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午(7我们的生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午(7我们的生活)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2.97 4.7折 49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正午故事

出版社台海

ISBN9787516822616

出版时间2019-04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元

货号30599829

上书时间2024-05-28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正午创办以来,将近五年,采访一千余次。《正午》第七期,打破传统的栏目区隔,追问自我与他人如何才能相通,在都市传奇和平淡的日常生活中讲述我们时代的故事。这里,有爱、恨、苦难、孤独、荒谬,也有勇气、坚韧。这是一场自我通往他人的旅行,也是我们共同的生活。
自我:2017,我采访了11个记者——作者范雨素,由于在《正午》发表的文章,突如其来成了名人,很多记者去采访她,她也借此观察记者。媒体人的工作,常常是写别人,这次,他们遭遇到了一位幽默、敏锐的观察者。
春秋:乞丐的歌单——地铁里经常有人背着音箱乞讨,有人做了一个尝试,劝说一名叫利生的乞丐更换他的歌单。利生答应了,后来,又拒绝了。记者黄昕宇记录了这次尝试,并写了一篇记者手记,将这次尝试带来的思考推入更深的层次。
传奇:凶犯追缉二十二年——1995年,徐利在宁波绿洲珠宝行实施持枪抢劫,此案件曾被称为“浙江省第一悬案”。二十二年来,法网在不断收紧,而悬案始终是悬案——直到2017年3月29日。记者李纯几乎把小半个浙江省的警察采访了一遍,过程丰富精彩,令人难忘。
我们:被遗忘的女子图鉴——有这样的一群女性,她们来自过去的时代,曾经做过了不起的事情。这些事情已经逐渐被遗忘,甚至令人难以置信。重新讲述她们的故事,记住她们,也是帮助我们思考今天的生活。
视觉:十八个都柏林人和他们的乔伊斯——摄影师朱英豪去爱尔兰旅行,在都柏林的大街上,他问了十八个路人关于乔伊斯的问题,顺便问了问他们自己的故事。

目录
自我
  2017,我采访了十一个记者
  尼曼项目和我的记者生涯
  我参加了一场名校相亲会
  鸡饭情深
  我在养老院陪护母亲的七天日记
  十八个都柏林人和他们的乔伊斯
春秋
  顺德鸟叔二十年的苦与乐
  穿云箭上的手工耿
  我总恐惧自己不够深刻:记者手记
  东北农民彼得洛夫的幸福生活
  吴宇清的决定
  看守所里的精神病人
  海外买房记
  乞丐的歌单
  跨越阶级和人接触:记者手记
  天山摇摆客图卷
  下花园没有花园
传奇
  真假玉猪龙
  王海与十个征婚的女人
  凶犯追缉二十二年
  明暗之间:记者手记
我们
  被遗忘的女子图鉴

内容摘要
 正午故事,界面新闻子品牌,创办于2014年9月,是一个原创的非虚构写作平台。我们希望能避开热点和新闻头条,寻找那些不为人知且富含意义的线索,被主流媒体忽视的角落。
本期《正午》打破传统的文体分类,用故事记录我们所处的时代。个人的悲歌,大时代中微小的努力,集聚于此,就是我们共同的生活。
世界仍然生活在故事当中,以遗忘、抹灭大多数故事为代价。今天中国最主要的故事,是财富和成功
。为了抵御这种单一,我们应该学习讲故事。长久地凝视现实,让被遗忘的复活,赋予普通人尊严,以配得上丰富、变幻的中国。
本书所收录的文章,就是这些尝试的例证。

