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的涛声(外国文学卷上下)/文艺报70周年精选文丛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世界的涛声(外国文学卷上下)/文艺报70周年精选文丛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79.32 5.1折 156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梁鸿鹰|责编:刘姗姗//凌敏

出版社安徽文艺

ISBN9787539668666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56元

货号31086255

上书时间2024-05-28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自1949年9月25日创刊以来,《文艺报》一直密切关注文艺创作现场,捕捉文艺创作动向,推动出作品出人才,是新中国文艺的重要理论评论阵地。“《文艺报》70周年精选文丛”共7卷12册,分为《时代之思(理论卷)》2册、《文学天际线(文学评论卷)》2册、《艺术经纬(艺术评论卷)》2册、《世界的涛声(外国文学卷)》2册、《彩练当空(作品卷)》2册、《未来永恒(儿童文学评论卷)》1册、《文学之思(对话卷)》1册。收录在文丛中的篇章,凝聚着一代代作家、艺术家和学者对当代文艺的真知灼见,带领读者重温了70年来中国文艺创作及研究的现场,体现着《文艺报》70年来的独特追求。



作者简介
梁鸿鹰,《文艺报》总编辑,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199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文学硕士。曾在中宣部文艺局、中国作协创研部工作。2014年任《文艺报》总编辑。出版有评论集《守望文学的天空》(2009年)、《文学:向着无尽的可能》(2012年)、《向道与叩问》(2014年)、《写作的理由》(2017年)。有散文及译作若干。

目录
梁鸿鹰:回望如歌岁月开创全新境界——《<文艺报>70周年精选文丛》总序

1949年
丁玲:西蒙诺夫给我的印象
曹靖华:苏联文学在中国
1950年
刘白羽:访问《文学报》——苏联作家协会机关报是怎样办的
马烽:中国文艺作品在朝鲜
1951年
丁玲:欢迎,欢迎你们的来临——欢迎爱伦堡、聂鲁达先生
冯至:安娜·西格斯印象
1952年
袁湘生:和平战士乔治·亚马多
茅盾:果戈理在中国——纪念果戈理逝世百年
艾青:和平书简——致巴勃罗·聂鲁达
1953年
罗大冈:悼艾吕雅
李又然:做你所愿意的——纪念方斯华·拉伯雷逝世四百周年
1954年
彝父:阿里斯托芬的喜剧
赵诏熊:莎士比亚及其艺术
汝龙:关于契诃夫的小说
金克木:印度文学——人类文化的一所宝库
1955年
贺敬之:纪念席勒逝世一百五十周年
孙用:波兰最伟大的诗人密茨凯维支
周扬:纪念《草叶集》和《堂吉诃德》
草婴:《被开垦的处女地》的新篇章
1956年
余振:伟大的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
巴金:燃烧的心——我从高尔基的短篇中所得到的
冯至:海涅的讽刺诗
1957年
赵萝蕤:能深爱亦能深恨的威廉·布莱克
傅雷:翻译经验点滴
1958年
王佐良:读拜伦——为纪念拜伦诞生一百七十周年而作
叶君健:拉格洛孚的《传奇》
杨周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诗人弥尔顿——弥尔顿诞生三百五十周年纪念
1959年
吴迭元:关于莫里哀的《悭吝人》
1960年
田汉:欢迎日本访华话剧团
何其芳:托尔斯泰的作品仍然活着——1960年11月15日在苏联科学院文学语言学部和高尔基
世界文学研究所纪念托尔斯泰逝世五十周年的学术会议上的发言
1961年
朱光潜:莱辛的《拉奥孔》
季羡林:纪念泰戈尔诞生一百周年
戈宝权:阿尔巴尼亚文学的光荣斗争传统
1979年

内容摘要
自1949年9月25日创刊以来,《文艺报》一直密切关注文艺创作现场,及时发现问题,发现文艺创作新动向,是新中国文艺的重要理论评论阵地。该文丛共8卷,分理论思潮2卷、文学评论2卷、艺术评论1卷、儿童文学评论1卷、外国文学1卷、作品1卷。外国文学卷精选了《文艺报》70年来刊发的重要外国文学动态研究及作家作品评论。文艺报外国文学评论覆盖面广,70年精选既能呈现出世界各语种文学发展概要,也清晰勾勒出70年来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发展变化脉络。

精彩内容
 西蒙诺夫给我的印象丁玲俄罗斯的文学特别能为我们所喜爱。我们在那里面经常找得到我们的问题,找得到我们的命运,找得到我们周围的人物。我们爱那些哥萨克人、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鞑靼人,我们爱那些大胡子的游击队员、那些长雀斑的小伙子、那些大辫子的姑娘,我们爱那些老头儿、修鞋匠、马车夫。我们感觉得到那些村中的小屋子,那些桦树林,那些风雪和晴朗的日子。我们体会得到藏在那些森林里面,壁炉旁
边,茶壶周围,以及披肩底下的感情。一切都是这样地坚实、深沉、和蔼,这样地近人情,这样地可亲。我们酢然学习得不很好,但我们是敢于说我们能读这些书,能欣赏这些书,还能理解这些书。这些书能够在中国找得到许多的读者不是偶然的。这两个民族、两个国家的人民,有它的相近的处境和要求,有它共同的意志和思想。像一个哥哥和弟弟,他们是在一条路上前进:一个在前一点,一个在后一点。
但苏联文学中慢慢出现了新人物了。不特不是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痛苦的人物,也不是高尔基小说中的人物,而是社会主义国家里的人物了。这些人物,已经不是沉重而深刻的人物,也不是有些忧虑的人物,也不是《铁流》里面的郭如鹤,而是一种明朗的、新鲜的、单纯的、活泼的、自然极了的人物。这些人物给了我们新的启示,我们看出一个国家变了,人民的品格也随之而更可爱了,这些人物在许多书中都出现了,但到西蒙诺夫的作品里,就更觉得完美,而一丝一毫也找不到旧时代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