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北京到北平:清末民初的士人生活记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从北京到北平:清末民初的士人生活记忆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0.1 3.4折 59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方彪|责编:张茜

出版社团结

ISBN9787523405697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9元

货号31942214

上书时间2024-05-27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方彪(1945-)祖籍安徽,生于北京。年近“耳顺”,大千世界万象万缘,惟有书缘。
读书、编书、教书、著书,情之所结。但书中自有之物,又均与之无缘。读书“不求甚解”,编书“无错不成书”,教书难免“误人子弟”,著书不成“一家之言”,但尚不属“无病呻吟”。
童年在风景甲天下的八桂之乡四经寒暑,后一人回归北京。京缘甚深之故,学海之中所涉及的即是北京学、北京史、北京文化。所编之书、所教之书、所著之书,亦围绕着北京。有感有悟,吟、讴、叹、咏,也总萦绕着北京。

目录
一 衣
二 食
三 住
四 行
五 茶酒
六 礼仪
七 金榜
八 宦游
九 试途与仕途
十 节令
十一 会馆
十二 大婚
十三 大寿
十四 大殡
十五 大雅

内容摘要
 本书稿以生活在北京的士人群体为主体,记录了他们从清光绪年间到1927年民国政府迁都南京这一历史时期的生活记忆。全书分别从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令、仕途等方面,全面记录了清末民初士人阶层的生活,展现了当时北京地区的经济、文化、民情、风俗等。

主编推荐
清末民初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社会形态由单一走向多元。这一时期的人们生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衣食住行以及思想逐渐西化。士是封建社会的精英阶层,是一个社会文化、风俗的风向标,引领着当时的时尚风潮。同时,也有一部分遗老遗少拒绝改变。新旧文化交融,多的是奇闻异事,尽在本书中展现。

精彩内容
 衣、食、住、行,“衣”居首。这是因为官场之上,衣是身份、等级最凸显的标识。明清鼎革之际,衣冠大变,这种“变”,是用屠刀完成的。1912年步入共和,衣冠亦是大变,这种变,基本上是正常的“过渡”。明清两朝的官服,《会典》有明载,本书也就不当“文抄公”了。本章节中的“衣”不单指服饰,还包括帽子、配饰等。
进入20世纪后,衣冠之变且巨且速。第一次变化是清末实施新政时。爱新觉罗氏惩前之鉴,人主中原后竭力防止“汉化”。其实,“汉化”也就是“中原化”“儒化”,从文明的进程来讲是一种进步。雄才伟略的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实施了许多“汉化”政策,促成了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这种融合是中原的农耕民族和草原的游牧民族互相注入生机,是一种互补,亦是正能量的合涌,为盛唐盛世奠定了人文始基。
可是爱新觉罗氏实逊拓跋氏三筹,定鼎北京后强行“剃发易服”。其铁血之道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至于“易服”,汉民族的“宽袍广袖”适合庙堂之上“坐而论道”,但于公私生活并不适宜,对下层民众尤甚。
故早在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就实行过“胡服骑射”。
清末编练新军,建制、
装备、训练“全盘西化”。以军装而言,飞跃到了20世纪。可是新军头上还有辫子,在热兵器时代,头部受伤后辫子实为麻烦,故在许多西方国家一线士兵剃光头。在白刃战中,特别是格斗中,辫子一旦被对方揪住,后果不堪设想。新军中的洋教官讥讽日:“大清军人的辫子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