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去冬回:凉山彝族农民的流动生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春去冬回:凉山彝族农民的流动生活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6.03 6.8折 6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罗木散 著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9787513074506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31131223

上书时间2024-05-30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罗木散,男,彝族,1993年5月生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燕山大学法学学士,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硕士、在读博士,先后师从著名人类学家潘蛟教授、王建民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类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少数民族人口流动、艺术人类学等。近期科研项目与获奖:2017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彝族文化研究中心项目“彝族学生假期外出打工的思想动机研究”(项目号:YZWH1725)。2018年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项目“新疆彝族农业雇工的流动抉择与生境研究”。2019年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彝学研究中心项目:“建国70年凉山彝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项目号:YXJDY1903)。2019年北京市文化艺术基金大型民族舞剧《情深谊长》主创人员。2014-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青年项目,《东部城市流动彝族人的组织与群体行动研究》(项目号:14CMZ026)。中央民族大学2020年博士自主科研项目《文化认同的建构与意义生成过程:凉山彝族“达体舞现象”的民族志研究》(项目号码:BBZZKY-2020077)。2020年度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科研项目,《舞蹈艺术在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价值与贡献:基于舞剧的个案研究》。2020年7月获中央民族大学第六届“校长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2020年9月获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复赛)“二等奖”。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导 言
第一节 关于乡土彝人的几则故事
第二节 我选择新疆的初衷
第三节 不同视角下的人口流动研究
第四节 从农村到农村的流动案例
第五节 流动彝人的不同境遇
第六节 田野在远方:从西南到西北
第七节 本书的基本思路
第二章 彝人入疆:新的流动抉择
第一节 不同生命周期的流动抉择
第二节 家庭生活与新疆棉田
第三节 进入新疆成为农业雇工
小结
第三章“流动棉田”:彝人的打工机遇与生活空间
第一节 扩大的棉田
第二节 当地人的不同境遇
第三节 早期河南籍务工者的成功转型
第四节 彝人作为相对边缘且“合适”的劳动力
小结
第四章 棉田里的坚守者:身在新疆、心系故土
第一节 彝人小社会
第二节 劳作生活
第三节 异乡关系网中的彝人
小结
第五章 “随波逐流”:彝人深陷流动困境
第一节 闯入者的遭遇
第二节 污名缠身
第三节 “稳定高于一切”
小结
第六章 七个月之外的彝人生活
第一节 故土社会中的拉哈
第二节 “繁忙”的五个月
第三节 一场“阿都”葬礼带来的震撼
小结
第七章 离乡不离家:短暂的离开与永恒的荣誉
第一节 离乡成为“正确的行为”
第二节 故土荣誉的生成——成家之礼
第三节 新一轮流动的曲折与反复
小结
第八章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内容摘要
本书由凉山彝族农民工在新疆棉田与凉山故土之间的“往”和“返”两部分生活构成。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作者认为彝族人流入新疆棉田成为农业雇工既是市场配置生产要素的必然结果,也是当地用工需要与凉山彝人谋求生计多样化之间的共谋。凉山彝族农民工候鸟式“春去冬回”的流动状态,虽受到劳动力市场的客观影响,但更是他们在成立家庭后主动对生计和生活所做的安排和调整,是他们对主观荣誉的追求和人生意义的探索过程。

精彩内容
尽管“尔普”、彩礼钱、修建房屋费等对彝人家庭至关重要,但从拉哈返乡后的生活状态和种种行为表现中可以看到,这些经济需求的背后承载着他们在故土的生活方式、文化行为、个人和家庭的荣誉、意义等。因此,彝人所认为的返乡后的“真正生活”来自他们在当地社会的参与感和获得的尊严,而非简单的赚钱回家“炫耀”。 人活在世上,荣誉一词似乎常被提及,这让我想起格尔茨笔下的尼加拉国王,终其一生,似乎只是为了追求一种荣誉符号。追求荣誉的行为自然也不是实践理性,包含着前文我们所描述的“夸富宴”式的葬礼、不惜经济代价的“散礼”行为,以及矛盾与纠结并存的“尔普圈”。在这里,荣誉几乎是所有打工彝人所毕生追求的,但又无法自己赋予自己。它来自熟人社会对个体的评价和承认,需要符合所处社会的评价体系。而个体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所获得的评价标准又有所不同,他们对荣誉的理解也将随着生命周期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就彝人的经历而言,从独身一人外出闯荡,再到携妻儿打工,他们身上的责任和意义发生了新的变化,肩负着故土社会对他们的诸多期待和承认。倘若将彝族青年向城市流动称为“成年礼”,那么婚后拖家带口往新疆等边缘地区从事农业生产也可被称为一场永恒的“成家礼”。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