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智谋故事大观(全本珍藏)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古代智谋故事大观(全本珍藏)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3.23 2.7折 49.8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郝勇

出版社江西美术

ISBN9787548068914

出版时间2019-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9.8元

货号30711248

上书时间2024-05-27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策略篇
公子突设计破敌002
楚王战绞侯004
假道伐虢005
郑庄公韬晦007
孙武练兵,杀一儆百008
退避三舍010
将相和012
围魏救赵014
暗度陈仓016
背水为阵018
献疑兵之计夺骁关020
董公献计讨项羽022
木罂渡河擒魏豹024
激曹咎下成皋026
韩信计斩龙且028
兵贵神速占荥阳030
李广布疑兵安然撤退032
赵充国平羌034
王霸计破苏茂036
班超智勇服鄯善038
割发代首040
官渡之战041
孙策巧取庐江043
火烧赤壁045
孙权退曹兵047
沉白马誓守樊城049
空营计051
诸葛亮七擒孟获053
佯北勿从055
张飞义释严颜057
诸葛亮以信治军058
邓艾灭蜀060
羊祜怀柔平东吴062
石勒瞒天过海擒王浚064
祖逖无中生有破敌军066
谢玄淝水破苻坚067
孝文帝巧迁都069
杨逸放粮救万民071
杨侃出计解城围073
宇文泰活用兵法击败窦泰075
李密不战而屈兵076
唐太宗以逸待劳战突厥077
裴行俭孤军镇突厥080
张守圭平息契丹叛乱081
张巡大胜尹子奇083
李光弼屡破史思明085
瘫子皇帝治国有方087
李愬雪夜下蔡州089
高仁厚严整军法震撼叛军091
狄青率军以寡敌众093
韩世忠智阻金兀术095
毕再遇悬羊击鼓巧撤兵097
王守仁智擒朱宸濠098
刘荣指挥有方大败倭寇100
于谦护主保京师102

机敏篇
亡苏秦擒刺客106
冯谖买“义”107
范雎反间破赵国108
宁越智劝孔青110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111
田穰苴立信于军中113
田单巧设火牛阵115
赵奢智退秦兵117
烛之武退秦师119
秦王废信陵君120
臧孙子顿悟料事122
里克诈病避祸124
列子自却恶名125
芒卯诈献邺城间秦赵127
献计越王,屈身事吴128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130
陈平脱衣险渡河132
张良的安嗣计133
陈平机智释樊哙135
邓禹献计137
曹操诈死欺吕布139
曹操智用三将140
周瑜巧拒蒋干游说142
华佗拜师144
卫瓘临危机变灭钟会145
曹操以逸待劳观虎斗147
华歆智退礼148
谢安不动声色150
萧宝夤假钓脱险151
王羲之佯睡保全性命153
顾荣醉酒保身154
北魏征柔然156
宇文泰败高欢157
和逢尧巧说突厥可汗159
刘氏智佐晋王160
李沆的远虑161
刘基借画讽谏163
杨一清巧谋除刘瑾165
“杨倭漆”智斗锦衣卫指挥使门达167
严养斋巧施恩惠拆民房168
康熙智除鳌拜169
纪晓岚巧解“老头子”172

语言篇
晏子论抗旱176
晏子一日三责齐景公177
晏子讽喻齐景公178
聪慧女力陈救父180
颜渊君前说驾车181
子贡宏论扭乾坤182
墨子妙言退楚兵186
优孟衣冠187
