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张贤亮经典散文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1.35
5.3折
¥
59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张贤亮 著,新华先锋 出品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9517361
出版时间2020-10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59元
货号30993448
上书时间2024-05-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张贤亮,江苏盱眙县人,生于南京。当代知名作家,1993年创办宁夏华夏西部影视城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20世纪5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代表作有《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灵与肉》《绿化树》《一亿六》。
目录
第一辑 / 近乡情更怯
故乡行
(除了爱情,故乡也应算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丫头?婆姨
(我还是个没有脱俗的男人,嘴里虽然高唱尊重女性,但聊起女人来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羊杂碎
(我一直敝帚自珍,像北京人爱吃臭豆腐一样,嗜好此物不疲)
何为我“本命”
(“本命年”的确有它的道理,不然,您就别信)
夜 歌
(一更天的月亮啊往上升呀,不见情哥上咱们的门)
我失去了我的报晓鸡
(如今我再也找不到我的报晓鸡了)
美丽的眼睛
(只有弱者才需要慰问,至少我是这样想)
悼“外公”
(每一个人都不是那么甘心地离开世界的)
第二辑 / 天涯若比邻
玉 缘
(收藏是一种缘分,不全是花钱才能得到的)
野鸟原音
(台北对我来说不但没有新鲜感,相反,还处处引发我一种怀旧的情绪)
作家出游
(我不爱游山玩水,并非因为在农场待了二十多年,而是本性如此)
金发碧眼的董仲舒
(说到北欧的汉学家,不能不介绍挪威的何莫邪,这的确是位非常有趣的先生)
天涯若比邻
(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会产生出新的、更伟大的艺术)
“维京”的后代
(他们经常提到他们历史上的光荣时期,即“维京”时代)
思索和表现人生的艺术
(中国人是具有强烈的审美意识的,但我们的美学观点比较朴实)
没有被遗忘的角落
(任何人走到这里,都会大发思古之幽情)
文学的殿堂在股票市场的楼上
(拜访以颁发诺贝尔文学奖闻名于世的瑞典文学院,是我们北欧之行的一项主要日程)
人比青山更妩媚
(只有一幅风景画的画面中出现了人,才会在一霎间引爆起灵感的火花)
第三辑 / 繁华的荒凉
追求智慧
(文学,其实和其他一切艺术形式与科学一样,是人类智慧的产物)
出卖“荒凉”
(我并没有感觉到老的来临,我觉得我现在还很年轻)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如真实地、不抱任何功利目的地去描写当代生活,定会写出伟大作品的)
宁夏有个镇北堡
(镇北堡的文化价值、旅游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将随着时光的流逝越来越升值)
莫让孔雀东南飞
(这些,将对西部起到建设性的感染浸润作用,会很快提升西部的“人文生态环境”)
第四辑 / 关于时代与文学的思考
参与、逃避与超越
(任何一个国家的知识分子对社会政治大致可以分为这三种态度:参与、逃避和超越)
关于时代与文学的思考
(作家亲身投入创业中去,我以为有助于我们表现时代和再现历史)
小说的公式
(人对世界的认知越来越广、越来越大,而人造的东西却越来越小,越来越趋于精致)
小说规律
(将来文学的领域可能只会是诗、散文、短篇小说的天地)
谈俄罗斯文学
(文学记录过去和现在的时光,并向我们展示着未来)
变形语言的审美享受
(我们好多祖先在诗中玩语言比咱们要超前多了)
内容摘要
本书是当代知名作家张贤亮的散文集,包含“近乡情更怯”“天涯若比邻”“繁华的荒凉”“关于时代与文学的思考”四大篇章,映照出作者丰富的人生经历,从写作,到经商,再到国外游历。同时他也密切关注民生、社会、文化,将很多建设性意见下笔成文,引人思考。其散文贴近现实,贴近生活,非常适合青年学生仔细品味。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将和张贤亮一起,拥抱岁月,游历时空。回到他久违的故乡,尽享江南风光;奔赴“第二故乡”,体味大漠苍凉;历遍欧洲,与异文明相恋……在经典名篇中阅尽人生哲思。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张贤亮用脚步丈量文明的尺度——伴你历遍千山,归来仍是少年!
