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神的箭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山神的箭堆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1.29 6.0折 52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雪漠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29584

出版时间2020-04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2元

货号30856695

上书时间2024-05-30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雪漠,原名陈开红,甘肃凉州人。国家一级作家,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化学者。著有长篇小说《野狐岭》、“大漠三部曲”(《大漠祭》《猎原》《白虎关》)、“灵魂三部曲”(《西夏咒》《西夏的苍狼》《无死的金刚心》),小说集《深夜的蚕豆声——丝绸之路上的神秘采访》,自传体长篇散文《一个人的西部》《一个人的西部·致青春》,游记《匈奴的子孙》等。作品入选《中国文学年鉴》和《中国新文学大系》。曾获冯牧文学奖、上海长中篇小说很好作品大奖等重要奖项,连续六次获甘肃省委省政府颁发的敦煌文艺奖,连续三次获甘肃省文联省作协颁发的黄河文学奖,入围第五届国家图书奖,三次入围茅盾文学奖。个人荣获“甘肃省很好专家”“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德艺双馨文艺家”“甘肃省拔尖创新人才”“2015中国品牌文化十大人物”等称号。

目录
序  与一块土地相遇
上篇  大地的记忆
  第一章  遥远的传说
    三个流浪汉
    造神
    三根木头
    百年前的尼巴村
    地主的诞生
    盖房子
    尼巴人的破产
    爱打仗的村子
  第二章  远去的土司
    车巴沟人
    车巴沟的变化
    石巴村和尼巴村
    羌人的子孙
    杨土司家族
    土司的祖先
    传奇土司杨积庆
    土司府的兵变
  第三章  强悍的民族
    喇嘛噶饶
    野性的基因
下篇  当下的脚步
  第一站  临夏
    花儿的另一个故乡
    文化的厚土
    善商的小城
  第二站  卓尼(小村)
    寺院的温馨
    久违了,小村
    寒冷乐土
    神祇住在树林里
    那些灵性的存在们
    林荫小路的温柔
    嘛呢房
    另一种饮食
    童话仙境的无奈
    寒冷中的诗意
    另一种生活
    命运的出路
    独居的母亲
    平和的信仰
    喜欢浪山的藏人
    遗落的仙境
    记忆的乡土
    梦想和土地
    善恶的轮回
    女子的两种命运
    拴人的土地
    灵魂的天空
    突然的再见
    生命的告别礼
    有敬畏的土地
    不小心走进童话里
    山神的宝瓶
    香浪节不再浪漫
    雨中寺院
    藏地红事
    当信仰变成手段
    寺院里仍有修行人
    灵魂之舞
    两种建筑,两种生活
    给母亲最好的祝福
    藏地牧场
    阳光下的阴影
  第三站  临潭
    到达临潭
    慵懒的小城
    生活化的宗教
    小巷里的刺绣女
    登山观『魁星』
    东明山之美
    两种声音
    被村庄包围的神灵
  第四站  卓尼(县城)
    小城的惊喜与遗憾
    被遗忘的禅定寺
    城中小村
    游荡于街头的孤独
    萧条的小城
    城市中的混混文化
    偶然发现新大陆
    杨土司的陵园
    那些自杀的人
    畏罪自杀的干部
  第五站  卓尼(小村)
    随风飘荡的吉祥旗
    藏区的冬季牧场
    吉祥的『路马再起』
    小村的嘛呢会
  第六站  卓尼(县城)
    小城的另一面
  第七站  碌曲
    草原漫游
    去碌曲的沿途
    部落寺院
  第八站  玛曲
    草原镜湖
    牦牛走来走去的地方
    绝美的分界线
    遗憾与惊喜
    背影与马文化
  第九站
    碌曲
    重回尕玛梁
    草原上的香浪节
    西仓寺引起的思考
    感动背后的追问
    广场上的『和睦四瑞』
    石林途中的畅想
    穿越大山
    牧民的原生态生活
    坐上小骡车
    石林观景
    马场上的喜悦
    邂逅壮美日出
    年迈的插箭节
    对藏文化的担忧
    无奈的远离
后记  在路上,体会文化的力量

内容摘要
 本书是作家雪漠“一带一路”文化游系列的第二部,继《匈奴的子孙》考察河西走廊一带之后,路线向南,集中对甘南藏区及周边文化进行田野调查和历史勾陈。全书分为“大地的记忆”“当下的脚步”上下两篇,以图文并茂的文化笔记的形式,书写来自田野的历史记忆,感受地方文化的滚烫温度,见证了土
地的苦乐、泥土的酸辛、文化的复杂、时代的变动,定格了一个变化的西部、变化的中国。

