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喉4855(钩沉)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7.93
4.0折
¥
45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编者:高渊//张玮//尤莼洁//秦红
出版社上海三联
ISBN9787542654564
出版时间2016-0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3465857
上书时间2024-05-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晚清内陆青年与上海
1952年曹杨新村,结局或开始
马斯南路,四个寂寥的男人
1950年财富细节:女星购公债
宝庆路3号往事
“豹纹火警哥”的十月八日
解放初的禁娼运动
不合时宜的讪笑
胸佩大红花的日子
1952:“跑马厅”的消失
邬志远,跑马厅最后的骑师
上海建筑的“文革”记忆
“麦根”的迷宫
“文革”中的上海文人群像读史
大上海计划:被遗弃的旧梦
江湾体育场,健儿今何在?
一张报纸的65年:梦始之地
1952:南京路的“叮当梦”
叶家花园:一个移民的传说
甲午战争中的上海媒体
陆阿狗和他的同学们
1951:梧桐细雨淮海路
复兴岛:黄浦江上有个岛
大自鸣钟:文青忘不了的淘碟圣地
《一步之遥》与阎瑞生案
上海“差头”的百年风云
上海人心目中的英雄菜:红烧肉
1955,开往洛阳的夜车
豆浆的乡愁及甜咸之争
父亲张乐平的杯酒人生
福州路淘书往事
重访鲁迅的上海美食地图
1952,穿香云纱的奚翠珍
巴拿马与茅台酒说不清的恩怨
金陵东路:另一种“大马路”的存在
浦东旧照:最不像“上海”的上海
龙华庙会:上海的民间乡愁
申报馆:重回摩登时代
沪西工人俱乐部:工人的全盛时代
徐汇旧照:老派文青的生活样本
普陀旧照:武宁路天桥见证的荣光
黄浦旧照:紫金路的平民生活记忆
八埭头:我的家族记忆起点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上海往事
海上杂谈:上海人中谁是“本地人”
64年前逼死老婆的男人们
上海人的大闸蟹情结始于何时
沪版“猪笼城寨”里的真实人生龚汉
八十年代上海青年如何脱单
言慧珠在“华园”的爱与死
谜一样的哈同花园读史
内容摘要
高渊、张玮、尤莼洁、秦红主编的《申喉4855(钩沉)》是解放日报社上海观察出品的《申喉4855》系列中的一本。时代车轮滚滚向前,厚重的历史记忆愈发显得弥足珍贵。《解放日报》有一批珍贵的历史照片,大部分从未向世人公开过。在《钩沉》中,你将看到这些光影瞬间背后的故事。
精彩内容
黄遵宪作为出使过日、英、美,东南亚地区各图的资深外交官,深知西方国家和日本之所以强大,乃是因为国家政治制度比大清朝先进得多,因此一直主张变法。当朝廷开始变法时,他也受到了重用。1897年夏,他被任命为长宝盐法道(主管湖南长沙府宝庆府的食盐、钱粮、刑名),是正四品的高官。等他到达长沙后,恰好湘省按察使出缺,他便被任命为署理按察使,主管一省的刑事、民事、治安和官吏监督,相当于今天的省政法委书记兼纪委书记。此时,湖南巡抚乃是陈寅恪先生的祖父陈宝箴。在这位开明巡抚的倡导下,闭塞的湖南一跃和北京、上海并列为变法三大中心之一。在黄遵宪的建议下,陈宝箴兴办了时务学堂;也是在黄遵宪的推荐下,学堂聘请了梁启超为学堂总教习。黄遵宪作为一位高官,亲自赴学堂为学生讲课,他和学堂其他教师或管理者如陈宝箴公子陈三立、同样是贵公子的谭嗣同、翰林熊希龄结为志同道合的好友。
