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未来助力增长
  • 面向未来助力增长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面向未来助力增长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13.19 5.7折 198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壳牌国际有限公司|

出版社中国发展

ISBN9787517713883

出版时间2024-0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98元

货号32046732

上书时间2024-05-27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从事综合性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政策咨询研究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统筹国内外发展研究资源,不断提高综合研判和战略谋划能力,为党中央、国务院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
壳牌是全球大型能源企业之一,在全球超过7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公司总部位于荷兰海牙。公司所秉持的发展战略是强化在油气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同时以负责任的方式促进满足全球能源需求。安全以及环境和社会责任是壳牌一切经营活动的核心。\"

目录
\"目  录

总报告
一、中国能源转型与碳中和之路
二、推进碳中和,须持续深入实施电能替代
三、以风光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面临挑战
四、区域能源和生产力布局须做好整体战略谋划
五、氢能或将是碳中和重要的载体能源
六、生物质能源的作用不可替代
七、适度超前推进新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
八、新能源是协同促进发展的重要引擎,但要重视资源问题
九、技术创新是打开碳中和大门的关键抓手
十、构建“一三五”政策体系:一个先行、三大战略、五维支撑
第1章 迈向碳中和的经济社会能源蓝图
一、新发展阶段下中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关系正出现重大改变
二、研究方法和情景设计
三、碳中和路径下中国经济增长和产业低碳化发展
四、碳中和实现路径
五、主要领域碳中和路径
六、政策建议
第2章 工业:抓实重点行业
一、工业低碳发展现状
二、工业低碳转型的主要路径、挑战与机遇
三、重点行业低碳转型路径
四、政策建议
第3章 建筑:着力控制碳排放增量
一、建筑领域电气化现状
二、建筑领域电气化和低碳化潜力测算分析
三、建筑领域电气化、低碳化技术路线
四、政策建议
第4章 交通:大力推进电能替代
一、交通领域低碳化发展情况
二、交通领域低碳化转型潜力分析
三、交通领域低碳化转型的挑战
四、案例研究:全球最佳实践
五、交通领域低碳化发展路径
六、政策建议
第5章 面向碳中和的电力转型之路
一、国际能源发展形势
二、中国电力供需现状
三、中国电力需求预测与供应发展思路
四、中国低碳电力供应发展路线图
五、政策建议
第6章 风电光伏潜力与展望
一、中国实际可开发风能资源分析报告
二、中国实际可开发光资源分析报告
三、能源互联网发展趋势分析
四、政策建议
第7章 生物质发电、潮汐能展望
一、发展现状
二、资源和发展潜力
三、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四、发展趋势与展望
五、政策建议
第8章 非电能源转型之路
一、发展低碳非电能源是落实“双碳”目标、实现能源转型的必要支撑
二、我国低碳非电能源供应展望
三、低碳非电能源供应路线图
四、提升低碳非电能源供应保障能力的主要任务与保障措施
第9章 生物燃料
一、“双碳”目标下生物液体燃料的重要意义
二、国际生物燃料概况
三、国内生物液体燃料现状
四、生物液体燃料发展路线图
五、政策建议
第 10 章 氢能
一、氢能发展与供需现状
二、氢能供需形势展望
三、氢能供应路线图
四、以蓝氢为突破口的行动方案
五、政策建议
第 11 章 能源基础设施展望
一、新能源基础设施发展现状与挑战
二、电网基础设施发展路线图研究
三、储能发展路线图研究
四、氢能基础设施发展路线图研究
五、新能源基础设施投资
六、新型能源系统一体化研究
第12章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
一、供需分析
二、现状与挑战
三、发展路径
四、政策建议
第13章 关注新能源资源矿产
一、中国新能源矿产供应短缺,资源形势不容乐观
二、中国新能源矿产需求将迎来“井喷式”增长,供应风险将上升
三、国外主要经验
四、政策建议
第14章 电价机制
一、我国电价形成机制
二、现行电价机制存在的问题
三、典型国家的电价机制设计
四、新型电力系统下电价机制设计
五、政策建议
第 15 章 碳市场
一、碳市场在促进碳减排上的优势
二、全国碳市场情况
三、中国试点碳市场情况
四、借鉴国外碳市场经验以完善全国碳市场机制设计
五、完善碳市场建设以促进绿色电力发展
六、完善碳市场建设以应对碳边境调节税
第 16 章 新能源发展综合效益评价
一、我国新能源产业现状
二、新能源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影响评估
三、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以双碳目标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安全和经济视角,综合采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长期能源替代规划模型(LEAP)、综合资源战略规划模型(IRSP)和电力系统优化模型(WeSIM),对能源系统的重构和新能源的发展予以深入研究。全书分为一个总报告以及十六个篇章。总报告概要介绍了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新能源发展之路,十六个篇章分别从工业、建筑、交通、生物燃料、非电能源、氢能、能源基础设施等方面深入研讨,进而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主编推荐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挑战与机遇并存,推进实现双碳目标为新能源的发展和创新注入强大的源动力,并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本书以双碳目标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安全和经济视角,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系统回答了中国碳中和之路如何走、电气化如何转、新能源潜力在哪、如何布局、如何保障系统安全、需要什么样的基础设施和资源保障、电价、碳市场及政策如何予以支撑等问题。可以说,全书构画了中国推进实现碳中和的整体图景,对中国“新能源、新经济、新政策”进行了系统设计,提出了具有现实指导价值的“概念图、设计图和施工图”;也为中国经济谋新篇、开新局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