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岸芳华(海外华文短篇小说选)
  • 离岸芳华(海外华文短篇小说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离岸芳华(海外华文短篇小说选)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1.44 5.5折 39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加)张翎|编者:(加)江岚|责编:赵雅茹

出版社外语教研

ISBN9787521312348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9元

货号30786736

上书时间2024-05-28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海外视野与中国故事刘俊收在《离岸芳华》这个集子里的小说,包括了北美(美国、加拿大)和欧洲(比利时)华文作家的十三篇作品。虽然从世界华文文学的角度看,区域分布好像不够"广泛",作家数量似乎也有些"迷你",但所选作品的水准,却相当出色——可以说是海外华文小说的一次"闪亮"呈现。十三篇小说出自十位作家之手(张翎、凌岚和施玮都各有两篇),十位作家中有九位是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后走出国门的"新移民"作家(只有赵淑侠是20世纪60年代从中国台湾"走向世界"的),因此这个集子从某种程度上讲,也可以被视为海外"新移民文学"作家的小说选集。对于什么是"新移民文学",我在《跨区域跨文化的新移民文学》一文中,曾经进行过界说和概括。具体来说,"新移民文学"主要是指中国大陆改革开放(1978年)以后走出国门,在海外以汉语(中文、华文)进行创作的作家的作品所形成的文学。为什么叫"新移民文学"?是因为这一文学的创作主体基本上都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中国大陆走向海外的移民,为了将他们与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老移民",以及20世纪50年代以后主要以中国台港地区华人为主的"留学生移民"区别开来,学术界通常将他们称为"新移民"。虽然"新移民"这个概念在某种意义上讲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性——因为"新移民"究竟到什么时候不算"新"了,大家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从总体上看,这些"新移民"具有这样的特点:(1)以1978年为出国的时间起点;(2)有大陆背景,与大陆(历史、现实、精神、情感)关系密切。在此基础上,以"新移民"为主体的"新移民作家",也就具有这样几个特点:"在海外主要用汉语写作;他们的作品所描写的世界,都会与中国大陆的历史、社会和现实发生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关联;这些‘新移民作家’和他们的作品深度介入中国大陆当代文学,作品主要在中国大陆发表、出版,作家常常在大陆获奖,以至于有些学者干脆将他们‘收编’进中国大陆当代文学,认为‘新移民文学’就是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的一部分。" 1"新移民文学"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文学在海外开的花结的果——因为"新移民文学"作家群中的代表性人物如严歌苓、查建英、张翎、陈河、陈谦等,出国前在大陆就已经是颇有成就的作家;而那些到了海外才走向文学创作的众多成员,也在大陆基本完成了文学教育,有些还接受了大陆的文学训练(作家班学员)并或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过大陆文学观念的熏染乃至灌输。即便到了国外,他们也非常关注大陆文坛的动态,与大陆文学界保持着相当密切的联系。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就使得"新移民文学"具有较为明显的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的影响痕迹(受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影响较深),并带有非常强烈的中国当代文学"气质"——具有强烈的历史感、现实性和代入感。"新移民文学"这种既可以说是从中国大陆当代文学中脱胎而来,又与其有所区别,既有中国大陆当代文学影响的印记,又有自己新生出来的特点的性质,就使得它事实上是个跨区域跨文化存在的文学世界。说它跨区域,是指它实际"存在"于中国大陆和海外的"两边",既寄生于中国大陆当代文学之"内",又独立在中国大陆当代文学之"外"。说它跨文化,是指它看上去似乎与大陆当代文学的"文化"气质相仿佛("新移民作家"基本上都是在中国大陆的文学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与同龄的大陆当代作家有一种"同根性"),但它毕竟"生产/生长"在异质文化环境之下,直接受到异质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因此,在文学写作的纯粹性和自我要求方面,在文学写作的超然态度和大胆突破方面,在文学观念受异质文化的渗透和影响方面,"新移民文学"都自有一种有别于大陆当代文学的文化特性,也就是说,"新移民文学"的文化特性,跨占/兼具了"大陆文化"与海外"异质文化"两种文化内涵,并升华出不同于两种文化中任何一种的新文化。对"新移民文学"的这种总体认识,不见得适用于"新移民文学"的所有作品。不过,以这样的认识来比照这个集子中的文本,我发现,这样的概括基本上可以涵盖出自"新移民作家"之手的十二篇小说,同时也部分适用于赵淑侠的那篇小说。而这种涵盖的*突出体现,就是以海外视野,写中国故事。以海外视野写中国故事,"对应的"就是上文所说的"他们(新移民作家)的作品所描写的世界,都会与中国大陆的历史、社会和现实发生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关联"。在这个集子中,张翎的《都市猫语》和《玉莲》、谢凌洁的《辫子》、施玮的《日食》和《校庆》,都是纯粹道地的中国故事(《校庆》牵涉到一点"海外",不过"主体"还是落在中国);而江岚的《夏天来到的时候》、凌岚的《冰》和《离岸流》、陈九的《纽约春迟》、陆蔚青的《楚雅如的寂寞》、陈谦的《我是欧文太太》、曾晓文的《卡萨布兰卡百合》(包括有着中国台湾背景的赵淑侠的《美女方华》),则是海外位置/经历与中国故事的交织。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离岸芳华——海外华文短篇小说选》精选了北美(美国、加拿大)和欧洲(比利时)十位华文作家的十三篇作品,且其中九位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走出国门的“新移民”作家,具有很强代表性和时代特征。他们的作品多与中国的历史、社会和现实发生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关联,主要在中国发表、出版,多位作家在中国获奖;同时,他们的海外视野又使其作品带有异质文化的特点,无论在形式还是内核上都有新的尝试和突破。

