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山阙(亲历抗战1937-194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河山阙(亲历抗战1937-1945)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0.26 2.9折 35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董贻正//薛传钊

出版社西南财大

ISBN9787550419643

出版时间2015-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5元

货号3311772

上书时间2024-05-30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薛传钊,女,原籍广东中山,1930年生于上海,年幼时随父母逃难,流离颠沛,辗转数年。抗战胜利后,在广州培道女中念完高中。1949年夏从香港飘海北上,考入燕京大学社会系,1950年转入清华大学经济系。
董贻正。1931年12月生于上海,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离休前任原冶金工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1994~1999年担任中国冶金企业管理协会副理事长。先后在中央级报刊发表文章600余篇,出版《管理一一工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和《国有企业扭亏的实践和思考》。与他人合作撰写了《宝钢的自主管理》。喜爱旅游,曾出版《亲历世界——一位七句老人的旅行笔记》。

目录
从十里洋场到故都清华园
我家踏入上海滩之路
父亲剪影
儒家范式的家庭教育
父亲新中国成立前的“左派”朋友
外婆家原系大家族
小嬢嬢是新四军
十里洋场少年时
从手心挨打到银盾少年
我知道的八百壮士
亲戚中就有汉奸
虎头蛇尾的奴化教育
租界里的生计
租界里的中学生活
旧上海的少年阅读
战争阴霾下的课余生活
中学同学的不同人生路
抗战胜利啦!
亲见国民党丧失人心
离延安更近了
我成了“赤化嫌疑分子”
开始了进步的道路
大江东去晓光始
我参加了地下党领导的进步学生运动
用“单戈士”的笔名向进步报刊投稿
1948,我要考大学
马桶上听到录取的消息
一路向北
辗转半个中国的迁徙与逃亡
最早的家教
从未团聚过的家
入读武汉圣约瑟女子学校
被战争打乱的童年
初次闻到火药味
我家成了难民转运站
热闹非凡的难民之家
战争中的桃花源
像上班一样躲警报
边境小城印象
德归医生治好我的黄病
再次踏上逃亡之路
荒山生活要自给自足
锡是怎样炼成的?
矿山里的学习生活
父亲自制“咖啡糖”
战争中的大家庭
长途跋涉到玉山
难忘的六年级
日军打到浙赣铁路,再次逃亡
与“鬼火”相伴的住地
初次接触洋文化
战乱中难忘的春节
跟着难民继续大逃亡
掷垒球训练
见识了民族风情
山沟里的机场
去重庆
闯进卫戍司令部
15岁挑起家中的担子
自建小茅屋
小茅屋落成
进了南开暑期班
抗战胜利,狂欢之夜
李四光是我的推荐人
李四光镇不住势利眼
振济中学,一场虚惊
附注:抗战历史参考资料

内容摘要
 他们生于1930年代的中国,他们出身中产家庭,考入清华大学,是当时的学界精英,而他们曲折的经历就是现代中国史里面激情燃烧岁月的一章,他们的际遇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年幼时即随父母流离颠沛,在上海租界求学追求进步……他们曾距离大师们如此之近……董贻正、薛传钊编著的《河山阙(亲历抗战1937-1945)》中,他们见证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大时代。