精彩内容
 第一章遥远的传说三个流浪汉历史的云烟远去了,远到了视野所及之外。
那时候的卓尼,没有纪年,没有人知道那究竟是何年代。一切,只活在传说中,而这传说,也在遗忘和记忆中忽闪着。我看它们时,像看隐在云雾中的山,时不时地,浓雾就淹没了那一段存在。
一茬茬的老人死去了。鲜活的是传说中的那三个人。那是三个流浪汉。关于他们,有着很多的猜想。他们不知道,此后的几百年里,他们的后裔会有无数的故事、无数的血腥、无数的暴力,也有无数的希望。
百年后发生的许多血腥故事,都源于这三人的到来。
流浪汉们的脸上流着汗,他们的脸晒得黑红,这是太阳神舔过的印迹。那是一块块纷飞的蝴蝶斑,衬着他们雪白的牙齿,真怪,他们的子孙,也有着这样雪白的牙齿。百年后的某日,它们就在阳光下忽闪着,迎接了我的到来。
一路上,三兄弟遇见了很多人,有人是朝圣的,有人是乞讨的,他们还遇到了几个私奔的青年。人们叫这三人“车巴”,这是藏语的音译,意思是“流浪者”。后来,“车巴”就成了一条沟的名字——车巴沟。
这三人本无血缘关系,只是为了行路安全,结伴前行而已。三个人一路同行,一直到了今天人们称作车巴沟的地方,这地方,因为这三个人的到来,从此有了名字。
这是一个蛮荒的世界,也是一个富饶的世界。这里满眼绿色,到处都是树,到处都是草,不知名的花覆盖了大片大片的原野,艳丽的色彩在绿意中笑着,自然而然地展现出非同寻常的壮美。那真是一个原始大世界,没有一点人为的痕迹,弥漫着一种鸿蒙之始的美,美得没有人气了。就算偶尔出现一些人,也只是匆匆而过,他们只是过客。所以,那世界是没有路的,路都是人走出来的,没有人的地方,也就没了路。沿途,只有相对平缓些的小道——说是小道,也只是没多少植物而已。它们掩埋在绿树或藤蔓之中,时不时地,还会从里面扑出一只野兽。因为没有人,野兽便很多,有狼,有狐狸,有熊,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动物。一些动物的名字,是后来的人们起的。
那时的车巴沟也没有名字,没有大规模的部落,没有长久定居的人,方圆好几十里都荒无人烟。有时候,也会见到零零散散的一些牧人。他们来自于远方,只是四处漂泊的游牧者。虽然这里有无数的草场,但这儿不是他们的家园。他们只是暂时驻足于这里,喂养自己的牲畜。这么美的风景,这么适宜居住的环境,他们竟然没想在这儿安家。绿色填满了他们的心,却不能留住他们的心。说不清为啥,也许人和土地之间,也需要缘分。再者,游牧民族天生是漂泊的,身漂泊,心也漂泊。漂泊的人没有家,帐篷就是他们的家,有草,有水,就是家了。比起那三个流浪者,他们虽然来得更早,但从严格意义上讲,他们不是车巴沟人的祖先。祖先,说的是那些开辟了家园,能让后代安居乐业的人,能庇佑后代的人。所以,后来有了祭祖的文化。只是那文化也渐渐消失了。“祖先”变成了一个遥远的词,不知何时,族谱也会消失呢?其实,重要的不是族谱,族谱只是一个又一个名字,重要的是那些故事。族谱上没有鲜活的故事,没有鲜活的人,只有一段又一段空虚的记忆,只有一个又一个出现又隐没的名字。里面没有一串又一串风尘仆仆的足迹,足迹只能活在文字里,活在影像里,活在鲜活的故事里。
三兄弟的到来,是一个遥远的故事。它是一位藏人阿客讲的。阿客老了,额头上有很深的沧桑纹,盛满了命运的坎坷。藏地的老人都这样。当他们望向远方时,你总觉得他们望进了历史,你总觉得他们的望里,藏着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藏族是一个有故事的民族——又有哪个民族没有它的故事呢?每个民族,都是背负了各种故事走到今天的,每个人,也都是背负了故事从生走到死的。然而,大部分故事都跟人一起死了。大多数人都像蒲公英一样,轻轻地飘过这个世界,带来一点温馨,带来一点美好,却留不下自己的足迹。这个美好的村庄也是沉默的。
这里真的很美,是一种偏僻地区独有的美。没有污染,没有喧嚣,没有华丽,质朴而安详,就像那个藏人老阿客。我总想走进这块土地的历史,看一看这里发生过的故事。于是我来到了这里,品尝了这块土地的孤独。我就像采蜜人那样,在每一段历史中,采摘它最甘美的记忆。这里的故事就像山里的小花,漫山遍野地盛开着。(P3-6)

媒体评论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