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骚(三岛由纪夫)
  • 潮骚(三岛由纪夫)
  • 潮骚(三岛由纪夫)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潮骚(三岛由纪夫)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29 1.7折 25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三岛由纪夫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9456915

出版时间2021-05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5元

货号31135803

上书时间2024-05-30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这三岛由纪夫*一部不涉及暴力书写的纯爱小说,可称之为“粉色的小说”。三岛带着从希腊回来的“西方性”,以非常传统的叙述方式描写了一个古典又传统的爱情故事。

 

这个爱情故事发生在一个近乎与世隔绝的美丽小岛——歌岛。18岁的少年渔夫新治在黄昏的海滨偶遇肤色健康,纯净美丽的少女初江,随即新治对初江产生了不可遏制的爱慕之情;但当他得知令他心动的少女是岛上财主家的女儿时,他又感到有不可逾越的距离把他和初江拉开。不过心地善良的初江不在乎门第阶级观念,巧妙的克服长辈的管控,维护着他们甜蜜纯真的爱情。终于在一次出海中,少年勇敢的克服暴风雨的事迹感动了初江父亲,初江父亲允许新治成为初江的未婚夫。

 

作者对青春的描写,提高了爱情的纯洁度。海浪、渔船、微风、善良的人,构成一个童话世界,一个伊甸园,或一个乌托邦。



作者简介
三岛由纪夫(みしまゆきお,1925.01.14-1970.11.25),日本文学大师,本名平冈公威,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今东京大学)。一生著有二十一部长篇小说,八十余篇短篇小说,三十三个剧本,以及大量散文。曾三度入围诺贝尔文学奖。为纪念他,在日本山梨县设有三岛由纪夫文学馆。日本新潮文艺振兴会于1988年设立三岛由纪夫文学奖,旨在嘉奖开拓文学前途的新锐作品。
代表作:《鲜花盛开的森林》(1944)《假面的告白》(1949)《潮骚》(1954)《爱的饥渴》(1950)《金阁寺》(1956)《春雪》(1969)【译者简介】  陈德文,日本文学翻译家,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日本语学,现为日本爱知文教大学专任教授,曾翻译过夏目漱石、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等诸多名家的作品。

目录
第一章1
第二章7
第三章15
第四章21
第五章27
第六章37
第七章47
第八章55
第九章71
第十章82
第十一章95
第十二章105
第十三章118
第十四章129
第十五章147
第十六章156
译后记167

内容摘要
这三岛由纪夫唯一一部不涉及暴力书写的纯爱小说,可称之为“粉色的小说”。三岛带着从希腊回来的“西方性”,以非常传统的叙述方式描写了一个古典又传统的爱情故事。
这个爱情故事发生在一个近乎与世隔绝的美丽小岛——歌岛。18岁的少年渔夫新治在黄昏的海滨偶遇肤色健康,纯净美丽的少女初江,随即新治对初江产生了不可遏制的爱慕之情;但当他得知令他心动的少女是岛上财主家的女儿时,他又感到有不可逾越的距离把他和初江拉开。不过心地善良的初江不在乎门第阶级观念,巧妙的克服长辈的管控,维护着他们甜蜜纯真的爱情。终于在一次出海中,少年勇敢的克服暴风雨的事迹感动了初江父亲,初江父亲允许新治成为初江的未婚夫。
作者对青春的描写,提高了爱情的纯洁度。海浪、渔船、微风、善良的人,构成一个童话世界,一个伊甸园,或一个乌托邦。

主编推荐

★三岛由纪夫说:“我要我要创作一部牧歌小说,试着描绘我的世外桃源。主人公是一个完美的生活行动派,即使被逼到绝境,但有一种幸运从未远离过他。”

★这部日本式海岛爱情小说,以古希腊传奇《达夫尼斯和赫洛亚》为蓝本,写作灵感来自三岛周游欧美时在希腊的体验。可以将《潮骚》比作日本版的《边城》,但三岛不用悲剧结尾,故事充满生命活力和阳刚气质。2013年日本NHK晨间剧《海女》的主题曲和片中少女组合均取名“潮騒のメモリー”(追忆如潮),蔚蓝大海与元气少女的搭配,也是三岛由纪夫在《潮骚》中所赞美的事物。小说中少男少女约会时毫无矫揉造作,如自然之子。