作者简介

江岚,出生于广西桂林,加拿大籍华文女作家,现执教于美国高校。出版有短篇小说集《故事中的女人》,学术专著《唐诗西传史论:以唐诗在英美的传播为中心》,长篇小说《合欢牡丹》,编著“新世纪海外华文女作家”丛书等。现为北美中文作家协会副会长兼外联部主任、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终身会员。

 

张翎,女,浙江温州人。9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海外写作并发表,代表作有《劳燕》《余震》《金山》等。曾获得包括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华侨华人文学奖评委会大奖、台湾《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香港“红楼梦奖•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专家推荐奖等在内的多个华语文学重大奖项。根据其小说《余震》改编的电影《唐山大地震》,获得亚太电影节*影片、中国大众电影百花奖*影片等多个奖项。其作品被译成多国语言。


【媒体评论】
《离岸芳华》所选作品的水准相当出色——可以说是海外华文小说的一次“闪亮”呈现。

它看上去似乎与大陆当代文学的“文化”气质相仿佛(“新移民作家”基本上都是在中国大陆的文学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与同龄的大陆当代作家有一种“同根性”),但它毕竟“生产/生长”在异质文化环境之下,直接受到异质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因此,在文学写作的纯粹性和自我要求方面,在文学写作的超然态度和大胆突破方面,在文学观念受异质文化的渗透和影响方面,“新移民文学”都自有一种有别于大陆当代文学的文化特性,它们因“海外视野”而具有一种“海外特性”,具有一种不同于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的独特“气质”。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刘俊

目录
序  海外视野与中国故事/刘俊
夏天来到的时候/江岚
都市猫语/张翎
玉莲/张翎
楚雅如的寂寞/陆蔚青
纽约春迟/陈九
我是欧文太太/陈谦
美女方华/赵淑侠
校庆/施玮
日食/施玮
冰/凌岚
离岸流/凌岚
卡萨布兰卡百合/曾晓文
辫子/谢凌洁
跋  凝固的时间上美丽的条纹——兼谈移民文学中小说的创作及潜能/秋尘

内容摘要
 本书精选了北美(美国、加拿大)和欧洲(比利时)十位华文作家的十三篇作品,如张翎(《只有芸知道》编剧、《唐山大地震》原作者)、江岚等作家小说,且其中九位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走出国门的“新移民”作家,具有很强代表性和时代特征。以海外视野写中国故事,看不同维度的世界,触摸人性背后的细节。他们的作品多与中国的历史、社会和现实发生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关联,主要在中国发表、出版,多位作家在中国获奖;同时,他们的海外视野又使其作品带有异质文化的特点,无论在形式还是内核上都有新的尝试和突破。

