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街区空间微气候营造策略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街区空间微气候营造策略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85.25 6.7折 12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宏 ,韩梦涛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

ISBN9787568068123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128元

货号31350373

上书时间2024-05-28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陈宏,2004年获日本东京大学建筑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兼任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健康人居学术委员会理事、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致力于绿色建筑设计、气候适应性城市与建筑设计、健康社区与建筑设计、低碳建筑设计等方面的研究与设计实践。
韩梦涛,2019年获日本东京大学建筑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研究员,东京大学建筑学博士及博士后研究员,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与城市微气候、大气污染物与防灾、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等。

目录
第*章 绪论
第*节 街区空间的空间尺度
第二节 街区微气候的研究尺度
第三节 本书构成
第二章 街区空间微气候的组成要素及影响因子
第*节 街区微气候环境的组成要素
第二节 街区微气候热舒适评价指标
第三节 街区微气候的影响因子分析
第三章 街区空间微气候的研究手法
第*节 微气候实测
第二节 缩尺模型风洞实验
第三节 微气候数值模拟
第四节 基于热舒适性的微气候调查研究及样本分析
第四章 基于城市气候图的滨江街区微气候营造策略——武汉市滨江街区改造
第*节 城市气候图系统
第二节 基于气候图的街区微气候营造案例:武汉市滨江街区改造
第五章 基于居民行为的居住区更新与热环境营造策略——武汉市居住区室外热舒适性改造
第*节 居民行为与人体对热环境的适应性调整
第二节 基于人员行为的室外热舒适分析手法
第三节 武汉市居住区夏季人员热适应行为与空间特征
第四节 热适应角度定义的公共空间类型及优化策略
第六章 基于微改造的传统街区空间更新与微气候营造策略——武汉市汉口租界区里份微改造
第*节 旧汉口租界区的里份空间环境现状及居民的行为活动
第二节 传统街区微气候营造策略
第三节 营造案例:旧汉口租界区某里份微改造与微气候营造

内容摘要
本书选择武汉市汉口的一个沿江街区进行微气候实测,采集了湿度、太阳辐射、空气温度、地表面温度、风速、风向等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全面了解街区环境的现状,然后分析现状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江面冷空气对街区微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书绘制了街区的城市气候图,主要包括气候分析图、气候建议图。通过城市气候图的绘制,提出街区微环境改善的策略,并绘制规划建议图。通过设计手段优化街区规划,从而营造良好的街区环境,这对于改善城市气候及实现城市节能减排有着实际的应用意义。

主编推荐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给城市带来了大量的移民以及大规模的建设量,导致城市环境也在发生急剧的改变。规划师、开发商、政府习惯于从社会、环境、经济的层面去解决复杂的城市问题,城市气候因素总是被忽视,因此有必要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中考虑气候因素,以改善城市气候。目前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城市规划或建筑设计较少,本书觉得有必要建立起城市气候与街区规划、城市设计之间的联系,将城市气候信息运用到城市规划中来。

精彩内容
在街区尺度内,城市微气候主要作为大气边界层中近地区域的粗糙子层(roughnesssublayer)及城市冠层(urbancanopylayer,也称城市覆盖层)被我们所了解。粗糙子层是大气边界层的底层区域,其高度定义为地面到大概五倍平均建筑高度。在这个区域中,街区要素及人类活动对微气候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城市冠层是从地表到建筑顶部的垂直区域,高度为建(构)筑物等的高度。城市冠层是人类活动频繁,能量、动量和水交换与转化的场所,也是街区微气候在垂直高度上的主要研究对象。
街区结构是一个具有不均一性且粗糙的表面,它导致了所有气候要素的时空变化,微气候现象发生在这个有限的空间中。本书所研究的是街区空间微气候的营造策略。
街区空间微气候研究是城市室外环境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室外空气及辐射、建筑及表皮、地面及植被、人工排热等为研究对象,涉及空气温度、空气湿度、下垫面温度、太阳辐射、气流速度等参数。城市街区空间微气候的研究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从理论上说,室外微气候有着自身的特点,它决定了微气候环境不能由单体建筑本身所决定,而是受到周围建筑和环境的影响。因此,实际意义上的室外热环境研究的对象应该是建筑群及其附属构件。只有在建筑群中才能体现室外热环境的各种影响因素。
为了提出针对街区空间微气候的有效营造策略,首先,需要了解有关街区尺度下微气候的组成及影响要素的基础知识。因此,作为基础理论部分,本章首先简要介绍街区微气候的研究内容和组成要素,包括微气候要素和环境要素。其次,本章将介绍几种适用于街区微气候的常用热舒适评价指标,包括单一指标和复合指标,并介绍各种指标的优缺点及在街区微气候中的适用范围。*后,本章将对城市中常见的两种建筑形式——点式建筑和板式建筑形成的理想街区进行分析,并利用室外热环境影响度指标对街区微环境进行分析,找出不同街区形态下各影响因子对微环境的作用程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