精彩内容
 我父亲结过两次婚,第一次婚姻育有两子,但不幸母子3人都已亡故。我的妈妈是续弦,小我父亲5岁
。他们1928年结婚。婚前还有一段轶事。那时,父亲还在董洪茂颜料店。不知是哪一位牵的线,外婆假扮顾客,到董洪茂颜料店,与员工搭讪聊天,了解父亲的情况。从谈话中了解到老板基本不管事,大小事都是代经理管。代经理工作认真,很有条理,能力很强,和员工相处很好。员工们说的都是赞扬的话。外婆很满意,于是就把这桩婚事定下了。
我父亲笃信儒学,自奉甚俭,待人公道,乐善好施,因此在亲友中威望颇高,被大家称为“敬庄哥”,亲友中有事都会来找“敬庄哥”。
外婆很信任这位女婿。我爸在外婆家族中,威望很高,家里遇到什么大事,都会让我舅舅、舅妈、姨夫、姨妈来找“敬庄哥”商量。
从1930年到1940年,10年间生有7个子女,现在尚存的有5兄妹,大哥贻中比我大一岁,我是老二,弟弟贻诚、小妹贻直都在北京,只有大妹贻平在青岛。
我父母结婚时,经济情况已经有所好转。记得我上小学前,是住在爱文义路(现名北京西路)的一所弄堂房子。二层楼的房子,有一个小天井,楼上是爸爸的大妹夫一家,我们住在楼下,连厨房、厕所在内,大小四间房,大约七八十平方米。但上小学时,我们已搬迁到成都路宝裕坊30号,在那里住了十来年。那里房间较大,虽然也是二层楼,但有三开间,四家合住,楼上楼下两间东西厢房各住一家,面积较大,其中两家都是我父亲在大中、信中的同事。后来一家迁
走,他们的住房也由我们买下,上下两间客厅我们使用得多些。我们住楼上,还多两间过街楼,因此住房面积要宽敞得多,大约总共有200平方米吧。在那里一直住到我去北京上大学。
尽管父亲混迹十里洋场,投身洋行以及工商领域
,但全然不是旧小说、电视或者电影里“资本家”的那种形象:西装革履,风度翩翩,成天出入交际场所
。相反,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不仅谦虚、勤勉,还非常自律和洁身自好。他平素无不良嗜好,不抽烟,不喝白酒,偶尔晚餐时烫一小壶黄酒,晚上也很少见他外出应酬。在花天酒地的十里洋场,像父亲这样的,能“出淤泥而不染”现在想来也很难得。当然,这种言传身教具有无穷的力量,在他的影响下,我们兄妹几人无一人喝酒、吸烟。
父亲热心于公益事业,也许是有感于自己的经历,深知学业的重要。新中国成立前,他就投资创办了虹建中学。抗战胜利后,我大哥从黄岩回上海,学校都已开学,他就曾在虹建中学就读过一个时期。 “文革”后,父亲以发还的工资几万元为本,成立“细流(意为‘细水长流’)教育基金”,用以资助穷困学生。
父亲年轻时体质差,但他坚持锻炼。我们小时候,看到他每天早起去公园打太极拳,练推拿,回来后才吃早饭,再去上班。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影响深远,他一生很少生病,到老了仍旧精神矍铄。直到90岁
后,他还经常到家对面的绍兴公园打拳。这恐怕也是他能长寿(活到98岁)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父亲对中医学情有独钟,不仅有兴趣钻研,而且还略有天分。一般小毛小病,就自己找些中药服用,曾多次出资翻印《针灸学讲义》,免费分送亲友。他还定制一批艾灸的工具,就是一块长10厘米、宽3厘米的小木板,挖了3个半球形的洞,艾绒放在里面,打结实了,再取出来放在鲜生姜片上,点燃了,搁置在穴位上。我们小时候感冒拉肚时,都是用艾灸治疗的。
那个年代的年轻人,都有一定的国学底子,虽然他学历并不高,但勤学、好学,古文有一定造诣,也
粗通英文。记得有一次,父亲突然问我:Alwavs是什
么意思?当时的我不明就里,就答以“永远、永久”。后来我看到他们厂生产的染发剂,中文名“乌尔丝”,英文就是Always,我这才明白那次他问我的用意。
他书法也颇有功底,这是现在的年轻人未必理解的。其实封建时期,甚至在民国,书法是“技能”之一,见字如见人,字是一个人的门面,启蒙教育和家庭教育,都非常注重书法这一科目。父亲小时受过一
定的教育,但是现在想来,他一辈子都没有放弃勤学苦练,所以才没有荒废。
P10-12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