智荧恩怨分明188
孟子谏齐宣王好财色190
孟子言近旨远说戴不胜191
惠公力谏太子改期安葬192
叔詹智辩免郑难193
无盐女劝谏195
吕省迎归晋惠公196
展喜止攻197
吴使善辩免死罪199
鼎可与而无以运200
苏秦夺城复官202
张仪巧言行连横204
苏代巧谏孟尝君勿入秦207
苏代巧辩于秦208
齐貌辨感动宣王209
翟璜忠言顺耳谏文侯211
宫他教周躁212
邹忌妙答隐语化敌为友214
庄辛连设四喻服襄王216
公孙龙妙计献赵王218
蔺相如针锋相对赴渑池219
李斯妙谏当宰相220
优旃笑阻秦二世“漆墙御敌”222
蒯通以狗自喻救己命223
张释之谏汉文帝224
冯唐借古救魏尚226
韩安国巧言劝帝后227
刘睦自保228
鲁肃巧劝孙权联刘抗曹229
诸葛亮骂死王朗231
郑泉智答孙权233
赵咨不辱使命234
纪陟善辩受礼遇235
王僧虔妙言避祸236
“放我回家”238
明君良臣一席谈239
李嗣源言激高思继240
申渐高笑语减税242
钱若水谏宋太宗243
苏轼巧拒求职客244
虞允文巧言嘲怯帅246
赵鼎巧言平众议247
管道升以曲劝夫248
吴熊光谏嘉庆帝249

洞察篇
沈子高的寓言254
知子莫若父255
智仁的纪成子258
管仲以浅辅浅259
子贡观礼而知存亡261
子产辨哭262
调节粮价备荒振恤264
龚遂依法巧治盗贼266
君臣不相疑268
隽不疑智辨假太子269
王商沉着冷静识破谣言271
暗验识骗术273
刘庄智断吏牍275
冯绲辨伪求真276
诸葛亮慧眼辨刺客278
巧计察逆279
高柔巧审窦礼案281
智断无头案282
张县令焚猪捉真凶284
贼喊捉贼285
审丝剖鸡287
魏先生识透李密289
小忍避祸290
东宫棋手292
偶借阳光识破假信294
明察疑案295
狄仁杰不惧妒女祠297
东院主知乱储粮298
吕端谏太宗毋杀敌母299
陈觉远见卓识善处难事301
王旦妥善处理国事303
欧阳晔细微之处识别真凶304
巧用亲情了结告子不孝案306
李南公巧治绝食者307
毕仲游分析司马光变法308
王旦为何荐李及310
程颢识破石佛发光的邪说312
周新“冷面寒铁”313
吴履、叶南岩大事化小315
殷云霁巧取笔迹辨真凶317
何心隐与张居正318
缓兵擒盗320
尹见心辨首级破血案322
王佐由酗酒案查获奸情324
一心求死的樊举人325
养马的差役326
樊莹活用政策除弊病328

处世篇
渭水钓鱼顺时应势332
周公因人三变334
孔子辩证处世336
花要半开,人要半醉338
高山流水觅知音339
魏武侯任才强国341
王翦故意自污避免猜疑343
“不可救药的文人”345
司马相如的“绝招”347
班超高一步立身349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350
介子推宁死不出山352
祖逖礼贤下士354
东床坦腹,胸有成竹356
王导不争名利357
石勒雅量待士359
贺敦诫子慎口361
成人之美,忍人容事363
露一丑,遮百丑364
程颐劝君济人利物365
徐存斋勇于认错获得美誉367
解缙巧赦冤囚智治盐商368
方孝孺论瞻前顾后371
棒子和胡萝卜372
纪晓岚对下联374
乾隆计请刘墉376
刘墉妙答怪问378
反话讥讽更为辛辣379
曾国藩“屡败屡战”381
李莲英善于拉拢人心382
提防小人的“变脸术”384

内容摘要
大凡世间事,“预则立,谋则兴”,不预且无谋者,必难成功。这也是残酷而真实的生存之道。以谋略规划和经营自己的人生,能让你更透彻地看清身边的人和事,也能让你对人性的弱点和优点有更深刻的认识。
中国人素来崇尚智慧和谋略。本书力求从中国古代谋略故事这个博大精深的“富矿”中挖掘出新的有价值的东西,并结合现代人生存的现实环境,提炼、概括出其中的入生智慧,希望能增强大家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精彩内容
