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人传/世界名著经典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名人传/世界名著经典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1.19 3.2折 35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法国)罗曼·罗兰|译者:枕戈//龙红梅

出版社江苏文艺

ISBN9787539996783

出版时间2017-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5元

货号3760441

上书时间2024-05-27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思想家、文学家。他凭借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托夫》获得1913年法兰西学院文学奖,后因其“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与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而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他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把不同时期写就的三部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汇集成一册,题为《英雄传记》,也就是为我们今天所称道的世界衔己文学的典范之作《名人传》。

目录
序言  罗曼·罗兰的生命变奏(陶林)
第一部分  贝多芬传
  原序
  初版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贝多芬遗嘱
  书信集
第二部分  米开朗琪罗传
  原序
  上篇  战斗
  一、力
  二、力的崩裂
  三、绝望
  下篇  舍弃
  一、爱情
  二、信仰
  三、孤独
  尾声  死亡
  后记  这便是神圣的痛苦的生涯
第三部分  托尔斯泰传
  第一章  童年
  第二章  少年与青年时代
  第三章  从军
  第四章  早期创作:高加索山脉的故事
  第五章  塞瓦斯托波尔:战争和宗教
  第六章  圣彼得堡
  第七章  《家庭幸福》
  第八章  婚姻
  第九章  《安娜·卡列尼娜》
  第十章  危机
  第十一章  现实
  第十二章  艺术与良心
  第十三章  科学与艺术
  第十四章  艺术与理论:音乐
  第十五章  《复活》
  第十六章  宗教与政治
  第十七章  老年
  第十八章  尾声

内容摘要
《名人传》是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三位艺术大师的传记,也是罗曼·罗兰的经典作品,作者用朴实的文字记录了三位艺术巨人的生平事迹,将其坚强、勇敢、对艺术的热情、执着等高贵的品格传达给我们的读者,出版百余年来影响深远。