主编推荐
中国文坛极具争议的作家热门电影《牧马人》原著作者张贤亮写给大家的人生智慧书所有跋涉,都是为了抵达用脚步丈量文明的尺度用文字聚焦当下与未来
精彩内容
故乡行一
除了爱情,故乡也应算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当作者以自己的童年和家庭为素材创作的时候,总会把故乡作为背景,不论故乡山秀水美或穷山恶水,在作品中总是美丽的,使人留念的,而我自己的家乡在哪里却很懵懂,虽然在各种表格上的籍贯栏里,一直填的是“江苏盱眙”,可是“盱眙”究竟是什么样子我毫无印象。我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出生于南京,转年就因日寇侵略举家逃难到当时的“陪都重庆,在重庆生活了九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重返沪宁两地。十三岁时因属“官僚资产阶级”被“扫地出门”,父亲北上,我也就随家在北京读高中。一九五四年父亲死于看守所,我又因“家庭问题”辍学,不得不携老母弱妹加入移民队伍,西迁到宁夏的黄河岸边。一九五七年被打成右派,一九五八年被押送劳改队,此后二十二年间被圈在两个仅有一渠之隔的农场来回地反复劳动改造。“面朝黄土背朝天”,眼前只有几平方米土地,偶尔抬起头来茫然四顾,常不禁有韩愈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感叹。
到了成为一个所渭“公众人物”,我的籍贯被别人关注的时候,说来惭愧,故乡“江苏盱眙”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仍说不清楚。可是我的“第二故乡”却不少:重庆、南京、上海、北京、银川都可算一份。银川不用说了,重庆南京上海北京的街道我仍相当熟悉,当地年轻人不知的旧街我都能如数家珍。1985年到南京领一个文学奖项时,与友人李国文、邓友梅等获奖者由张弦带路去寻找我的“故居”。虽然街市铺面变化很大,但车到“狮子桥”我马上就能认出我的山生地。原先偌大的“梅溪山庄”改建成了一座电机厂,只有儿时曾在下玩耍的一棵梧桐树依然繁茂。同样,在重庆、上海、北京等地我家曾住过的街巷胡同,我都一一去看过.站在早已面目全非的庭院或楼宇前,不禁有一种浪迹天涯,不知何处是归宿的情愫油然而生。
其实,真正促使我去故乡盱眙的,是近年每逢旧俗的祭日给先人烧纸的习俗又悄然兴起。届时.夜间常能看到萤光爝火四处闪烁,有的人家竟把纸钱烧到人行道上,纸灰飞扬,在华灯异彩中扶摇而上,神秘且又热闹。烧纸的人们表情虔诚,有的嘴里念念有词,在移动电话盛行的时代,仿佛正用耳机与死去的先人通话。这景象令我惆怅而羡慕。因为我不知在哪里祭祀我的父母为好。我当然不相信纸钱能供给死去的父母在阴间消费,但人死后是不是有灵魂,魂魄又归何处?都不是可以轻易下断语的人生终极问题。作为人子,父母活着时不能尽孝.他们死后又抱着“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死了就算了的态度,于心何忍?为了找个适当的地方纪念父母,寄托我对他们的哀思,我以为最佳选择莫过自己填写的祖籍“江苏盱眙”了。上世纪80年代初,每到春节,盱眙县委曾把我当作在革命根据地战斗的老同志,给我发来过慰问信。由此我才知道祖籍原是新四军军部所在地,借此,我就与盱眙县同志联系,请他们帮助我打听张氏家族还有没有人在那里。果然,很快就接到来信,感谢老家的地方干部,他们不但调查到张氏家族的后人。还找到了我祖坟所在地。
媒体评论
"张贤亮是当代文坛上的一个“异端”人物,是非主流但很重要。他的不安定的灵魂、非凡的生命力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贯穿其一生。
——陈思和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