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川名人/龙川历史文化书系/客家研究文丛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龙川名人/龙川历史文化书系/客家研究文丛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8.33 5.2折 54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国钰

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349822

出版时间2016-10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54元

货号3811977

上书时间2024-05-30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名人篇
  引言
  赵佗(?—公元前137)
  韦昌明(唐代,生卒年不详)
  王汝砺(北宋,生卒年不详)
  罗恺(1012—1076)
  苏辙(1039—1112)
  罗孟郊(1092—1153)
  吴潜(1196—1262)
  巫三祝(1594—?)
  刘政一(北宋,生卒年不详)
  宋翊(南宋,生卒年不详)
  李梦吕(南宋,生卒年不详)
  巫荣(清,生卒年不详)
  黄法(清,生卒年不详)
  叶铭熙(约1782—?)
  张子筠(1837—1878)
  张镇江(1847—1941)
  吴德亿(1916—1942)
  邬保良(1900—1955)
  张化如(1877—1959)
  魏秋环(1923—1970)
  黄强(1888—1974)
  彭赤霞(1877—1976)
  陈超(1923—1980)
  萧殷(1915—1983)
  李永川(1903—1984)
  曾宪文(1908—1984)
  黄麟书(1893—1997)
  彭天柱(1916—1997)
  廖士毅(1918—1998)
  魏南金(1914—2001)
  张道隆(1901—2002)
  叶惠南(1911—2003)
  罗致平(1911—2005)
  黄良坤(1932—2008)
  何福添(1933—2008)
  邓锦生(1916—2010)
  何海澄(1933—2015)
  张克明(1913—2016)
  黄石华(1919—2016)
  郑群(1921—)
  叶绿野(1922—)
  容柏生(1930—)
  谢逢松(1932—)
  谢国雄(1933—)
  何添发(1938—)
  陈荣琚(1938—)
  陈建中(1939—)
  钟阳胜(1948—)
  吴惠权(1956—)
  钟秀娥(1974—)
英烈篇
  引言
  黄超凡(1900—1926)
  黄克(1905—1928)
  黄居仁(1904—1928)
  骆均光(1901—1929)
  谢火龙(1883—1929)
  叶卓(1891—1930)
  骆达才(1901—1931)
  崔兰(1904—1931)
  刘琴西(1896—1932)
  邹泰安(1905—1932)
  黄明近(1891—1933)
  刘华五(1899—1934)
  古柏(1906—1935)
  罗屏汉(1907—1935)
  罗嘉(1920—1941)
  陈丽川(1903—1942)
  黄觉群(1879—1941)
  李良仁(1899—1944)
  张民宪(1920—1945)
  黄慈宽(1914—1947)
  李荣(1875—1949)
  魏强(1925—1949)
  欧阳珍(1923—1949)
  坚守茶活炮楼的十八烈士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刘国钰、谭元亨编著的这本《龙川名人》是“十
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客家研究文丛·龙川历史文化书系中的“人物篇”。本书介绍了从古到今在龙川出生、在龙川工作(主政)或在龙川地区战斗过的八十多位名人、烈士的事迹。他们有开拓龙川的历史伟人,有文采斐然的文人进士,有胸怀未抒的流
放官员,有名声在外的艺术家和体坛健将,更有为龙川的安定和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正是他们,串起了龙川两千多年的历史,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有现在充满生机的龙川。