★《潮骚》和《金阁寺》《假面的告白》被普遍视为三岛由纪夫的三大代表作。法兰西科学院院士玛格丽特·尤瑟纳尔评价道:“三岛由纪夫的三部杰作中,如果说《假面的告白》是黑色的、《金阁寺》是红色的,那么《潮骚》就是透明的。《潮骚》这样洋溢着幸福的书,作家在其写作生涯中只能写出一本。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第一章歌岛是个小岛,人口一千四百人,周围不到四公里。歌岛最美的景观有两处。其中一处是岛的顶端,那里有一座面向西北方的八代神社。
小岛位于伊势海湾口,从这里环顾伊势海面,四围景物尽收眼底。北边紧邻知多半岛,自东到北是绵延的渥美半岛。西面,由宇治山田至四日市的一带海岸隐约可见。登上二百级的石阶,来到由一对石狮子护卫的牌坊前,站在这里回首眺望,可以看见被远景包围的自古以来的伊势海面。本来这里生长着一棵类似牌坊的“牌坊松”,枝叶交错,为景色镶上了有趣的画框,可是数年之前干枯了。
松树绿色尚浅,然而近岸的海面却染上春天海藻的暗红。西北的季风从津市的海口不断吹过来,给来这里赏景的人增添几分清寒。
八代神社是祭祀海神绵津见命的。对于这位海神的信仰,自然来自渔夫们的生活,他们平素祈求海上安全,遇到海难得以幸免,人们就争先恐后向这座神社供纳香资。
八代神社有六十六面铜镜之宝。既有八世纪时候的葡萄镜,也有日本仅存的六朝时代铜镜的仿制品。那些雕刻在镜子背面的鹿和松鼠,在遥远的往古,从波斯的森林,经过漫长的陆路和烟水浩荡的海途,绕过半个世界来到这里,至今定住于这座小岛之上。
另一处最美好的景观是靠近岛上东山山顶的灯塔。竖立灯塔的悬崖下面,伊良湖水道海流的轰响不绝于耳。连接伊势海和太平洋的这座狭窄的海门,在有风的日子里总是翻卷着旋涡。隔着水道,渥美半岛的尖端迫在眼前,在这片多石的荒凉的临水岸边,耸立着伊良湖岬角无人管理的小小灯塔。
自歌岛灯塔可以望到太平洋的一部分,隔着东北渥美湾的群山的远方,刮起强劲西风的早晨,有时可以看见富士山。由名古屋或四日市进出港的轮船,穿过海湾内外无数渔船,通过伊良湖水道的时候,灯塔员总是对着望远镜,迅速报出船名。进入镜头视野的是三井航线的货船、一千九百吨的十胜丸,身穿作业服的两名船员一边踏步一边说话。
过了一会儿,又有一艘英国船塔里斯曼号进港。一个船员在上甲板玩套圈游戏,身影小巧而又鲜明。灯塔员坐在值班房的桌子前边,在船舶通过表上记录着船名、信号符号、通过时分和方向,然后做成电文发出去。根据他的报告,海港的货主尽早做好准备。
一到下午,落日被东山遮挡,灯塔附近一派荫翳,老鹰在明丽的海上飞舞。天空高渺,它不住鼓动着两翼翱翔,眼看就要俯冲下来,然而却没有俯冲,迅疾地在空中一缩身子滑翔下去。
太阳下山时,一位青年渔夫手里提着一条大比目鱼走出村子,登上一边的山道,直奔灯塔而来。他前年刚从新制中学毕业,才十八岁。身个儿高大,体魄健壮,一脸稚气很符合他的年龄。他的肌肤被太阳晒得不能再黑了,长着极富岛民特色的端正的鼻子和皲裂的嘴唇。一双闪闪发亮的黑眼珠,是以大海为家的人们从大海那里获得的赏赐,而决不是智慧的闪现。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实在太差。
今天整日都穿着作业服在捕鱼,这是他死去的父亲留下的裤子和粗糙的上装。青年已经穿过静寂的小学校园,登上水车旁边的山坡,顺着石阶来到八代神社后头。神社院子沉浸在夕暮里的桃花灼灼可见。从那儿到灯塔还有将近十分钟路程。
这条山路着实崎岖不平,即使在白天,走不惯的人也会跌跤。然而这位青年,闭着眼睛也能分辨出松树根和岩石。眼下,他一边思考问题一边前行,也不会被绊倒。
先前,趁着还有残照的时候,载着青年的太平丸回到了歌岛港。这位青年和船主还有一个伙伴儿,每天一同乘着这只小汽艇去捕鱼。回港后,他把捕的鱼卸到合作社的船上,将小船拖上岸,然后手里拎上一条比目鱼,准备送往灯塔长家里。青年首先要沿着海滨回自家一趟,每逢这时候,暮色降临海滩,众多渔船回港靠岸,传来一阵阵嘈杂的吆喝声。
沙滩上有一位陌生的少女,站在一只名叫“算盘”的坚固的木座旁边,她把身子靠在木座上休息。当吊车将渔船拖上岸时,这只木座就托住船底,一点点拉动上来。少女似乎干完活儿正在歇息呢。
她额头渗出了汗水,面颊红扑扑的。寒冷的西风刮得正紧,正在干活儿的少女将火红的脸蛋儿裸露在风里,秀发飘扬,显得非常兴奋。她穿着棉坎肩儿,手上戴着脏污的线手套。健康的肤色和别的少女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她双目清亮,眉宇娴静。少女凝眸遥望西方海上,那里黑云攒聚之间,露出一点夕照的红霞。
青年没见过这张面孔,大凡歌岛的人,没有他不认识的。外来人他一眼就看得出。可是这位少女却不是一副外地人的打扮啊,唯有她那独自一人盯着海面的神情,不像是岛上快活的女人们。
青年故意打少女眼前走过。就像小孩子看稀罕景,他面对面望着少女。少女微微皱起了眉头。她眼睛没有朝向青午,依然目不转睛地望着海面。
性格沉静的青年,经过一番检验之后,随即匆匆离开那里。此时,他一味沉浸在充满好奇心的幸福之中。这种有失礼仪的检验使他面带愧色,这是直到后来也就是登上通往灯塔山路的时候。
青年从一排排松树之间眺望眼下潮水汹涌的海面。月出前的大海黑沉沉一片。
他拐上“女儿坡”——传说这里时常会碰到一个高个子女妖——开始可以望见灯塔上又高又亮的窗户。那里的灯光渗入青年的眼眸。村中的发电机很早就出了故障,村子里只能点油灯。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