精彩内容
第一章他矮小胖墩,肩膀宽阔,腰围壮实,生来一副运动家的体格。一张宽阔的脸,面色红润,到晚年脸色才变得病态而略显蜡黄,尤其是冬天,当他独处室内而远离田野的时候。
他额头宽阔,棱角分明,乌黑的头发异常浓密,好似梳子从未在上面光临过,到处逆立,酷似“美杜莎头上的乱蛇”①。
他眼中蕴含着一股奇异的威力,所有初次见到他的人都为之震慑;但大多数人不能分辨他双瞳的颜色。因为在他褐色而悲壮的脸上,眼睛射出一道幽深的光,大家总以为是黑色的;其实却是灰蓝的。那眼睛平时细小而深陷,激动或愤怒的时候瞳孔就会奇异地放大,在眼眶中旋转,才奇妙而真实地反映出它们的思想。
通常,他的眼睛忧郁地向上凝视。他的鼻子扁而宽,像狮子的模样。他的嘴唇线条柔和而细腻,下唇微微向前凸出。牙床十分坚硬,似乎可以轻易磕破核桃。左边的下巴有一个深陷的小窝,使他的脸显得古怪而不对称。
“他的微笑很有魅力。”据英国钢琴家莫舍勒斯②说,“他的谈吐十分和蔼可亲,常常令人如沐春风。但另一方面,他的笑声却不那么让人愉快,粗野、
难听且声音短促。”——那是一种属于郁郁寡欢之人的笑。他通常表情忧郁,显示出“一种无可治疗的哀
伤”。1825年,雷斯塔伯①说看见“他温柔的眼睛闪烁着那呼之欲出的悲伤”时,他需要竭尽全力才能止住眼泪。一年以后,布劳恩·冯·布劳恩塔尔在一家酒店里与他偶遇,贝多芬坐在一个角落里,双眼紧闭,吸着一支长烟斗——这个习惯伴随到他临死前,且愈演愈烈。
一个朋友和他说话。他面带忧伤地微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一本小小的谈话手册,然后用聋子惯有的尖锐声音,让人家将要说的话写在本子上。——他的脸色时常突然变化,有时候是因为受到从天而降的灵感
的袭击;有时候在喧闹的街头,他的反应也会令行人大惑不解;有时候坐在钢琴前面,突然就能产生许多奇思妙想。“他脸上的肌肉突然隆起,血管膨胀;狂
野的眼睛变得更加恐怖;嘴唇颤抖着,就如同一个想要控制魔鬼却被魔鬼反噬的巫师一样。”尤利乌斯‘贝内迪克特说他无异于“李尔王”,也就是莎士比亚名剧中的人物。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科隆附近菜茵河畔的波恩大学城里,一所破旧屋子的阁
楼上。他出生于佛兰芒族②。贝多芬的父亲是一个目不识丁且懒惰无比的男高音歌手——一个“一无是处的废物”,并且严重酗酒。母亲是一个厨子的女儿,是一名女仆,初嫁男仆,夫死后改嫁贝多芬的父亲。
不像莫扎特那般幸运,贝多芬的童年凄惨,很少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对他而言,人生自始至终都是一
场悲惨而残酷的斗争。父亲发现了他的音乐天分后,将他当作神童一般炫耀吹嘘,以便成为自己赚钱的工具。从四岁开始,他就被整天钉在古钢琴前面,一练就是数小时,或和一架提琴绑在一起,孤独地封闭在家里,几乎被繁重的工作折磨死。尽管日复一日承受父亲如此暴虐的对待,少年贝多芬竟没有对艺术厌烦透顶,这也算万幸了。
他从小就为生计奔波,艰辛的生活给他蒙上了一
层忧郁的阴影。为了挣取每日果腹的面包,他不得不承担起超出他年龄的重荷,努力工作。十一岁,他加入剧院管弦乐队;十三岁,他成为教堂唱诗班的风琴手。1787年,他敬爱的母亲不幸离他而去。“她对我那么慈爱,让我眷恋如此之深,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噢!当我亲切呼唤母亲那甜蜜的名字时,如若她的在天之灵也能听见的话,那我将是多么幸福!”①她死于肺结核;贝多芬以为自己也染上同样的病。他常常忍受病痛的折磨,然而比病魔更残酷的,是那无尽的忧郁和绝望。
实际上,他十七岁的时候就成了一家之主,开始担负两个弟弟的学费;他不得不羞愧地请求父亲退休,由他接管父亲的养老金,因为父亲只知道酗酒,而这将挥霍掉那仅有的一点钱。这些悲惨的经历在他心里刻下了深深的创伤。
幸运的是,波恩的一户人家对他抱以深切的同情和怜悯,并施以援手。那就是贝多芬一生都无比珍视的布鲁宁一家。温柔可爱的埃里诺尔·冯·布鲁宁比他小两岁。他教她音乐,而她引领他步入诗歌的殿堂
。她是他童年的亲密伴侣;也许他们之间曾有过一段温柔缠绵的爱恋之情。后来埃里诺尔嫁给了瓦格勒医生,而他也成为贝多芬的知己之一;一直到晚年,他们之间一直保持着恬静深厚的友谊,这从瓦格勒、埃里诺尔和贝多芬三人彼此的书信中可以看出来。当这三人晚年的时候,他们之间的友情愈发醇厚动人,内心里依然涌动着年轻时的温暖和激情。贝多芬还有一
位可靠的良师益友,就是他的音乐导师克里斯蒂安·古特劳·涅夫:他的高风亮节、宽阔胸怀、渊博学识和艺术眼光,都给贝多芬留下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尽管贝多芬的童年如此悲惨,但他对生他养他的那个地方,自始至终怀有一种温柔而忧伤的记忆。尽管他不得不离开波恩,几乎终身都住在浮华轻佻的维也纳都市,在枯燥乏味的近郊,他却从未忘却美丽而气势恢弘的莱茵河,那庄严的父性的大河,他常称之为“我们的父亲莱茵”。的确,它富有悲天悯人的性格,是那样生动,仿佛一颗巨大的灵魂,无数的思想与力量在其中翻滚,最后滔滔而去;而莱茵河流域中,也没有哪个地方比绿树成荫、鲜花簇拥的波恩,更美丽、更雄壮、更温柔的了。
在那里,贝多芬度过了他最初的二十年;那里,形成了他少年时代的梦境——一望无际的田野一直蔓延到水岸边,雾气袅袅地笼罩在白杨上,丛密的灌木、细柳和果树,把根须浸在清澈而湍急的水流里,——还有村落、教堂、墓园,懒洋洋地睁着好奇的眼睛俯视两岸,——远远的,蓝色的七峰在天空映出苍茫的侧影,那些庄严而悠久、古老而残破的城堡,在这样震撼的背景下显出梦幻般的轮廓。
他的心,永远忠诚于生他养他的美丽故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梦想着重回故园,却不能如愿。“我的故乡,那生我的迷人的地方,在我眼前始终是那样美丽,那样明亮鲜活,和我离开它时毫无两样。”P8-11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