精彩内容
 赵佗,汉族,秦朝恒山郡真定县人,著名将领,南越国创建者。赵佗是南越国第一代王和皇帝,公元前203年至公元前137年在位,号称“南越武王”或“南越武帝”,卒于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史称赵佗“寿逾百岁”。汉高祖年间,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汉高祖十一年,朝廷遣陆贾封赵佗为南越王。司马迁《史记·南列传》说:“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即今河北省真定(今正定县)人,战国时属于赵国。《汉书》卷九五记载,赵佗原
是一个普通的赵国青年,秦于公元前228年兼并了赵国,赵佗加入了秦军,并被征发到南方对楚作战,赵佗在秦灭楚后,又继续南下对百越作战,赵佗勇敢善战,屡立战功,在秦王统一岭南的战争中发挥着重要
作用,后来晋升官爵,从普通士兵逐步升为南平百越的主要将领。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国第一次进军岭南地区,赵佗与屠睢同为秦军主要将领。秦军在西线瓯地惨败,主将屠睢被杀,“伏尸流血数十万”。秦兵败后,乃遣赵佗“将卒以戍越”。赵佗在东线告捷后戍岭南,“与越杂处”五年之久。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赵佗辅佐主将任嚣南平百越,统一了岭南,置南海、桂林、象郡,任嚣为南海尉,赵佗为龙川令。
赵佗为龙川令时,在龙川城(佗城)筑土城为县治所。其居宅门前筑有汲水井,佗城马箭岗辟有跑马射箭场所,老隆寨顶设置军事营寨,至今遗址犹存。
赵佗就任首任县令,立即着手于龙川城的建筑。他亲勘当地山川地形,最后确定“建城于罄湖之东,阻山带河,四面平旷”。(《全唐文》卷八百一十六)佗城三面环山,南临东江,易守难攻,又利于交通运输,故历千年之久。可以说龙川因赵佗而有名,赵佗因龙川而后有南越国,龙川也因此被称作赵佗的兴王之地,正如郦道元《水经注·浪水》中所说:“赵佗乘此县而跨南越矣。”赵佗在龙川七八年时间里,设置政区、移民实边、开垦山林、修筑城池、兴教办学、
推广中原文化,做了许多开拓性工作,使荒古龙川大地成为南越国一个先进地区,并带动整个东江流域的开发,产生深远影响。
赵佗在担任龙川县令期间首先勘定城池所在,筑城营防,设置行政区,使龙川成为军事、政治、文化据点。
赵佗在岭南筑城有好几座,最早的应是龙川佗城,赵佗自任龙川县令伊始,即亲自踏勘当地山川地形,选择城址,指挥筑城。据民间传说,赵佗接受秦皇诏封为龙川县令后,为择建龙川县治所址而殚精竭虑。他顶风雨,冒寒暑,不辞劳苦地驾舟沿东江而上进行勘察,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仔细察看山势水脉和乡情民意。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辛考察,赵佗认为在佗城建置县治所最为合适。因为佗城依山傍水,土地开
阔,背靠罄山,面临东江,水上交通便利,东面有蓝关险道,北面有五合(枫树坝)要塞屏障,是个建置县治所的风水宝地。他便召集沿江乡绅官宦进行商议,把在佗城设置县治所的设想告诉大家,但是,有的乡绅官宦却坚持不同意见:有的认为柳城地面平坦,也面临东江,县治所应该建在柳城;有的认为黎咀最
佳;有的认为建在四都最为理想……大家议论纷纷。
赵佗是个足智多谋之人,知道这样争论下去必然没有结果。为顾全大局,使众人心悦诚服,他想了一会儿,说:“大家不要再争论啦!这样吧,三天后,你们各自在自己的家乡挖一斗土前来过秤,哪个地方的土
最重,就铁定在哪个地方建置县治所!”大家听后,觉得赵佗这个方法很好,表示赞同。量土秤重那天,各地的乡绅官宦都带着从家乡挖来的一斗土前来过秤。不知是天意的使然,或是人们的刻意为之,也许是佗城乡绅听懂了赵佗“铁定”两字的含意,便在打铁
寮旁取来一斗土,经过秤,结果比任何地方的土都重半斤。于是,赵佗当即宣布:“经量土秤重,佗城的土最重,县治所就建在佗城!”随着赵佗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佗城被铁定为龙川县治所址达两千余年。
尽管这是个传说,但是从佗城的地理位置来看,赵佗应该是充分考察过,早就选定佗城为县治所所在,称土之说无非是给下面的官员一个容易接受的方式而已。
P4-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