官渡之战建安元年,曹操把汉献帝挟持到许昌,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袁绍自恃实力雄厚,不甘屈居于曹操之下,决心同曹操一决雌雄,图谋早日消灭曹操。
公元200年,袁绍集中了十万精兵,派沮授为监军,从邺城出发进兵黎阳攻打曹操。
这时候,曹操早已率领兵马回到官渡,听到白马被围,准备亲自去救。谋士荀攸劝他说:“敌人兵多,我们人少,不能硬拼。不如分一部分人马往西在延津一带假装渡河,把袁军主力引到西边。我们就派一支轻骑兵到白马,打他个措手不及。”曹操采纳了荀攸的意见,来了个声东击西。袁绍听说曹操要在延津渡河,果然派大军堵截,哪儿知道曹操已经亲自带领一支轻骑兵袭击白马。包围白马的袁军大将颜良没防备,被曹军杀得大败。颜良被杀,白马之围也解除了。
监军沮授劝袁绍把主力留在延津南面,分一部分兵力出击。但是袁绍心急火燎,不听沮授劝告,下令全军渡河追击曹军,并且派大将文丑率领五六千骑兵打先锋。这时候,曹操从白马向官渡撤退。听说袁军来追,就把六百名骑兵埋伏在延津南坡,叫兵士解下马鞍,放马到山坡下,把武器盔甲丢得满地都是。
文丑的骑兵赶到南坡,见此情景,以为曹军已经逃远了,叫兵士收拾丢在地上的武器。曹操一声令下,六百名伏兵一齐冲杀出来。袁军来不及抵抗,被杀得七零八落。文丑也糊里糊涂地丢了脑袋。
两场仗打下来,袁绍一连损失了颜良、文丑两员大将,袁军将士垂头丧气。但是袁绍不肯罢休,一定要追击曹操。监军沮授说:“尽管我们人多,可没有曹军那么勇猛;曹军虽然勇猛,但是粮食没有我们多。所以我们还是坚守在这里,等曹军粮草耗尽,他们自然会退兵。”袁绍又不听沮授劝告,命令将士继续进军,一直赶到官渡,才扎下营寨。曹操的人马也早已回到官渡,布置好阵势,坚守营垒。
袁绍命令兵士在深夜里偷偷地挖地道,打算从地道里钻到曹营去偷袭。但是他们的行动早被曹军发现。曹操吩咐兵士在兵营前挖了一条又长又深的壕沟,切断地道的出口。袁绍的偷袭计划又失败了。
就这样,双方在官渡相持了一个多月。日子一久,曹军粮食越来越少,兵士疲劳不堪。曹操也有点支持不住了,写信到许都告诉荀攸,准备退兵。荀攸回信,劝曹操无论如何要坚持下去。
这时候,袁绍方面的军粮却从邺城源源不断地运来。袁绍派大将淳于琼带领一万人马运送军粮,并把大批军粮囤积在离官渡四十里的乌巢。
袁绍的谋士许攸探听到曹操缺粮的情报,向袁绍献计,劝袁绍派出一小支人马,绕过官渡,偷袭许都。袁绍很冷淡地拒绝了。许攸对此非常失望,就连夜逃出袁营,投奔曹操。
曹操在大营里听说许攸来投,高兴极了,衣冠不整地跑出来迎接许攸,说:“好啊!您来了,我的大事就有希望了。”许攸坐下来后说:“袁绍来势很猛,您打算怎么对付他?现在你们的粮食还有多少?”曹操只好实说:“军营里的粮食,只能维持一个月,您看怎么办?”许攸说:“现在袁绍有一万多车粮食、军械,全都放在乌巢。淳于琼的防备很松。您只要带一支轻骑兵去袭击,把他的粮草全部烧光,不出三天,你就不战自胜。”曹操得到这个重要情报,立刻把荀攸、曹洪找来,吩咐他们守好官渡大营,自己带领五千骑兵,连夜向乌巢进发。他们打着袁军的旗号,没有引起袁军哨兵的怀疑,顺利到达乌巢,将乌巢的粮囤烧得一干二净。乌巢的守将淳于琼匆忙应战,被曹军杀死。
正在官渡的袁军将士听说乌巢起火,军心大乱。曹军乘势出击,大败袁军。袁绍仓皇退回河北,曹军先后歼灭和坑杀袁军七万余人,以少胜多,大获全胜。经过这场决战,袁绍的主力已经被消灭。过了两年,袁绍病死。曹操又花了七年工夫,扫平了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
【悟在当下】避强敌之锋芒,利用强敌之弱点“釜底抽薪”的计策用于军事上,是指对强敌不适宜用正面作战取胜,而应该避其锋芒,削减敌人的气势,抓住战争的主要矛盾,再乘机取胜。官渡之战,曹操利用袁绍恃强焦躁、不善用人、疏于筹策的弱点,后发制人,攻守相济,把握战机,出奇制胜,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孙策巧取庐江
