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五园/北京地方志风物图志丛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5.8
3.3折
¥
4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高大伟
出版社北京出版集团
ISBN9787200111767
出版时间2015-08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3333054
上书时间2024-05-2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是从康熙朝至乾隆朝陆续修建起来的。自辽、金以来,北京西郊即为风景名胜之区,西山以东层峦叠嶂,湖泊罗列,泉水充沛,山水衬映,具有江南水乡的山水自然景观。因此,历代王朝皆在此地营建行宫别苑。乾隆时为增加玉河水量以满足京城用水需要,同时为防洪及发展西郊水稻生产,而大规模整治西山水系。河湖水系的改善为进一步开拓西郊风景园林建设打下基础。三山五园始建于清康熙时期,兴盛于乾隆时期,大多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焚毁。现在的公园和建筑大多是是原来的基础上重建和翻建的。
高大伟编著的《三山五园》对三山五园的历史进行了生动详细的记述。
作者简介
高大伟,男,风景园林专业教授级高工,天津大学建筑学博士,现任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副局级),*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国文物学会修复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生态文明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古代建筑传统及理论研究与明清皇家园林历史,著有《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生态美营建解析》、《诗意的栖居——北京西北郊湿地的保护与发展》、《北京公园分类及标准研究》、《世界城市——公园》、《颐和园排云殿——佛香阁——长廊大修实录》、《颐和园建筑彩画艺术》、《颐和园建筑砖雕艺术》等学术著作。
目录
概述
第一章 三山览胜
第一节 罨秀涵虚 神奇三山
第二节 神奇三山 水脉上源
流泉茂林香山
钟灵毓秀玉泉山
濯濯童山瓮山泊
第三节 帝都龙脉 西山行官
帝都龙脉的形成
“捺钵”制度下的西山行宫
第二章 五园变迁
第一节 畅春园兴 园居成制
第二节 雍正即位 园明园梦
第三节 玉泉垂虹 灵动静明
第四节 香山探幽 静宜建园
第五节 山名万寿 水聚清漪
第三章 文化胜迹
第一节 五园起兴 避喧听政
第二节 移天缩地 帝王情怀
圆明园
长春园
万春园
第三节 镜影涵虚 玉泉五塔
第四节 日照香炉 西山梵境
第五节 无双风月 还属昆明
第四章 园居生活
第一节 幽风图画 北国江南
稻作景观的初期形成
皇家御用“京西稻”
皇家御苑中的“耕织图”
第二节 为母祝寿 万寿无疆
第三节 班禅进京 参佛悟到
第四节 量修颐和 排云庆寿
第五节 戊戌政变 玉澜囚龙
第五章 区域风物
第一节 三山屯兵 拱卫诸园
圆明园护军营:宫苑守门人
健锐营:精锐敢死队
清外火器营:皇家特种部队
第二节 雪芹著书 红楼遗梦
第三节 买卖街区 市井风情
买卖街的写仿对象
圆明园中的买卖街
清漪园中的买卖街
八旗驻地内的买卖街
第四节 先贤名辈 京西墓群
革命先驱后人瞻仰
传奇教授身为学殉
民国总理热心慈善
少年中国振聋发聩
参考资料
后记
内容摘要
《三山五园》由高大伟编著。
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官苑囿的总称,含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和畅春园。“三山五园”兴建于清康熙时期,兴盛于乾隆时期,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焚毁。三山五园见证了清代皇家园林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巅峰与辉煌。在最近50余年,西郊园林的复苏与兴旺则又成为伟大的中华文明正在复兴之中的生动写照。
精彩内容
【建】雍正初年,圆明园升格为“以恒莅政”的御园后,经大规模拓建和增饰,圆明园占地已达200公顷。但是,圆明园的建设鼎盛时期却是乾隆一朝。
雍正时期的圆明园,外观还都比较朴素。到乾隆一朝,对圆明园岁岁营构,日日修华,浚水移石,费银千万,到1755年前后,对圆明园的修建算短暂告一
