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奇综合征:分子机制及临床实践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林奇综合征:分子机制及临床实践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85.25 6.7折 12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富田尚裕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

ISBN9787568092081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128元

货号31936356

上书时间2024-05-27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主编简 介NaohiroTomita(富田尚裕):日本兵库医科大学消化外科名誉教授日本大阪丰中市医院癌症治疗中心特聘顾问主译简 介王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外科学博士、美国杜克大学基因组学和遗传学博士,美国杜克大学博士后,斯坦福大学助理研究员,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湖北省“百人计划”专家。现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微创外科学专委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理事、湖北省医师协会理事、湖北省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医学会普通外科分会转化医学与实验外科学组组长等。
王征教授一直从事胃肠疾病的外科诊治工作,擅长结直肠癌微创诊治,率先在中南地区开展遗传性结直肠癌规范化诊疗研究,开设了华中地区首家遗传性肠癌及家族性息肉专病门诊。牵头多项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受邀参编《Chineseguidelinefortheapplicationofrectalcancerstagingrecognitionsystemsbasedonartificialintelligenceplatforms(2021edition)》《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结直肠癌外科诊治策略中国专家共识》等多部临床权威共识。
近年围绕胃肠肿瘤的防治研究,共发表SCI论文110余篇(含封面论文20篇),其中IF>15的论文31篇。申请国家/国际发明专利39项,授权20项。相关成果已在全国10余家大型综合性医院推广应用。主编/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教材及国外权威专著6部。先后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中华医学科技奖青年科技奖(第一完成人)、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学者奖、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美国斯坦福大学院长奖、湖北省医学青年拔尖人才等。

目录
目录

1林奇综合征分子机制                1
2林奇综合征临床特征               27
3林奇综合征相关肿瘤病理            43
4错配修复蛋白免疫组织化学          51
5林奇综合征基因分析               65
6林奇综合征相关妇科恶性肿瘤        84
7林奇综合征相关泌尿系统恶性肿瘤     93
8林奇综合征筛查                  99
9林奇综合征患者结肠镜监测         109
10林奇综合征患者结直肠癌手术方式   121
11林奇综合征患者免疫治疗          134
12林奇综合征相关恶性肿瘤化学预防   141
13林奇综合征国际合作             152

内容摘要
本书由来自日本结直肠癌学会的NaohiroTomita教授主编,是一部介绍林奇综合征分子机制和当前临床实践的专著。
全书共13章,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林奇综合征的分子机制、临床特征、肿瘤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基因分析、相关妇科恶性肿瘤、相关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筛查、结肠镜监测、外科治疗、免疫治疗、化学预防和国际合作。
本书适合从事遗传性结直肠癌研究、诊疗工作的肿瘤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生殖医学等相关专业的医生、医技人员及研究人员参考阅读。

主编推荐
1.目前国内尚无专门介绍林奇综合征的学术专著,本书的引进翻译将弥补国内此类疾病研究报道的不足。 2.本书的翻译团队包括国内一流的结直肠癌研究学者、经验丰富的一线临床医师等,翻译阵容强大,学术水平高,此书的翻译出版将为国内同行提供重要参考。

精彩内容
林奇综合征(Lynchsyndrome,LS)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肿瘤综合征,以早发癌症,多发结直肠癌,以及结肠外多个器官(如子宫内膜、胃、小肠、尿道、胆道及卵巢等)癌症为临床特征。
林奇综合征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1913年密歇根大学的病理学家AldredS.Warthin教授发表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中报道了三个具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倾向的多发癌症家系。1966年,HenryT.Lynch教授进一步研究了这种综合征,此后癌症家族综合征的概念逐渐被全世界接受。
很多研究者开始探究这种综合征的分子机制,并于20世纪90年代,逐步认识到DNA复制过程相关的错配修复(MMR)系统可能与这类疾病的病因有关。
错配修复基因——MSH2、MLH1、MSH6和PMS2(主要通过在DNA复制过程中修正错配的碱基来保证基因组的稳定),以及相关基因EPCAM,被认为与林奇综合征的病因密切相关。
随着人们研究的逐渐深入,这种综合征的命名也发生了变化。这种综合征曾被称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 然而,该命名并不恰当,因为这种综合征的肿瘤发生于多个器官,而不局限于结直肠。其后这种由MMR系统的胚系缺陷导致的具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的遗传性肿瘤综合征被命名为“林奇综合征”,并被广泛使用。
该疾病目前采用的临床诊断标准为阿姆斯特丹标准Ⅰ及其后的阿姆斯特丹标准Ⅱ。然而,这些诊断标准存在相当大的局限性。据统计,采用阿姆斯特丹标准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筛查可能会漏诊一半的林奇综合征患者。因此,包括贝塞斯达指南在内的早前提出的这些标准,并不是诊断标准,而仅仅是林奇综合征的筛查工具。目前,不依赖于这些基于历史记录的标准的全面筛查,已经从各个方面体现了其临床价值。
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已经发布了针对这种遗传性疾病的几项指南。在日本,遗传性结直肠癌指南在2012年首次出版,并在2016年进行了修订,该修订版的英文版也随即出版。目前该指南正在进一步完善,日本指南修订版计划于2020年7月发布。它的英文版也在随后出版。
众所周知,我们目前正处于“基因组医学”时代。特别是在肿瘤领域,“肿瘤基因组医学”逐渐成为肿瘤诊断领域及肿瘤治疗领域的焦点。二代测序技术中的癌症基因组合检测为我们提供了寻找直接针对癌细胞中与躯体疾病相关的分子进行治疗的药物的机会。然而,在检查过程中,一些胚系突变可能作为所谓的次要发现被意外地检测到。重要的是,这些发现表明患有生殖系遗传疾病的个体可能同时患有遗传性肿瘤综合征。
在日本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很少有林奇综合征患者或MMR基因突变的患者得到准确诊断并且按照肿瘤高风险个体标准接受随访及监测。而以癌症基因组合检测为代表的全面基因组筛查预期可以将更多的病例筛检出来。
因此,未来对这种综合征的了解将越来越重要。
在《林奇综合征:分子机制及目前热点》的特别版本即将上线之际,我希望明确地呈现对林奇综合征这一重要问题的最新理解,因此,这本书选择了13个章节并邀请了相关领域的日本专家进行编写。这些专家中有胃肠外科医生、基础研究者、胃肠病学家、胃肠内镜医生、妇科医生、泌尿科医生、病理学家、癌症遗传学家和流行病学家。而参编者涵盖各个领域这一事实恰恰反映了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尤其是林奇综合征)的性质。
本书内容涵盖了目前最前沿的对这种疾病分子机制的研究,以及目前关于这种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诸多热点问题。
我希望本书中对林奇综合征的前沿评论将为读者提供某一方面的最新信息。
最后,我希望增加一条额外的重要信息。
大家知道,HenryT.Lynch教授于2019年6月2日逝世,享年91岁。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癌症遗传学先驱,还是一位敬业的临床医生,是我们所有人的好老师。Lynch教授多次访问日本,在日本的遗传性肿瘤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想把这本书献给已故的HenryT.Lynch教授。
NaohiroTomita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