东汉末年,军阀并起,各霸一方。当时盘踞在长江和淮河地区的两个军阀是会稽太守孙策和庐江太守刘勋。
孙坚之子孙策,年仅十七岁,年少有为,继承父志,势力逐渐强大。公元199年,孙策欲向北推进,而向北推进的首个障碍就是庐江太守刘勋,于是孙策就准备夺取江北庐江郡。但庐江郡南有长江之险,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难攻。刘勋又是一方霸主,实力雄厚,并不弱于孙策。
此时,占据庐江的军阀刘勋,由于势力强大,地理环境优越,因而也对会稽虎视眈眈的,企图吞并邻地。面对威胁,孙策召集将士,共谋良策。周瑜认为,消灭刘勋这只“虎”,如果硬攻,取胜的机会很小,而且就算取胜也会损兵折将,元气大伤。最好的办法是“调虎离山”。孙策认为周瑜分析得很正确,决定采纳他的意见。孙策深知刘勋志大才疏,嗜财如命,于是派人给刘勋送去一份厚礼,并在信中把刘勋大肆吹捧一番。信中说刘勋功名远播,令人仰慕,并表示要与刘勋交好。孙策还以弱者的身份向刘勋求救,他说,上缭经常派兵侵扰我们,我们力弱,不能远征,请求将军发兵降服上缭,我们感激不尽。刘勋见孙策极力讨好他,万分得意。上缭地区向来以殷实富裕著称,刘勋觊觎日久,苦于无从下手,如今见孙策主动送礼求援,于是满口应承。手下的一位谋士提醒他要防备孙策的调虎离山计,一心扩充势力的刘勋被孙策的厚礼和甜言蜜语迷惑,哪里听得进忠告。
孙策时刻监视刘勋的行动,见刘勋亲自率领几万兵马去攻上缭,城内空虚,心中大喜,说:“老虎已被我调出山了,我们赶快去占据它的老窝吧!”于是水陆并进,如狂飙般杀向庐江城。庐江守军精锐都被刘勋带走了,主将又不在,剩下的老弱之兵、无能之将不堪一击,没做多少抵抗便投降了。孙策十分顺利地控制了庐江,并马不停蹄,指挥大军杀向已被调离老窝的刘勋。刘勋猛攻上缭,一直不能取胜,又连吃败仗,士兵们个个垂头丧气。突然得报,孙策已取庐江,眼见庐江城丢失,他也无心恋战,走投无路,只得归降曹操。从此,孙策称霸江东,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悟在当下】巧用“调虎离山”之计“调虎离山”,作为调动敌人的军事谋略,它的核心在一“调”字。“虎”,指强大的敌方;“山”,指对敌方有利的阵地条件。战场上若遇强敌,要善用谋,用假象使敌人离开驻地,因势利导地牵住敌人的“牛鼻子”。
在错综复杂的各种谈判中,也有巧施“调虎离山”之计的。竞争舞台上的指挥员与决策者的精彩表演,就在于能调动对方,而不被对方调动。总之,“调”字是关键,也是难点,一定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要调得巧妙,调得灵活。
火烧赤壁
公元208年,曹操平定北方以后,率领大军南下,进攻刘表。曹操的人马还没有到荆州,刘表就病死了。刘表的儿子刘琮听闻曹军声势浩大,吓破了胆,先派人求降了。
这时候,刘备在樊城驻守,听到曹操大军南下,决定把人马撤退到江陵。曹操闻讯,亲自率领五千轻骑兵追赶刘备,在当阳长坂坡,刘备的人马被曹操的骑兵冲杀得七零八落。
曹操占领了江陵,继续沿江向东进军,很快就要到夏口了。诸葛亮对刘备说:“形势紧急,我们只有向孙权求救一条路了。”正好孙权怕荆州被曹操占领,便派鲁肃来找刘备,劝说他和孙权联合抵抗曹军。诸葛亮就跟鲁肃一起到柴桑去见孙权。
诸葛亮见了孙权,说:“现在曹操攻下了荆州,马上就要进攻东吴了。将军如果决心抵抗,就早日同曹操断绝关系;要不然,干脆向他们投降;如果再犹豫不决,祸到临头就来不及了。”同时又为孙权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孙权听后,心里挺满意,就立刻召集部下将领,讨论抵抗曹操的办法。