段落,这时园内的建筑已近乎600座。
乾隆调整了圆明园内的园林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使得圆明园越来越奢侈、豪华。乾隆时的圆明园,山起西北、水流东南,与中国大陆的地势完全契合。工作区和居住区用一个人工湖隔开,湖的形状被设计成大清疆域的轮廓。
园林的西北面是一座巨大的假山,这是清帝国西部昆仑山的象征。园林的东面是一个巨大的人工湖,象征着帝国的东海。湖中的3座宫殿是传说中东海上3个住着神仙的岛屿,这就是圆明园40景之中的蓬岛瑶台。“蓬岛瑶台”这一园林造景是取自于前人的画意。它以唐代善画金碧山水画的李思训所作的《仙山楼
阁图》为依据。乾隆在《蓬岛瑶台诗序》中很明确地说:“福海中作大小三岛,仿李思训画意,为仙山楼
阁之状,岧岧亭亭,望之若金堂五所,玉楼十二也。
”乾隆九年(1744年),园内已基本建成40景,宫廷画家沈源和唐岱奉命为圆明园画像。沈源绘房合,唐岱画树木山石。两位顶尖的画师历时7年,通力合作,最终绘制成圆明园景观图40张。《圆明园四十景图》代表着圆明园中的40组宫殿群、40处景观。每一
幅图都有一个精美的题名,象征着一处曾经实实在在的景观。这些命名充满了诗情画意,来自于乾隆皇帝和他最宠爱的文人。
乾隆皇帝在位的60年中,圆明园的工程从未停止过,乾隆倾全国之力对圆明园不断进行扩建。
直到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乾隆还进行着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除增建改建了园内的众多景观
外,乾隆还多次向东、向南拓展御园范围,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 据内务府档案和《大清会典事例》等史料记载,乾隆十年至乾隆十六年(1745—1751年),在圆明园东侧的水磨村以北大兴土木,建成长春园。“长春”二字取义圆明园40景中的“长春仙馆”。乾隆少时曾在长春仙馆读书,也正是在此处,留下了康熙、雍正和乾隆祖孙三辈的欢乐时光。另外,乾隆又被雍正赐号“长春居士”。
长春园分为南北两个景区。南区以含经堂、淳化轩一组为主体建筑,周围湖岛布置了10个景点,皆因地制宜,因水成景,像如园、鉴园、狮子林、海岳开
襟、玉玲珑馆等。北区为一横长地区,区内布置了6幢欧洲18世纪巴洛克风格的宫殿式建筑,名为谐奇趣、蓄水楼、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俗称西洋楼(景区)。这是欧洲与中国两大园林体系首次结合的创造性尝试。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在圆明、长春二园之南拓并人大学士傅恒父子赐园“春和园”,定名绮春园(后同治年间改名万春园)。
绮春园位于圆明园和长春园以南,三园平面呈倒“品”字形。绮春园面积略小于长春园,为54-3公顷。绮春园的构成比较特别,它是由若干小园合并而成,由竹园、含晖园、西爽村以及春和苑的北半部组成。
乾隆时期的绮春园除宫门和正觉寺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大型建筑,只有一些小型的亭台楼阁点缀其间,如浩然亭、涵远斋、知乐轩、联晖楼、竹园、双寿寺、庄严界、环秀城关等。乾隆皇帝甚至连一首描写绮春园的诗句也没有留下来。
虽然乾隆皇帝最早着手建它,绮春园的主要营建工作却是在嘉庆皇帝手里完成的。嘉庆将绮春园西边诸多小园并入,加以修缮、添建,才初成规模。嘉庆皇帝曾经效仿他的父皇,把绮春园归纳为“绮春园30景”。此时的绮春园达到全盛规模,不过无论是质量还是规模都无法与圆明园及长春园相比。“绮春园30景”远没有“圆明园40景”那样名头响亮。从用途上来看,道光初年以后,绮春园便主要成为了大清国太后太妃们的园居之地。因为园中的建筑分建于不同时期,因此全园并不像长春园那样有一个统一的总体布局,大体说来,绮春园是一个小型的水景园集锦。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圆明园是圆明、长春、绮春3园组成的,但却较少有人知道圆明园实曾有过5园之盛——即除却圆明园3园之外,还包括一些附园。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将长春园东南侧的原亲贵赐园熙春园(在今清华大学校园西部)归入圆明园。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又将绮春园西南侧的淑春园(在今北京大学校园北部)易名春熙院,归人御园。
在此后的数十年间,圆明园的范围就是5座园林,总占地面积超过450公顷。
P44-4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