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修鞋匠到铁裁缝(一位劳模父亲的故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从修鞋匠到铁裁缝(一位劳模父亲的故事)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0.11 3.1折 33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安谅|责编:郝玮刚//蔡央扬//程慧敏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

ISBN9787550037045

出版时间2020-0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3元

货号30838410

上书时间2024-05-26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安谅,本名闵师林,另有笔名明人等。1960年代生人,生于上海。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嗜爱文学,善于哲思,业余笔耕不辍,对散文、小说、诗歌、话剧、音乐剧等均有涉猎。二十多前开始在著名报刊开设专栏十余个,出版专著十余本。著有“明人系列”(小说、随笔等两集),“青春轨迹系列”(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四集),“寻找系列”(散文四集、话剧),“沙枣花香系列”(诗歌、散文等两集,话剧、音乐剧等)等。数十篇作品获全国文学奖或被选入全国年度排行榜。

目录
父亲往事
父亲是“沪一代”
父亲的工匠心
父亲的君子兰
父亲的狮子头
朝开暮落的木槿花
父亲的居所
鲜美的鸡汤
人生首单“心事重重”
父亲的老照片
一个硬汉的眼泪
父亲的“格言”
父亲的兄弟情谊
老劳模的艺术细胞
浴事
父亲与阳台
父亲的礼物
好脾性的上海男人
父亲的“拿手美食”
爱管闲事的老劳模
永远的愧疚
父爱如山似水
冬至情怀
过年的味道
又到高考时
父亲,天堂冷吗?
我就是您的礼物
好好生活,就是感恩
附1
思念片羽
父亲的君子兰
冬至
父亲的奖章
父爱
盆景(散文诗)
父亲
清明
梦见父亲
梦父亲
有的爱
父亲邀我喝酒
附2
父亲是原型
炒螺蛳
栀子花香
附3:父亲年表
附4:作者对父亲的致悼词


内容摘要
 书中作者用最真挚的笔触为他眼中的父亲画像:一位勇敢、敬业、正直、热情、富有艺术修养的老劳模。
14岁时,他就趴在火车顶上来到上海闯荡;他常常在半夜离家去抢修抓斗;他挺身而出阻止了一场械斗的发生
;他教导作者,“人要管点闲事”;他养得一手好兰花。
就是这样的人,却要在遭遇多年病痛折磨后,过早地离开人世。
为什么痛苦偏偏降临在一个纯粹的好人身上?为什么无罪的人要遭受惩罚?上天真的公正吗?每一个读过本书的人,都不禁要发出这样的诘问。

精彩内容
 父亲是“沪一代”好多年前,我借用新疆的说法,写了一篇题为《真情“沪二代”》的故事,发表在《新民晚报》上。毫不夸张地说,对“沪一代”“沪二代”,之前从无如此表述,之后,在不同场所渐渐有所耳闻了。我的父亲就是我心目中的“沪一代”,也是我感恩不尽、学无止境的真正的“父一代”。听父亲生前说过,他是年幼时趴着小火车顶,带有逃难的性质,从扬州乡下,来到大上海的。我在父亲故世之后,曾多次扫墓祭祖。但每次都来去匆匆,父亲一辈的老人也大都作古,我只是只言片语地获得一些有关家族和父亲的往事。我也曾无数次地想象,父亲当年从这个江
都仙女镇闵伙村出发,到扬州火车站几十里地,是怎么走过去的。悄悄进入火车站,偷偷爬上这奔向上海的小火车(感觉应该还是小货车),在顶上差不多快一整天了,这又是怎么熬过来的?
那年他14岁。我14岁时,无忧无虑地念初中了。早晨,父母让我洗漱好,穿戴整齐,喝了泡饭,带上一副大饼
油条,去不远的学校窗明几净的课堂上课了。我从未见过一面的爷爷那时病故了。父亲和比他大不了几岁的伯伯,不愿在家饿肚子了,他们辞别了我奶奶,要去闯荡一番。
在火车顶上,他们紧紧攥着车顶上的铁条,几乎不敢动弹。小火车速度显然不算太快,但顶上狭小、滑溜,稍不留神就可能滚落下来。过隧道时,就得全身紧贴车顶,丝毫不敢抬头。车进站时,还得做如此姿态,不然,被发现了,就半途而废了。
我去老家那年,沪宁高速和到江都的高速公路已贯通,小车坐了不到3小时,身子仍觉疲乏。这小火车顶上的滋味,我怕是难以体会的。
也不知道是什么季节,有无风雨。即便是风和日丽的日子,这趟车顶上的旅行,也不啻是一场人生的冒险。这“沪一代”“父一代”的艰辛困苦,应该由此可见一斑的。
父亲进城了。此时身无分文,举目无亲。那时正是国民党执政的年代,时局混乱,世事茫然,未来令人忧心忡忡。父亲站在这泥沙俱下的黄浦江边上,前景犹如江面上腾起的云雾,也是一片迷蒙的。而少年的丧父之痛,是深重的,如同天塌地陷,彻头彻尾的。我也无法揣摩父亲那时的心境。简单用一个悲凉的字眼,也不可能准确地概括他的情感。因为,父亲也就是从那时开始,艰苦创业,辛劳持家,一步一个脚印成就了那个年代的光荣业绩,把男子汉的精神,写在了这座城市。毋庸置疑,一股少年壮志不言愁的豪气,一定也曾回荡在他的胸中。
“沪一代”是真正不容易的一代。我周遭许多人,有的是老祖宗就是老上海了,有的也可以称为“老土地”了,哪个年代的先辈来的,都无从查询了。我也见过许多像我这样的“沪二代”,父辈们不听命、不屈服于天地的束
缚和生活的穷困,他们走出来了,无所依靠,开天辟地。
向往美好的生活,从来都是大写的人的追求。
十多年前,我曾写过一首诗,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朝花》副刊上,里面有一段:“趴在小火车顶上/随着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