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促进高质量发展之路
  • 金融促进高质量发展之路
  • 金融促进高质量发展之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金融促进高质量发展之路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50.82 6.4折 79 全新

库存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晓慧 等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48215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9元

货号31609357

上书时间2024-05-30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作者:刘晓慧著作方式:著作者简介:张晓慧,经济学博士,研究员,毕业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现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执行董事高级顾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货币政策司司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党委委员。
作者:黄益平著作方式:著作者简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金光金融学与经济学讲席教授、副院长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政策与金融改革。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金融科技发展与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成员,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
作者:王毅著作方式:著作者简介:王毅,经济学博士,研究院,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财政学专业,现任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副司长,财政部金融司司长等职务。
作者:张斌著作方式:著作者简介:张斌,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目前担任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首席专家,社科基金政策咨询点项目主持人。曾获得浦山优秀论文奖,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
作者:朱隽著作方式:著作者简介:朱隽,现任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曾任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经济学学士、硕士学位。曾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办公厅和国际司。长期从事金融业开放、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国际金融合作与规则制定、国际经济金融研究等相关工作。2003年9月至2005年12月担任国际清算银行经济学家。

目录
序言一
序言二
前言
第1章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助力国家发展
  我国科创资金的主要来源与使用现状
  我国现阶段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国际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经验与启示
  对我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建议
第2章  提升金融监管效能
  金融监管与国际改革新进展
  中国金融监管架构的演变与发展
  时刻警惕系统性金融风险
  当前金融监管效能亟待提高
  提升金融监管效能的政策建议
第3章 推动金融稳定立法工作
  制定金融稳定促进法的出发点
  金融稳定立法的基本框架与要素
  金融稳定立法中的几个重要关系
第4章  资本项目开放和货币国际化的国际经验教训
  资本项目开放和货币国际化的相关概念
  货币国际化的国际经验和教训
  资本项目开放的国际经验和教训
  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进展及问题
第5章  构建房地产新模式
  我国房地产业的“高房价”问题
  我国房地产业的“高负债”问题
  我国房地产业的高度金融化问题
  日本化解房地产债务的经验教训
  我国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加之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金融业发展在我国经济结构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金融业内部的稳定、相关立法制度的完善及其对科技创新板块的大力支持等,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选题旨在为现阶段我国在金融、
房地产及货币等方面面临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并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以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构建面向新市民的都市圈建设,稳定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债务化问题,加快推动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最终促进全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本选题共分为五章,分别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研究、
提升金融监管效能、推动金融稳定立法工作、构建房地产新模式、资本项目开放和货币国际化的国际经验教训。
第一章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研究。主要分析金融体系助力科技创新发展的情况。从我国科创资金的主要来源与使用情况、我国现阶段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国际经验与启示、政策建议等方面审视当前金融体系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度、匹配度不高的根本矛盾,及其中存在的诸多矛盾。深入研究国际上一些在此方面领先的国家的科创支持体系,提出金融支持科创核心思路:破旧、立新、聚合三层次发力,助力我国金融体系更好地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持。
第二章为提升金融监管效能。防范风险是金融业永恒的主题,随着我国金融规模越来越大,结构也越来越复杂
,我国政府越来越难对所有金融风险问题进行兜底,而且长此以往也容易引发道德风险。作者分析了部分经典风险案例,总结了我国金融监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金融监管应从“形式”走向“实质”,并针对性提出八点政策建议,以提升金融监管效能,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更好地促进我国金融业发展。
第三章为推动金融稳定立法工作。主要从制定金融稳定促进法的现实考虑、金融稳定立法的基本框架与要素、
金融稳定立法中需要处理的重要关系及金融稳定立法应突
出解决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明确金融立法工作对促进金融机构健康、金融体系稳健运行、规范金融风险处置机制、明确金融风险事件问责追责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
性。书中认为《金融稳定促进法》应促进金融体系处于能够正常发挥关键功能的状态,重点是解决本轮金融风险处置中暴露出的体制机制和规则不足的缺陷,指出金融稳定立法应遵循5点原则,并提出了构建《金融稳定促进法》基本框架的8个要素,同时强调金融稳定立法要处理好8组关系。
第四章为构建房地产新模式。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房地产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而要建立新模式就需要辨析当前和未来房地产市场发展存在的主要矛盾,并找出解决方案。本章围绕房地产“三高”(高房价、高负债、高度金融化)问题,梳理其背后的原因,找到最突出的矛盾,提出解决方略,并借鉴国际发达国家的经验,及其带来的政策启示,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案:一是面向新市民的都市圈建设方案,二是稳定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债务化解方案。
第五章为资本项目开放和货币国际化的国际经验教训。首先厘清了资本项目开放和货币国际化等相关概念的内涵和联系,详细评估了人民币国际化和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下一阶段资本项目开放应抓紧推动的几项关键工作:一是实现从通道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的转变,形成全市场统一的开放制度。二是完善境外机构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债的制度,提高募集资金使用的便利性和规范性,并适时建立境外优质企业境内上市制度。三是扩大衍生品投资者范围和可投资产品种类。四是逐步满足境内个人投资国际资本市场的需求。五是建立高效、便利的直接投资制度,完善直接投资的法规体系。六是解决我国营商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打造良好的、具有吸引力的营商环境。

