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经典·乱世中的坚守:孔子与《论语》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8.62
3.7折
¥
7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高益民 著
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ISBN9787514844832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31124158
上书时间2024-05-2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高益民: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比较教育、教育管理等领域的研究,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秘书长。
目录
“轴心时代”的大师
乱世中的少年
百折不回的一生
学习的快乐
孔门的弟子
“半部《论语》治天下”
做一个君子
也是真性情
孔子之后的“孔子”
后记
内容摘要
丛书介绍:策划编写这套读懂经典丛书,旨在为中国青少年读者提供一个涉及世界文学、社会科学、自然科普等领域的经典作品的学习平台,通过阅读的形式从小培育新一代青少年的人文素养和生命品格。同时,希望将这套丛书打造为一座跨越历史长河的时空桥梁,帮助青少年读者直接站到这些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文学家、科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面前,一起重温他们生活经历的某一阶段,以期读懂这些人类历史上(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读懂他们的作品,读懂他们所身处的那段人类社会(中国社会)历史阶段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并最终引导青少年读者们深入思考人生价值、追求目标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联系,为树立终身的人文精神观念打下最初的基础。
本书介绍:学习传统文化,不是为了让我们回到过去,而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民族的过去,并在此基础上用我们重新发现的文化瑰宝,去丰富和滋养我们的现代生活,让它们成为我们走向美好未来的助力。今天我们学习孔子以及承载了他思想的《论语》,同样也不是为了让大家回到春秋时代,而是要把孔子思想中超越时代的部分融入我们当今的生活。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挖掘出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那么“传统文化”就变成了“文化传统”,也就是说,传统文化得到了我们的传承和发扬。
精彩内容
大约300万年以前人类就诞生了,可在绝大部分的时间里,人类都生活在极其蒙昧的状态中。文字更是大约6000年前才出现,也就是说,有文字的时期仅占了整个人类史的千分之二,可见
文明的历史有多么短暂!
在世界上不同的地方,有很多远古时期人类留下的遗迹,不同文明出现的时间有先有后,具体的特点也有所不同。比如,人类的文字最早出现在中东,叫作“楔形文字”,比中国的甲骨文要早将近2000年。但通过不同的人类遗迹可以发现一
些共同的规律。例如,人类一般都是先进入母系氏族社会——也就是女性在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再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然后出现了国家。
后来,又出现一个非常奇妙的现象。那就是从公元前600年到公元前300年的300年间,在世界各地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一大批人类的精神导师,这些伟大人物包括中国的老子(约公元前571年一公元前471年)、
孔子(公元前551年一公元前479年),印度的释迦牟
尼(公元前565年一公元前486年※),希腊的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一公元前599年)、柏拉图(公元前427年一公元前547年)、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584年一公元前522年)等人。那时候人类的活动范围非常有限,也没有先进和发达的通信手段,这些大师们肯定不会知道彼此的存在,更难有相互影响和相互学习。那么,他们怎么会同时涌现出来了呢?
也许这只是一种巧合吧。发现这一现象的人是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KarlTheodorJaspers,1885—1969),他还给这一人类文明的重大突破期起了一个名字,叫作“轴心时代”(theAxialPeriod)。
我们这本书要讲的就是“轴心时代”里一位重要的人物——孔子。
既然“轴心时代”群星璀
璨,那么我们在开讲孔子之前,不妨先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个时代的其他几位大师。
中土的智者与孔子同时代的伟大精神导师首推老子。老子本名李耳,也叫老聃,字伯阳,“老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
关于老子的记载非常之少,很多有关他的说法互相矛盾,可以说是一笔糊涂账,所以我们对老子生平了解得极为有限。有人说他出生
在河南的鹿邑,但也有人说他出生在安徽的涡阳。一种说法是他生于公元前571年,卒于公元前471年,如果这个说法没有问题,那他整整活了100岁。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说老子可能活了160多岁,也可能活了200多岁
。但也有人说根本不知道他最后是哪一年死的,因为传说老子晚年骑着青牛西行,出了函谷关就消失不见了。
如果老子确实生于公元前571年,那他比孔子整整大20岁。很多文献都提到孔子见过老子,并向他请教过问题。
老子生活的朝代是周朝。周朝实行分封制,也叫封
建制。周王自称天子,把土
地分封给王室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裔,被分封土
地的这些人就称诸侯,诸侯的领地就是诸侯国,那时候叫作“邦”。据说,起初周朝有800多个诸侯国。诸侯再把自己领地中的一部分分封
给卿大夫,卿大夫还可以继续往下分给士。周天子并不具体管理各个诸侯国的内部事务,也就是说诸侯在封地内有比较高的自主权。但按照规定,诸侯要听命于周天子,为周天子镇守疆土,向周天子缴纳贡赋,需要时要
跟随周天子打仗,还要履行朝觐述职的义务。
到了老子生活的时代,诸侯国势力大增,周天子渐渐失去了对他们的控制。终于一件具有象征意义的事发生了,那就是楚王“问鼎中原”。鼎是一种烹煮东西的器物,古代国家通常会铸造一个精美的大鼎作为立国的重器。传说禹曾经铸了九个鼎(就是“一言九鼎”的那个“九鼎”),传了夏、商、周三代。作为政权的象征,鼎只有天子才能铸造和保管。
可是后来作为诸侯国的楚国扩张迅速,将势力范围发展至南到云南、北到黄河,所
以楚国的国君楚庄王已经不把当时的天子周定王看在眼
里,竟然把大军派到国都附近的洛水,向周定王示威。
于是周定王便派了使者前去“慰问”,说是“慰问”,其实是安抚和谈判。谈判时,楚庄王竞狂妄地问使者:“王室的鼎有多大?多重?”一
个根本没资格拥有鼎的人过问鼎的事,明显是犯上,是要夺权,传递出的信息是“我准备灭周自立了”。所以,“问鼎”一词后来就成了图谋夺取政权的代名词。这件事发生在老子出生30多年前,可见当时已经是周室衰败、群雄并起的局面了。
老子很聪慧,善于学习和思考,曾在周朝做过管理藏书和文物的官员,可见他是个很有学问的人。在王室颓靡、诸侯纷争的局势下,他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更为深刻了。晚年时,老子离开了国都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
),来到了函谷关(今河南省灵宝市)。函谷关的关令叫尹喜,他在热情款待之后对老子说:“您即将隐而不见了,能不能请您为我们写本书呢?”也许是尹喜的话打动了老子,老子于是写下了5000字的《道德经》,这本书又叫《老子》或《五千言》。P1-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