精彩内容
 2017年,我因偶遇了一场沙尘暴,莫名其妙地成了网红。有很多记者采访我,我接受了其中11位。因为人都是互相尊重的,他们采访了我,我也采访了他们。
这11个记者中,老家在四五线城镇的七个,其中女性三名,男性四名。剩下的,来自发达农村的一个,来自发展中农村的三个。农村出身的女性一个,男性三个。和名人蔡崇达在《皮囊》中写的一样:中国的媒体是小镇青年撑起来的。
就好像食物链一样,大城市人不干的活,小城镇青年干。小城镇青年不干的活,农民工全干。这几个记者,都是新新青年,年龄小。最大的30岁,最小的24岁。
这11个青年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四位来自农村的记者。因为我和他们出身相同,我们在一起时,说的话多。
先从第一位来自发达农村的记者谈起。我叫他刘兴,他30岁,来自一家民营媒体。他从本省排名第一的大学毕业,从业快十年了。刘兴对我说,他特别能吃苦,也很会赚钱,已经在一线城市买房了。有一次,去一个新闻事件现场,现场已被武警严防死守了,进不了一个人了。但他需要新闻图片。他背上摄影器材,从一楼的下水管道爬到七楼的楼顶,拍到了图片。
他为了取得我的信任,先和我聊了会儿傅山的书法、
屈原的诗。《楚辞》《诗经》……把我震得脑子嗡嗡响,才切人正题采访。
第二位记者,我叫他韩山吧。他来自发展中的农村,也就是贫困的农村。他脸长得胖,手也长得像包子,圆鼓鼓的。他毕业于全国排名第一的大学,在国营媒体上班,是文字记者。
他很聪明,用了我不会拒绝的方法,约到了我。
我们在黄昏见了面。那条街上没有咖啡店,我们想找个饭店坐下来谈谈,可每个饭店里的声音都比菜场嘈杂。
最后,我们坐在一家写着“正在装修”的店铺门口的台阶上,开始了采访。
可是,我发现,他对采访并不热衷,只是呆呆地望着
天上缓缓升起的下弦月。有一搭,无一搭地和我说话。
他说他心情一直不好。他上大学时,父亲以他为荣。
逢人就说,儿子考上了全国第一的大学。可他大学毕业后,挣的工资也不高,他父亲现在也不喜欢他了。
他不需要和我见面,就能写好报道。可他们杂志社规定,要发稿必须要见到采访对象。所以,他才想了办法和我见一面。
我说:“你爸爸这人不咋样,太势利了。”他生气地瞪了我一眼。我知道,我说错话了。他爸爸不好,只能由他自己说,我不能说。我想向韩山道歉,可年龄大了,又拉不下脸说抱歉了。
于是,我陪他看了看天上的下弦月。和他一起发了一
阵感慨,说在北京买个房子,就好比登月一样难。
然后,就挥手再见了。
第三位来自农村的记者,是唯一的女孩,也是贫困农村的。小女孩是从本省排第一的大学毕业的。她很聪明,有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当她望着你时,你就会感觉到自己无所遁形。她长得和少年的我一样。
我平时对自己的要求,是在脑子里给自己设置一个“静音”模式。因为,我个子矮,只有一米五。人家都比我个子高,目光平视过去,根本看不见我。我就像穿了神仙发的隐身衣。因为是隐身的,便不能出声。所以,我为自己设置“静音”模式。
这次,面对这个也不怎么说话的记者女孩,我看到了少年的我。我决定补偿少年的我,我的少年天天在过苦日子。
于是,我把脑子里的“静音”模式,转换成“万言千词”模式。我对这个叫李兰的女记者说了五六个小时的话。说得词源倒流,滔滔连篇。全是侃侃忠言。我一直对着
李兰记者说到“口干舌燥,词源枯竭”的状态。
我积极配合了李兰记者的工作。
这四个出身农村的记者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周安。他也是出身寒门,从本省排第一的大学毕业,在民营媒体上班。
他长得像闰土。朴实中带着傻气。他是做视频的,今年28岁,已结婚了。
我说,你真不容易呀,农村出身的孩子们说媳妇多难呀!
他说:“对呀!”他媳妇太好了,没要求买房,也没要车,就和他结婚了。
P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