精彩内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于金融业而言,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需要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进而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本书是由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立项的《2022·CF40中国金融改革报告》项目成果,选取了当前金融改革中或核心、或紧迫的五个问题开展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包括: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提高金融监管效能、制定金融稳定促进法、资本项目开放和货币国际化的国际经验教训、构建房地产新模式。
一、金融促进科技创新的核心思路我国金融体系对科创的支持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是因为以间接融资为主的社会融资模式与科创产业化不同阶段的差异化融资需求不匹配。
参考国际经验和中国现实,金融支持科创的核心思路是改变以间接融资为主的社会融资模式,具体包括:设立“专精特新贷”;由全国人大授权央行制定支持科技创新的规章条例;鼓励银行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模式创新;以大型商业银行为试点,构建银行股权投资基金;中央银行设立并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积极配置支持科创的资本市场产品;发挥财政资金在科创的不同领域、不同阶段对金融的支撑和托底作用;加大对科技人才的薪酬待遇、社会保障、税收优惠等方面的财政支持力度。
二、提高金融监管效能的政策建议我国是少数未发生过严重系统性金融危机的主要新兴经济体。过去我国维持金融稳定的主要手段是经济增长和政府兜底。随着金融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经济在向高收入水平收敛的过程中增速开始下行,政府很难对所有的金融风险问题采取兜底的做法,且政府兜底也容易引发更大的道德风险。
在贸易摩擦、金融制裁以及俄乌冲突等外部因素影响下,提升金融监管效能、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成为新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和重要保障。金融监管应坚持完善立法、顺应市场、统筹政策、动态调整、支持创新的原则,改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切实提高我国经济金融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基础上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三、金融稳定立法的目标定位和关键要素金融稳定立法应定位为“金融稳定促进法”,致力于构建具有前瞻性的金融风险事前防范机制。金融稳定立法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八个方面: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公司治理,消费者权益保护,金融稳定监测、预警与风险处置机制,风险损失分摊,公共资金的动用次序,基础条件的支撑和保障以及追责问责和处罚。
维护金融稳定是系统工程,要处理好多种关系,包括金融稳定与公平效率、金融稳定与中央银行、金融稳定与监管机构、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金融稳定与财政、中央与地方、金融稳定与透明度、金融稳定立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当前金融稳定立法应突出解决的问题有三:一是夯实金融稳定的基础支撑和信息保障;二是明确金融风险处置资金的来源和使用规范;三是明确金融风险处置中股东、金融机构、监管当局和地方政府的职责。
四、以资本项目高质量开放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一定程度的资本项目开放是货币国际化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并且货币国际化的程度越高,对资本项目开放的要求也会越高。从国际经验来看,资本项目开放并无固定的模式和次序,要基于国情制定最佳开放策略,推进货币国际化进程。
当前,加快推动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在需要,我国也具备了相应基础。应以稳妥推进高质量资本项目开放为抓手,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同时应坚持做好相关风险的防范工作,以市场化的宏微观审慎管理政策替代行政管制手段,确保推动资本项目开放的过程平稳、顺利。
五、建立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政策建议房地产新模式应努力让广大居民住有所居,同时也要求妥善化解房地产行业面临的潜在债务风险,以维护金融稳定、保障经济增长。
为达到上述目标,需要厘清房地产旧模式中两个较为关键的问题并予以化解:一是房地产相关供给弹性不足带来都市圈高房价,制约了流动人口在工作地定居。二是房地产行业积累了规模庞大、难以通过销售收入和运营收益覆盖的“沉淀负债”,使得房地产企业负债率居高不下,几乎丧失自救空间,同时也可能制约全社会信用扩张、引发需求收缩和宏观经济不稳定。
我们建议,政策上,一方面可考虑构建面向新市民的都市圈建设方案,完善面向新市民的住房及公共服务供给,并设立针对新市民的住房金融互助机构以提供购买力支持。另一方面应制定稳定房地产发展的债务化解方案:一是推动住房抵押贷款利率市场化,通过降低居民偿债负担稳定购房需求;二是采用“贴息+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模式盘活沉淀资产,在化解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的同时增加面向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供给。
“CF40中国金融改革报告”项目于2013年启动,部分研究成果得到重视与采纳。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领域的一揽子方案》针对部分重点领域提出一揽子改革方案,涵盖财税体制、社会保障、土地制度、城镇化、对外开放、法治的市场经济等多个领域,并具体提出了50项改革建议。其中包括“构建有利于地方改革创新的统一大市场”“以开放促改革”“妥善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等具有重大意义的政策建议。
再如,《中国金融改革方案:2013—2020》首次提出设立“金融稳定委员会”的构想。此后,2015年立项的《中国金融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进一步阐释了类似于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机构的主要职能,并提出“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证监会的监管职责和权限保持不变”的“一行两会”金融监管模式构想。
又如,2016年立项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与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前瞻性地提出我国要建立“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的中央银行宏观政策体系,是国内智库最早开始系统研究宏观审慎政策以及“双支柱”调控框架的一份课题报告。
此外,“CF40中国金融改革报告”研究成果还包括《中国金融改革报告:十年回顾与展望》《经济发展与改革中的利率市场化》《农村金融改革与重构》及《利率市场化的评估和货币政策框架改革的建议》等。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