主编推荐
  这十三篇以海外视野写中国故事的小说,既有中国当代文学气质——强烈的历史感、现实性和代入感,又有异质文
化视角——纯粹、态度超然和大胆突破。十位作家对人性的洞察和别样解读,对形式的突破,对想象力的放飞,让
我们透过他们的眼睛触摸细节,感知一个不同维度的世界。这种可以称之为"离岸流"的海外特色,正是这个小说
集,乃至整个海外华文文学,极富魅力也极具价值的地方。

精彩内容
 夏天来到的时候江岚江岚,出生于广西桂林,加拿大籍华文女作家,现执教于美国高校。出版有短篇小说集《故事中的女人》,学术专著《唐诗西传史论:以唐诗在英美的传播为中心》,长篇小说《合欢牡丹》,编著“新世纪海外华文女作家”丛书等。现为北美中文作家协会副会长兼外联部主任、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终身会员。
外面的空气比刚才在教堂里的清新得多。天气很晴朗,微风掠过河面,摇动着枫树宽大的、翠绿的树叶。我站在这里,也不觉得很热,虽然已经是夏天了。
我盯着眼前长方形的大坑,不想动,也不想说话。这个坑很深,四边整齐地从地面切下去,大概有两个我那么高,散发着潮湿的、新挖泥土的气息。我的身边和对面有很多大人,他们都和我一样穿着黑色的西服,在大坑四周廉价的塑料红地毯上走来走去,不时低声交谈,表情都非常严肃。
只有妹妹一个人在草地上、枫树间跑来跑去。这里我们以前从来没有来过,她觉得新鲜。她的嬉笑在一片空旷的清幽里显得格外响亮,和其他人的静默形成强烈的对比。这不能怪她,她才五岁,根本搞不懂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五天前,我们的奶奶在医院里病逝,今天是她的葬礼

早上我们在教堂和奶奶告别,我和妹妹夹在父母和姑姑之间,坐在第一排。牧师伯伯、从加州赶来的林叔叔,还有爸爸轮流到台上去讲话,讲着讲着就都哭了,下面坐着的好多叔叔阿姨也哭了。我没有哭,我一直在看奶奶。
她躺在一个铺着深红色丝绒的大盒子里,穿着浅灰色的新衣服,头发流得整整齐齐,脸色比我记忆中的任何时候都更红润,神情很平静,和睡着了没什么两样,仿佛随时可以睁开眼睛叫我:“铁蛋哪,时间差不多了,我们该去飞机场了!”我从懂事开始,就不喜欢她叫我“铁蛋”。我是有大名的——马克·李,普通的英文名字,不会被学校里的同学取笑。可是奶奶总改不了口,一天到晚“铁蛋”这个、
“铁蛋”那个的,我抗议多少次也没有用。
现在不用抗议了,不会再有人叫我“铁蛋”了。
“你看他们家马克,到现在也没哭过一声,”不远处有个阿姨压低嗓音的议论传了过来,“是难过得不知道哭了,还是不懂事啊?”唉!这些大人!我已经快满十二岁了,我和妹妹不一
样。我很明白从今往后,再也见不到奶奶了。我是很想很想哭的,可奶奶最不喜欢我流眼泪了,她说哭哭啼啼的男孩子没出息。不不,我要听奶奶的话,我不能哭!
“马克!看着你妹妹去,别总站在那里发呆!”妈妈朝我走过来,一边说着,眼睛却并没有看我,而是朝着墓地的人口处张望,“他们怎么还不到?都快半小时了!”教堂里的追思仪式结束以后,妈妈带着我和妹妹先到这边,爸爸和姑姑则等着护送奶奶的棺木。其实我们到达墓地还不到二十分钟,妈妈的脾气一贯这么急躁。
十二年前,奶奶到美国的第三天,我出生了。奶奶说,那时我们家在大学附近的街上,只有一间小小的卧室,客厅里的沙发到晚上拉开来,就是我和奶奶的床。我从医院里一回家就跟着奶奶睡,因为妈妈怕我晚上哭闹会影响她休息。我曾经问过妈妈:“为什么奶奶不怕吵啊?”她说是因为奶奶年纪大了,身体也比她好,不需要那么多睡眠,而且,“你奶奶白天又不用上班!”妈妈到了美国以后,一直在大学的化学实验室里当实验员。爸爸比妈妈晚半年来,那时候他的工作好像并不固定,只是他也很少在家。除了周末一起开车去买菜,家里大多数时间只有我和奶奶。
P2-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