生态观”
一、反季节蔬菜好吗/128
二、生态就是不人为破坏/133
三、生态农业的核心在种子/139
四、思想更要“生态”/146

 

第七篇 生态农业的关键在“人”
一、“三本”乡镇书记:小燕子/152
二、要感谢的人太多了/161
三、路好了,为何人走了/165
四、邓家坡村的百年老树/169
五、胡须上的饭是吃不饱的/176

 

第八篇 融媒体与生态农业
一、渴望被采访的人/184
二、跟着手机去种地/193
三、数字乡村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201

 

第九篇 科技助力生态农业
一、为何只买“久保田”/210
二、农民不应是身份而是职业/218
三、碾米工艺也有专利/225

 

第十篇 农村服务社会化
一、老汪心里的账单/238
二、卖米更要卖服务/244
三、乡村治理的精细化/252

 

附录 调研手记/263
后记/282


【书摘与插画】

瓦仓大米:没菜也可吃两碗初次从远安县出发到瓦仓村时,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多山地区人民的共同记忆——盘山公路。百转千回的盘山公路在一定程度上给部分在平原地区长大的调研团成员造成了一些不适的生理反应。好在沿途风景秀美,树木林立,山路外侧的田地高高低低随着车子的驶进动态起伏,颇有“风吹稻浪,百里飘香”的境界。间或出现的房屋以村民自修的低矮独栋“小别墅”为主,有时穿插着些许颇具童年回忆气息的小木屋。房屋多以块状零散分布,大多两三栋房子自成一体,与其他房屋隔着大片田地。下车后,我们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房屋都大门紧闭,屋里并没有人。来时的路上也鲜有车辆和行人经过。整个村庄即使在上午10点也静谧无声,只有树上的鸟叫和蝉鸣。对此,小汪总向我们解释道,村里大多数年轻人都在城市谋生,身体尚康健的老人也会在农忙之余在远安县赚些外快,只有部分人晚上回家休整。特别是我们到达瓦仓村时正好是7月农忙结束,村民们刚刚离开,所以显得尤为寂静。微风徐徐,由于空气过于清爽干净,抑或老谷种的喜人之处,深呼吸,仿佛能够闻到风中夹杂的些许稻香。伴随着丝丝稻香,我们的瓦仓米调研之旅正式开始。在当地独特而优越的自然条件中生长的瓦仓大米,无论是外在感官还是内在品质都非常优秀。外在感官方面,瓦仓大米属中籼稻,生长在气温、水温相对较低的山区冷浸田(山泉水),在灌浆阶段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积累多,稻谷千粒质量一般比其他产区的重2克左右,其外观谷粒金黄,大而饱满,米粒晶莹透亮,大小均匀整齐,坚实丰满,粒面光滑,手摸有凉爽感。新米有自然稻香味,碎米少,无杂质,腹白少而细小,生嚼味香;加水煮沸后味佳,清香、微甜,无任何异味;米饭泡松柔软,入口绵甜,糯而不腻,清香四溢,冷后不回生,堪称米中精品。20世纪90年代,远安大米总体品质虽然远超其他地区,但由于品种五花八门、品质参差不齐,卖不出好价钱。例如,瓦仓村家家户户种水稻,但人均只有四五亩,稻谷品种却有10多种,由于量小且品质不一,大米售价只有3.5~3.8元/千克。在此背景下,瓦仓人不断探索着改良瓦仓米品质、打响瓦仓米品牌的道路。2008年,瓦仓村大米发展专业合作社成立,吸纳社员503户,实行抱团发展。合作社种植水稻近3000亩,建立了加工厂房、粮食贮备仓库等,实行统一品种、统一育秧、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品牌出售,经过数年的摸爬滚打,瓦仓大米初具规模,开始走出大山,远销宜昌、孝感、武汉等地,在周边大米市场渐渐有了名气。虽然统一了品种,但种植过程都是社员各管各的,管理、技术、加工、包装、品牌策划等都没有跟上,产品品质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2013年9月,在瓦仓大米专业合作社基础上成立了湖北瓦仓谷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通过“合作社 家庭农场”模式,与湖北省农科院开展技术合作,流转3000多亩土地用于集约化种植,建立优质水稻种植基地3.5万亩。选用专家推荐的玉珍香、鄂中五号等高端稻种,实行工厂化育秧。在管理模式上,严格实行“统一提供品种、统一育秧服务、统一机械插秧、统一管理技术、统一粮食收购”。 目前,瓦仓大米中销量最高的是140元10千克的规格,主打高端米市场。而这和瓦仓谷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合理的管理与运营模式是息息相关的。公司对于瓦仓大米从选种、育种到病虫害防治的质量技术要求都非常严格。



