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夜探秘/徐仁修荒野游踪写给大自然的情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1.24
5.4折
¥
39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徐仁修|摄影:徐仁修
出版社北京大学
ISBN9787301241455
出版时间2014-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9元
货号2935872
上书时间2024-05-2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徐仁修,台湾著名生态探险家、作家、摄影家和音乐家。1946年生于新竹,在美丽的芎林乡村度过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童年生活,15岁开始野外游历。大学毕业后,从事过八年农业专家的工作。此后,他抛弃世俗名利,深入台湾地区的高山深谷探险,并走向岛外探险旅行,足迹遍及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缅甸、老挝金三角地区,尼加拉瓜,美国西部国家公园,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巴西亚马逊河,非洲和中国大陆。徐仁修的作品文笔优美,富含对人文与土地的思考,配以摄影和真实的蛮荒经历,畅销台湾及海外华人群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多次获得各类大奖,如,台湾出版界最高奖——吴三连文学奖、金鼎奖(摄影金鼎奖、金鼎好书推荐)、吴鲁芹散文奖、《联合报》每周新书金榜、《联合报》小说奖等。
目录
总序
缘起
夏夜小溪
垦丁仲夏夜
疏林
雨后
季风林
社顶公园
夏夜密林
内容摘要
仲夏夜的大自然因为光线不足而显得神秘甚至有些恐怖,素有“鹰眼”之称的徐仁修却有意探索夏夜丰饶的秘密,他经常在夏夜的山林荒野间进行观察,乐而忘返,并用双耳补充夜间双眼的不足,终于获得了自然丰厚的回报。《仲夏夜探秘》以诗意的笔调描述了作者在荒野大地上的“诗意的奔走”,写出了作者仲夏夜漫游在山林间的趣事与深刻的感动。
我们的时代,科技进步在昂视阔步地引领人类前行之时也导致了自然的退隐和个体感觉能力的日渐萎缩。徐仁修以“大自然情人”的灵性探寻仲夏夜荒野的奥秘,恢复了现代人感觉的丰富性和细腻性。因此,这本可读可赏的隽永之书可以说代表了现代人回归自然、恢复日渐退化的自然潜能的某种努力。
精彩内容
许久没下雨了,小溪的流水低落了许多.在石块间安静地流着,不再像梅雨期间那样,淙淙而下,盛气凌人。
我在仲夏夜里,沿着一道岸树蓊郁的小溪往上游溯去。这儿我在大白天里刚来过,现在来则想探知这条原始,阴沉的溪流,活动于夜间和日间的生物有何不同。
记得白天里,刚涉入这条地处幽深的小溪时,我那仍未十分适应阴暗的眼睛,却被穿树而下的几道光束中一闪而逝的金属光泽所吸引。后来发现是许多被我惊起的豆娘,飞舞穿越光柱.那情景就像看见了吉光片羽,教人难忘。
此刻,这些豆娘全无声无息地停在小枯枝端或挂
在下垂的叶尖上。在这里它们可以安然人梦,因为这些小枯枝、小叶片无法支撑豆娘的夜行天敌,像树蛙,蜥蝎、巢鼠等来袭。
继豆娘之后,被我惊起的是正在湿石上吸水的灯蛾,它们纷纷朝我的手电筒飞来,展示飞蛾扑火的天性。
我赶忙将手电筒压低,远离脸孔。免得飞蛾撞人眼睛。
两年前,我跟一位名叫巴布的美国自然学家在高雄六龟的山里工作,我摄影,他则负责采集蛾的标本。有一夜,他正在大型的诱捕蛾灯前,搜集各种被诱飞来的蛾类.可能是眼镜反光的关系,把只笨蛾诱了过来。突然一只蛾扑向他的眼睛,不幸那是只有毒的枯叶蛾,正好把毛刺人他眼睑。结果整个眼眶肿了起来,巴布足足当了七天的独眼龙。
蝴蝶吸水我们都见过,尤其是风蝶类,常常群聚吸取泥泞中的水,这主要是为了要从水中摄取钠。因此,聪明的捕蝶人就利用人尿中含有很多钠的特性,把尿洒在河边的湿地上,将成群闻尿而聚集吸水的蝴蝶一网擒获。
至于蛾类吸水的目的大概也没什么不同吧!它们吸水的情形也很类似,都是一面吸一面洒。在灯光下,我可以看见吸水的蛾,尾部每隔十几秒钟就喷出一
道短水柱。
吸水的蛾大都是灯蛾类,我不知道其他蛾种是否也有吸水的习性。另外我在水边也见到一只魔目夜蛾,但不敢确定它是否也吸水,或许在我见着它时,它已吸得饱足而正在作茶余饭后的休憩。
魔目夜蛾的样子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吓人,既华丽又恐怖!一对又圆又大的眼型花纹,像极了魔鬼睁大铜铃般的眼睛,再配上一张大嘴巴,一副魔鬼造型,的确能达到吓退敌人的目的。
魔目夜蛾白天大都藏匿在阴暗的草丛里,是一种不易拍摄到的蛾类。但是,现在它借着黑夜掩护,大摇大摆地坐在冷饮台上。任君摄取镜头,得宋全不费工夫!水边的一些石块上,有几只狩猎蜘蛛埋伏在那里,这些不会织网的蜘蛛,完全靠伏击猎取食物。看来它们的成绩也不错,有的已经在享受大餐了,菜肴正是吸水的灯蛾。
狩猎蜘蛛虽然没有织网的功夫,却有凌波渡水的轻功,紧急时还可潜藏入水。
往上行去,我发现几只褐树蛙也分别埋伏在水边的大石上,等候晚餐上桌。当然,这还得看它埋伏位置的好坏,以及运气好否。也许飞来一只肥蛾.也许要挨饿一整天……褐树蛙的体色变化很大,从土灰、淡褐到褐红,甚至黄色,每每随着环境而改变.这使它拥有良好的保护色,不致被天敌发现而成了敌人的晚餐,也不致让猎物发现它,而错失了一顿晚餐。但大部分求偶期
的雄褐树蛙为金黄色,雌的为红棕色。
褐树蛙的体色曾使一位当小学老师的朋友闹了个小笑话。有一次,他指着一只肤色鲜黄的褐树蛙说:“大家看!石头上有一只‘青’蛙!”学生们看见那只“黄”蛙后,都不约而同地把视线从蛙身上转到老师脸上,他们一致认为老师的色盲未免太离谱了!在这夜晚的小溪中,我也见到了体型硕大的斯文豪氏赤蛙。台湾人称它为“石蛙”,缘于它大多出现在溪中的大石块或岩壁上。它的鼻子较前突,所以也
被称为“尖鼻赤蛙”。
斯文豪氏赤蛙是除了树蛙科之外,唯一脚趾下长有吸盘的赤蛙类,这吸盘可以让它吸附在石壁、岩壁
上而不致跌落。
P7-1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