正在这时候,曹操派人下战书来了。那信上说:“我奉大汉皇帝的命令,领兵南征。现在准备了水军八十万,愿意和将军较量一番。”孙权把这封信递给部下看,大伙儿看了都瞬时变了脸色,说不出话来。
张昭是东吴官员中资格最老的。他说:“曹操用天子的名义来征讨,我们要抵抗他,从道义上说不通。而且,我们本来想靠长江天险,现在也靠不住了。曹军占领了荆州,又有上千艘战船,他们水陆并进,我们怎么也抵挡不了,我看只好投降。”张昭这一说,马上有不少人附和。
孙权听着,觉得不是滋味,就走出屋子,鲁肃也跟着出来了。孙权问鲁肃:“你有什么高见?”鲁肃说:“要说投降,我可以投降,将军就不可以。我投降了还可以当个州郡官员。将军如果投降,那么江东六郡全都落在曹操手里,您上哪儿去?”孙权叹了口气说:“刚刚大家说的,真叫我失望。只有你说的正合我意啊!”于是孙权任命周瑜为都督,拨给他三万水军,叫他同刘备协力抵抗曹操。 周瑜领兵进军,在赤壁和曹军前哨碰上了。曹军兵士很多人不服水土,已经得了疫病。双方一交锋,曹军就打了败仗,被迫撤退到长江的北岸。周瑜率领水军进驻南岸,和曹军隔江遥遥相对。曹操的北方来的兵士不会水战,他们在战船上,遇到风浪颠簸就受不了。后来,他们把战船用铁索拴在一起,船果然平稳了不少。
周瑜的部将黄盖看到这个情况,向周瑜献个计策,说:“敌人兵多,我们兵少,拖下去对我们不利。现在曹军把战船都连接在一起,我看可以用火攻办法来打败他们。”两人商量好,让黄盖送一封信给曹操,表示要脱离东吴,投降曹操。曹操以为东吴将领害怕他,对黄盖的假投降,一点也没怀疑。
黄盖叫兵士偷偷地准备好十艘大船,每艘船上都装着枯柴,灌上鱼膏,外面裹着布幕,插着旗帜,另外又准备一批轻快的小船,拴在大船船尾上,准备在大船起火时转移。
隆冬的十一月,天气突然回暖,刮起了东南风。当天晚上,黄盖带领一批兵士分乘十条大船,驶在前面,后面跟随着一批船只。船队到了江心,扯满了风帆,像箭一样驶向江北。
曹军水寨的将士听说东吴的大将来投降,纷纷挤到船头看热闹。没想到东吴船队离北岸约摸二里光景,前面十条大船突然同时起火。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十条火船,一起闯进曹军水寨。那里的船舰,都挤在一起,又躲不开,很快地都烧了起来。一眨眼工夫,已经烧成一片火海,岸上的营寨也着了火,曹军一大批兵士被烧死,还有不少人被挤到江里淹死了。
周瑜一看北岸起火,马上带领精兵渡江进攻。他们把战鼓擂得震天响。北岸的曹军不知道后面有多少人马进攻,吓得全线崩溃。曹操带着残兵败将向华容的小路上逃跑。刘备和周瑜一起,分水陆两路紧紧追赶,一直追到南郡,曹操的几十万大军战死的加上得疫病死的,损失了一大半。曹操只好派部将曹仁、徐晃、乐进分别留守江陵和襄阳,自己带兵回到北方去了。
赤壁之战之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
【悟在当下】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好契机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继官渡之战后又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次战役成功的秘诀在于领导层的意志坚定,团结一致共同抗击外敌。前方指挥人员又能够正确分析敌我双方的情况,不畏强敌,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所以,只有知己知彼,顺应天时、地利、人和,才能确保胜利。
对于团队而言,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团队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组织发展而言,领导者要具有战略眼光,审时度势,培养组织成员的共同愿景和目标。