 
 
 
 

商品简介

本书是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之《探路》《摘帽》《振兴》“三部曲”的第三部。本书以湖北鄂西宜昌市远安县汪氏父子为代表的农民从事瓦仓稻米生态种植为调查对象,以瓦仓大米种植基地和瓦仓谷香生态农业发展历程为主线,讲述了鄂西人在生态环境优质条件下,在脱贫摘帽之后,如何通过生态农业产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鲜活感人的故事。作者团队将目光从湖南湘西转向湖北鄂西这片同样富有神秘色彩的土地,希望通过调研这片土地上的人和事,更深一步探索中国乡村的振兴之路。



作者简介
谭云明,南京大学文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后。现为中央财经大学新闻系主任、财经新闻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经济传媒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行为法学会新闻舆论监督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写作学会理事,北京市写作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截至2022年5月,共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著作40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省部级等科研课题20余项。2017—2021年暑假,连续五年率领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湖南工业大学等高校师生赴湖南省湘西、湘东以及湖北省鄂西等地开展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调研活动。

目录
前言  从湘西到鄂西
第一篇  远安不“远”
  一、远安有个瓦仓村
  二、远安的“庐山”真面目
  三、鄂西:发展生态农业的宝地
第二篇  血液里的红色基因
  一、瓦仓起义遗址前的沉思
  二、寻找傅恒之
  三、薪火永不息
第三篇  我非老总,是种地的
  一、老汪的创业记
  二、种地不是丑事
  三、说实话的价值
第四篇  小汪:小哥哥的大格局
  一、初识小汪哥
  二、2元与22元奶茶的味道
  三、小汪哥的小心愿
第五篇  湘西子腊贡米与鄂西瓦仓米
  一、“米袋子”的意义
  二、子腊贡米:农业文化遗产
  三、瓦仓大米:没菜也可吃两碗
第六篇  老汪的“生态观”
  一、反季节蔬菜好吗
  二、生态就是不人为破坏
  三、生态农业的核心在种子
  四、思想更要“生态”
第七篇  生态农业的关键在“人”
  一、“三本”乡镇书记:小燕子
  二、要感谢的人太多了
  三、路好了,为何人走了
  四、邓家坡村的百年老树
  五、胡须上的饭是吃不饱的
第八篇  融媒体与生态农业
  一、渴望被采访的人
  二、跟着手机去种地
  三、数字乡村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第九篇  科技助力生态农业
  一、为何只买“久保田”
  二、农民不应是身份而是职业
  三、碾米工艺也有专利
第十篇  农村服务社会化
  一、老汪心里的账单
  二、卖米更要卖服务
  三、乡村治理的精细化
附录  调研手记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是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之《探路》《摘帽》《振兴》“三部曲”的第三部。本书以湖北鄂西宜昌市远安县汪氏父子为代表的农民从事瓦仓稻米生态种植为调查对象,以瓦仓大米种植基地和瓦仓谷香生态农业发展历程为主线,讲述了鄂西人在生
态环境优质条件下,在脱贫摘帽之后,如何通过生
态农业产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鲜活感人的故事。作者团队将目光从湖南湘西转向湖北鄂西这片同样富有神秘色彩的土地,希望通过调研这片土地上的人和事,更深一步探索中国乡村的振兴之路。

主编推荐
本书与《探路:产业扶贫十八洞村思考》《摘帽:苗家贡米助力脱贫的路径选择》形成乡村振兴三部曲,探索中国乡村振兴之路。

精彩内容
本书是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之《探路》《摘帽》《振兴》“三部曲”的第三部。本书以湖北鄂西宜昌市远安县汪氏父子为代表的农民从事瓦仓稻米生态种植为调查对象,以瓦仓大米种植基地和瓦仓谷香生态农业发展历程为主线,讲述了鄂西人在生态环境优质条件下,在脱贫摘帽之后,如何通过生态农业产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鲜活感人的故事。作者团队将目光从湖南湘西转向湖北鄂西这片同样富有神秘色彩的土地,希望通过调研这片土地上的人和事,更深一步探索中国乡村的振兴之路。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