本来,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后,也下旨调黄遵宪进京重用。怎知黄在长沙水土不服得了疟疾,因病推迟行程。正好当时上海《时务报》奉旨改为官办,原来的老板汪穰卿以补偿不到位等理由迟迟不肯交割。于是朝廷命黄遵宪途经上海,查办这事,秉公核议。于是,黄遵宪于1898年阴历七月初八离开长沙,抵达上海时已是七月三十日。
差事还没开始办,京城传来惊天霹雳,9月21日(阴历八月初六),慈禧太后从颐和园赶回紫禁城,大捕新党,康、梁潜逃。9月28日(阴历八月十三),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守旧势力对维新人士进行疯狂打击,黄遵宪自然不例外。御史黄均隆奏称黄遵宪早在湖南就与康梁等人暗通消息。而且坊间传言康有为隐匿在黄遵宪的寓所一康实际上藏在日本使馆,而黄遵宪多年驻日,与日本政界关系很好,故有此讹传。于是,朝廷下旨两江总督派员将黄遵宪抓捕归案。
黄遵宪在上海住在道公所,听到北京政变的消息后,警觉的他立刻迁入洋务局。因为洋务局毗邻租界,便于向洋人传递消息。果然,上海道蔡和甫派兵围住黄遵宪的寓所,要带走黄遵宪。而此时,日本的前首相、和黄遵宪颇有交情的伊藤博文正好在上海,他立刻去电北京,让日本驻华公使林权助向清廷总理衙门提出交涉,称未公布黄遵宪之罪就拘捕他将有碍两国邦交。英国驻上海总领事则当面找到正在上海的四川总督奎俊,说若对黄遵宪处理不公,英国政府必将干预。
清廷最怕的是洋人,这次是英、日一老牌帝国一
新晋强国一起出面营救黄遵宪,清廷不敢蛮干。当时的两江总督乃湘军名将刘坤一(湖南新宁人),他本来就和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一样思想开明,一看这势头,立马上书朝廷,奏请将黄遵宪从轻发落。即使其有应治之罪,也得将其遣送回原籍,查明具体罪状后再办。朝廷批准了刘坤一的奏请,于是黄遵宪便被免除一切职务,回到了故乡广东梅州。
几乎在黄遵宪离开上海回故乡时,蔡锷、唐才质等高足来到了上海。变法失败,新党的大本营时务学堂自然停办。失学的原时务学堂学生蔡锷、唐才质、
范源濂先去武昌的两湖书院,想插班求学,两湖书院一看是时务学堂的学生,立马拒绝。于是少年们只得买舟东下,来到上海,投考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
举目无亲的蔡锷等人幸亏遇到了原来在时务学堂当外语教师的李维格,他早就被挖到南洋公学。在老师的引荐下,1899年夏,这三位湖湘子弟考进了南洋公学,而李炳寰则直接去了日本。
蔡锷等人在南洋公学求学的日子很短,但上海是其人生重要的驿站。蔡锷等人在公学读了不到半年,和先期逃亡到’日本的老师梁启超接上头。经梁启超一鼓动,几位买了船票,坐船从上海去了日本(那时候,清国臣民到日本等国是免签的,路费比走陆路去北京还便宜,日本东京的生活费也不比上海昂贵)。
黄遵宪寄予厚望的三位学生都有成就。其中最可惜的是李炳寰,1900年回到上海,再潜入湖南,参加唐才常(即唐才质的兄长)领导的自立军起义,兵败被杀。蔡锷此次也一同回国,但因为被指派外出联络,未参与暴动,侥幸存活。后领导护国运动推翻了袁
世凯所复辟的帝制,因患病赴日医治,不治身亡,其灵柩亦是从上海靠岸,回到故土。唐才质活得最长,熬过了多少血雨腥风,在1966年12月逝于长沙。
上海,是蔡锷等湖湘子弟命运的拐点。蔡锷这代内陆青年精英,其人生轨迹已经从传统的北上京师参
加科举求官,变为东下上海追求更新更宏大的前程。
这种变,亦可映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之大变。(P2-P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