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间词话(人间词)
  • 人间词话(人间词)
  • 人间词话(人间词)
  • 人间词话(人间词)
  • 人间词话(人间词)
  • 人间词话(人间词)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人间词话(人间词)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1.3 2.5折 45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国维|译者:俞俊//愚山人

出版社天津人民

ISBN9787201146430

出版时间2019-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30636575

上书时间2024-05-28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又字伯隅,晚号观堂(甲骨四堂之一),出生于浙江杭州府海宁,为书香世家。他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专攻词曲戏剧,后又转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最重要的美学和文学思想家。其代表作品有《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观堂集林》《红楼梦评论》《古史新证》《曲录》等,多达六十多种。
俞俊,作家协会会员、教师,其针对教育方面的论文分别在《写作》《考试周刊》上发表,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出版作品有《李清照词传》。
愚山人,专栏作家,现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由其主编的作品有《声律启蒙》《人间词话》《笠翁对韵》《论语新解》等已陆续出版。

目录
目录:
人间词话 / 001
《人间词话》未刊稿 / 129
人间词 / 189

内容摘要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近代极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静安先生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本书编选的特色在于除收录了静安先生出版发表的《人间词话》外,还增录了《人间词话》未刊稿和静安先生的所有诗词作品。另外,针对《人间词话》中所提到的诗词部分,本书还做了知识点拓展阅读,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美学经典。

精彩内容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译文】评论诗词优劣,以境界为最高的审美标准。一首词如果有境界,就会自然形成高绝的格调,自然会产生绝妙好句。五代、北宋的词之所以独到绝妙的原因就在这里。
【简评】张炎在《词源》中讲到词之境界,提到三个词:雅正、清空、意趣高远。他说“词欲雅而正,志之所之,一为情所役,则失其雅正之音”“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此外,要自立新意,以“意趣高远”为美。
二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译文】境界可以分为“造境”和“写境”两种,这是西方“理想派”和“写实派”得以区分的缘由。“理想派”以想象虚构为主的主观表达,“写实派”则是以描写和反应现实为主的客观叙述。但是这两种境界其实比较难以进行清晰的区分。因为伟大的诗人通过想像所构造出来的境地,必定与现实生活、客观世界相符;而通过写实所描摹出来的境地,也必定是接近于诗人心中的理想境界的。
【简评】关于境界,王国维在1906年发表的《文学小言》中曾提到,“文学中有二原质焉:曰景,曰情。前者以描写自然及人生之事实为主,后者则吾人对此种事实之精神的态度也。故前者客观的,后者主观的也;前者知识的,后者感情的也。”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译文】境界又可以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如: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之句、秦观《踏莎行》词中“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之句,都是属于“有我之境”,作者描写的景物都带有诗人自己的感情;而陶潜《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句、元好问《颍亭留别》诗中“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之句,则都是属于“无我之境”,纯粹写景,不带感情色彩。
“有我之境”是以作者本人的角度去观察认识事物,所以事物全部显现出作者本人的感情色彩。“无我之境”则是以事物的角度去观察认识事物,所以就不知道哪里是作者,哪里是事物了。古人作词,一般写“有我之境”的比较多,但未必没有人能够写出“无我之境”,这取决于杰出的诗人敢于独树一帜,标新立异,写出与众不同的优秀作品。
【简评】由“有我”“无我”两个概念来看,王国维对于两种观物方式的区分大抵是受到了宋代邵雍的影响,其中“无我之境”似乎更倾向于庄子“丧我”“忘我”的思想。如冯友兰所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潜认识到一个‘真意’,这个真意可怎么说呢?他想说,可是已经‘忘言’了。”蝶恋花宋·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踏莎行·郴州旅舍宋·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饮酒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颍亭留别金·元好问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
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
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
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
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
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