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兰芳和孟小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梅兰芳和孟小冬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3.45 3.8折 62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伶伶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ISBN9787512657984

出版时间2018-01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62元

货号30076418

上书时间2024-05-30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伶伶,女,传记作家,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著有传记作品二十多种,近五百万字。曾获中国图书奖、中国传记文学奖、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江苏省十年报告文学奖一等奖、金陵文学奖一等奖等。

目录
开篇 
家世:生养在梨园世家 
    梅兰芳的家世背景清晰明了/孟小冬身世成谜/梅兰芳出
    生于梨园旦行世家,三世唱旦/孟小冬成长于梨园生行世
    家,三代唱生/“老佛爷”赐梅兰芳祖父“胖巧玲”/孟小
    冬的祖父人称“老孟七”
出生:两人注定为戏中人 
    甲午战争那年,梅兰芳出世/孟小冬出生时,正逢国丧期/
    梅家家道中落,梅兰芳十岁之前,“几乎成了一个没人管束
    的野孩子”/孟小冬的童年单纯而快乐/梅兰芳4岁丧父、
    14岁丧母/幼时的孟小冬常被母亲带着进庙烧香拜佛
初次登台:雏凤初啼不怯场 
    姑母说,少时的梅兰芳“言不出众,貌不惊人”/孟小冬学
    戏从“拿大顶”开始/梅兰芳被师傅斥责“祖师爷没给你
    饭吃”/青衣师傅吴菱仙被请进了梅家,为梅兰芳开蒙/孟
    小冬被“写”给了姨父仇月祥/梅兰芳首次登台被抱上了
    舞台/孟小冬首次登台唱的是堂会
学戏、唱戏:拜师苦学文武戏 
    少年梅兰芳师承名师,练功很刻苦/搭班“喜连成”,梅兰
    芳和麒麟童成了同学/倒仓了,结婚了,养鸽子了/跪唱
    《玉堂春》,梅兰芳初尝“红”滋味/孟小冬的三年学艺期
    转瞬即过
走红:演尽古来英雄娇娥 
    京城菊榜,梅兰芳中了一次“探花”/谭老板倚老卖老,梅
    兰芳大胆接招,机智应对/孟小冬6岁出外跑码头/梅兰
    芳20岁时才第一次离开北京/孟小冬离开上海时,梅兰芳
    南下到上海
跑码头(一):你也红了我也红了 
    在北京的梅兰芳“红”在上海/在上海的孟小冬“红”在
    无锡/初到上海,梅兰芳只挂“二牌”/初到无锡,孟小冬
    演大轴/王凤卿为梅兰芳争“压台”/孟小冬被视为天才
跑码头(二):江湖上浪阔水深 
    又赴上海,梅兰芳第一次遇险,险些被打断腿/排新戏,
    “梅派”戏初露峥蝾/孟小冬在上海首次登台时,梅兰芳第
    三次赴沪演出/孟小冬出师那年,梅兰芳第一次出国到日
    本演出/又赴无锡,孟小冬在袁世凯女婿家唱堂会/1924
    年,孟小冬第三次到无锡,梅兰芳第二次到日本
组班、搭班(一):金风玉露戏台擦肩 
    喜群社的班主是梅兰芳,梅兰芳在喜群社挂头牌/孟小冬
    跟上海大世界签了一年合约/梅兰芳赴南通,和实业家张
    謇交谊/孟小冬、孟鸿群父女同演一出戏/梅、孟同登上
    海舞台/梅兰芳第一次拍电影,拍摄场景被称作“古今中
    外荟萃的奇景”。/梅兰芳学画,拜师齐白石
组班、搭班(二):为了相逢的分离  
    孟小冬签约上海共舞台,改“孟筱冬”为“孟小冬”/梅兰
    芳、杨小楼合组崇林社,排演《霸王别姬》/孟小冬赴南
    洋小吕宋/梅兰芳组班承华社赴香港演出/孟小冬赴汉口,
    和姚玉兰义结金兰
京城聚首:生旦颠倒的合演    
    梅兰芳又拍了五部电影/孟小冬搭班“白玉昆班”/“梅派”