孙权退曹兵建安十七年,孙权做了徐州牧,把都城定在秣陵。
为了防备曹操,孙权在濡须河口修筑成一座军港,因地处濡须城,就叫濡须坞。
建安十八年,曹操果然派兵大举进攻濡须坞。孙权的水兵擅长水上作战,而曹操的北方步兵军队却很不适应水战。两军水上激战,曹军死伤惨重,被俘三千多人,落水丧命的兵士也有几千人。曹军只好马上退回营地,坚守不出。孙权指挥着手下将士包围了曹军营地,但曹操军营防守严密不易攻打。曹操军队即使在陆上战斗力比孙权的水军强,也不敢轻易出营攻击孙权的水军,两军谁也不能奈何对方,就这样僵持了一个多月。
两军相持期间,孙权企图逼迫曹军离城撤退,几次进行挑战,但曹操坚守不动,毫无撤退之意。孙权深知曹操不会甘心弃城而退,自己也不能立即取胜。于是有一天,孙权乘坐轻便的指挥船,船上都配备最精良的武器,率领一队最精锐的水兵,从濡须河口徐徐靠近曹军阵地。
曹军将领发现孙权的兵船,以为孙权带兵又来进攻,就立即报告曹操,并请求出击擒杀孙权。曹操忙出帐观看,只见孙权的船队行走了五六里地,就来往回旋。
曹操对手下将领说:“我看,孙权一定是来察看我们军队的情况来了。我们做好准备,不要随便放箭,严阵以待就行。”其实,孙权只是佯装看曹营,实则是让曹操看自己,让曹操明白自己的水军阵容多么强大,实力多么雄厚,以便让曹操死心,带领部队退走。
孙权来回察看曹操的阵地,曹操也在仔细地观察孙权的船队。曹操见那些队列整齐威严的水军士兵和船上配备的精良武器,不由得钦佩万分。
孙权巡察曹军后,第二天就派人给曹操送去一封书信。信上说:“春汛很快就要到了,发大水之前,你还是早点回去的好!”信中另外还附有一张小纸条,上面写了八个字:“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读了孙权的信,觉得孙权对自己很有点畏惧,心中十分得意。曹操对身旁的将领说:“我看孙权说的倒是老实话啊!春汛一到真的要发大水,这可不是骗人的。”本来曹操也觉得自己没有取胜的希望,借孙权的来信,就给自己找了一个台阶可下,于是便命令部队撤出了濡须城。
【悟在当下】心理素质决定成败在战争中,实打实的攻坚战固然重要,但攻心战,只要用得恰到好处,不折一兵一马,也能取得胜利。知己知彼正是运用攻心战不可缺少的前提。战争既是力的斗争,又是智的较量,如果一方摸到了另一方的心理,再采取相应措施,往往能够不战而胜。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两个人能力相当,但在竞争中却是一胜一败,这是为什么?败者往往不是败在实力上,而是败在心理上。因此,我们说:“心理素质决定成败!”沉白马誓守樊城满宠,字伯宁,汉末魏初山阳昌邑人,是魏王曹操、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手下很得力的将军。他有勇有谋,临危不惧,在多次战事紧急的情况下都不顾个人安危,奋力出战,扭转局面。
建安十三年,曹操讨伐荆州之后,任命满宠代理奋威将军。满宠在当阳屯兵,很受官兵和当地百姓的拥戴。后来东部边境受到孙权的骚扰,曹操又让满宠任汝南太守,封爵位为关内侯。这段时间满宠的政绩卓著,战果辉煌,曹操非常满意,当然更加信赖他了。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建立蜀国,定都成都,做了汉中王。立国后,汉中王刘备决意以汉王室正统的名义,进攻魏国,试图统一天下。他命令关羽包围襄阳,攻打樊城。樊城是黄河以南的军事重镇,樊城一失,黄河以南就尽归蜀国所有了。当时樊城由曹操的大将曹仁镇守,曹仁骁勇善战,但有勇无谋,曹操不放心就又派满宠协助曹仁固守樊城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