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摘要
本书写于524年左右,传统上认为是古罗马哲学家波埃修斯在流放和监狱中等待处决时写成的。本书是一部关于人生思辨的哲学著述,作者通过对自身境遇的描述,指出了幸福的涵义、恶的本质、天命与人的自由意志的关系等一系列哲思问题。全书旨在告诉读者,人生的悲苦、困顿和欲望引起的烦恼,其实在人类的智慧中都可以寻找到慰藉。后人称认为本书是西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初期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也是古典时期西方最后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
作者简介
波埃修斯(Boethius,约477—524),古罗马时期的百科全书式学者。他出身于古罗马一个贵族家庭,深受柏拉图哲学影响,在哲学、音乐、文学、逻辑学等领域都有贡献。后人称他为“ 后一位罗马哲学家”和“位经院哲学家”。
译者:陈越骅,浙江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系副主任,清华外国哲学博士,主要从事宗教学理论、宗教哲学、晚期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研究。
目录
译者导言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内容摘要
比肩《沉思录》的西方哲学经典,慰藉西方人一千多年的心灵书,学会以内心的自足面对无常命运。
一位品行端正、学识渊博的罗马高官,却因人陷害而身陷囹圄。面对即将来临的死亡,这位罗马人的人生
信条动摇了:如果好人不能获得幸福,我们还有必要积极行善吗?
一位代表智慧的哲学女神,悄然造访这位悲愤的囚徒。她安抚这颗悲痛的心灵:反复无常正是命运的本性。金钱、权力、名望,这些是命运的馈赠,也会随时被命运收回。只有美德才是真
正属于自己的东西,也只有从美德出发,才能通往真正的幸福……
主编推荐
•比肩《沉思录》的西方哲学经典
•慰藉西方人一千多年的心灵书
•学会以内心的自足面对无常命运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