内容摘要
 李伶伶著的《梅兰芳和孟小冬》是关于一代红伶孟小冬和梅兰芳的故事。有人说,梅兰芳开启了孟小冬的悲剧人生;也有人说,孟小冬使梅兰芳的清白人生留下了一块阴影。这些说法都带有强烈的主观意识,不免失之偏颇。这是他们的选择,如果说孟小冬选择梅兰芳,结局是悲剧的话,那么,深层次的原因,恐怕当归于她是女人,是一个生活在旧时代的女人,是一个生活在旧时代却偏偏以唱戏为生的女人。这一
切,使她的命运不可逆转。本书写了梅兰芳与孟小冬达蹇相系的命运以及他俩各自的人生:从生活到艺术。

精彩内容
 梅兰芳演出《玉堂春》那年,即1911年,也就是他18岁的时候,北京戏界举行了一次菊选。在经过专家评选、观众投票后,公布了菊榜,位列状元、榜眼
、探花的分别是朱幼芬、王蕙芳、梅兰芳。显然,此时,梅兰芳的名声,还不及和他一起学戏的两个同学。不过,仅仅一两年之后,他后来者居上,声名鹊起,相当叫座了,不仅一度超越了朱、王二人,甚至大有盖过“伶界大王”谭鑫培和“国剧宗师’’杨小楼
之势,甚至有人极端地说,老谭对小梅也望尘莫及了。此说并非空穴来风,倒也是有事实依据的。
一次,正乐育化会(戏界自治团体)附属小学育化小学为筹款,邀戏界名角在大栅栏广德楼演义务戏.当晚安排谭鑫培演大轴。因为依照习惯。大轴戏或压轴戏多由名角儿出演,因而除安排谭鑫培演大轴戏外,压轴戏由杨小楼担当。梅兰芳、王蕙芳的《樊江关》被安排在倒数第三出。
不凑巧那天梅兰芳另外还有三处堂会戏,赶不及广德楼的义务戏。当倒数第四出戏演完后,梅兰芳未能赶过来,杨小楼的戏便提前上演了。当时戏馆老板如此安排是以为有杨小楼、谭鑫培最后压阵,有没有梅兰芳都无听谓。谁料想,他们低估了梅兰芳在戏迷心目中的地位,当台下戏迷发现应该是梅兰芳出场而出来的却是杨小楼时,他们认为当时杨小楼的名气比梅兰芳大,杨小楼绝不会与梅兰芳调换演出顺序,从而让梅兰芳演压轴,由此推断梅兰芳是不会出场了,因此大为不满。戏馆里顿时人声嘈杂,乱成一团。
正乐育化会负责人赶紧上台向观众解释说:“梅兰芳因另外有三处堂会戏要唱,一时赶不过来,但倘若能赶回来他一定赶来。”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观
众一阵接一阵的叫嚷声打断,他们高呼:“他非来不可,他不来我们要求退票。”后来成为梅兰芳师友的齐如山因和育化小学校长项仲延是老友,所以当晚也被邀前去帮忙。他见台上那位负责人已无法稳定观众的情绪,便拉项仲延和育化小学的其他几位教师走下台来,来到观众席中,耐着性子向观众说好话:“今天的情形,实在是对不起大家,但今天之戏,是专为教育,诸君虽是来取乐,但对教育没有不热心的,望诸君看在维持学校的分儿上,容恕这一次,以后定当想法子找补。”他们态度诚恳,却仍不为观众所接受,有几位观众站起来大声说:“我们花钱就是来看梅兰芳的,没有他的戏就退
票,用不着废话。”正僵持之际,忽然有人宣布说梅兰芳已经来了,正在后台,等杨小楼的戏唱完,他立即上场。可怜杨小楼整出戏就在满场喧嚷声中草草收场。这个场面于他来说不啻一场侮辱和嘲弄,面子一时抹不开,下台后一句话也没说转脸就走了。谭鑫培见状似乎预感到自己也将有如此结果,其难过不减于杨小楼,但他心有所不甘,便早早地把行头穿好,脸彩揉好,只是没有戴网子。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