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如果有一颗心是自由的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3.74 3.1折 45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鲁彬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59618832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45元

货号30416047

上书时间2024-05-26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鲁彬中央电视台记者本科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清华大学研究生在读北京市东城区青联委员中央民族大学新闻学(藏语基地班)业界导师代表作11集新闻专题节目《北京新机场征地拆迁记》,曾获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主题报道一等奖、中央电视台地方记者部年度最佳节目。

目录
NO.1  以梦为马,自由的人生不设限
002  /  学会勇敢地做自己
006  /  当机会不属于我的时候
010  /  你所做的一切都会给你回馈
015  /  努力就是最好的捷径
020  /  不顾一切和坚持到底
026  /  我喜欢那个努力的自己
030  /  别让自己变成你厌恶的人
034  /  你随时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
038  /  做好眼前事,平静等待一切发生

NO.2  你有自由成为你想成为的人,过你想过的生活
044  /  老树:眼前两碗米饭,心中一粒飞鸿
049  /  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
055  /  人生需要穿越一些恐惧和未知
061  /  让爱滋生,让爱蔓延
076  /  一个名叫太阳的村
082  /  沙包爸爸
086  /  去过更体面的生活
091  /  生活会给予你所有的答案
094  /  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
100  /  去过多彩的生活
104  /  爱美的女人或许更努力
108  /  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NO.3  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成为自己
114 /  先别放弃,坚持下去
120  /  没有白走的路
124  /  谁也没有你想象的脆弱
127 /  不怕争执,就怕不坦诚
131  /  这世界不总是那么温情脉脉
135  /  感觉自己好勇敢
139  /  完成胜于完美
143  /  你能依靠的只有你自己
146  /  坚持下去,就会浴火重生
151  /  沉默的时光,会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NO.4  如果心不是自由的,哪里都是牢笼
150  /  这一生,我们为自己而活
160  /  不做预设,邂逅美好
166  /  尽可能改变自己能改变的
182  /  记得要微笑
186  /  不易是因为你夸饰着不易
190  /  让内心强大到像浑蛋一样
1193  /  让爱学会成全和自由
196  /  慢慢来,会比较快
201  /  三十岁的前一天和后一天没有区别

NO.5  去自由地生活,自由地爱,自由地写
206  /  我们要做的只是去做
210  /  井下的两小时
214  /  我只是想跳就跳了
220  /  我终究找回了自己
228  /  需要告别的时候,勇敢一些
231  /  拥抱自由的最好方式
233  /  我治愈了自己的“抑郁症”
236  /  心是开放的,才能够接纳更多
240  /  把自己交给自己
242  /  相信文字的力量
246  /  想找回那个曾经的自己
249  /  善良,选一种温暖的方式
252  /  拒绝执念太深的人生
255  /  如实,做回天然的自己
260  /  我不想改变世界,我只想温暖你

内容摘要
多少人努力合群,人群中却倍感空虚;多少人心向远方,却一直原地徘徊;多少人渴望出众,却将自己囚在庸常之中;拥有一颗自由的心,人生才能绚丽突围!
……本书是央视才女记者王鲁彬的首部随笔集,她用一篇篇的文章,回顾和梳理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经历,以及她对这些经历的感受和思索。该书自始至终以自由主题贯穿,作者认为,自由就是勇敢追逐梦想,不给人生设限,坦然诚实地面对自己。自由永远是自己创造的,而不是别人给你的。拥有一颗自由的心,才能抵达更远的地方,才能抵达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
阅读这本书,我们能够感受到在时光中穿行时的孤独、迷茫和坚定……

精彩内容
学会勇敢地做自己人什么时候都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或者在现阶段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再或者自己究竟适合什么,真的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不要太在意表面的繁华。
你的心应该是自由的,你应该了解自己。
我似乎太早地有了成年人的问题,也许每个少年或多或少也有类似问题,但我尤甚。
高中的时候,我进入了由学霸组成的“尖子班”,优越感十足,父母单位的同事、以前的同学都对我刮目相看,赞赏有加:结识了一群优秀的同学,受教于当地最牛的老师们。
然而,我却收获了人生中一段扭曲但受益无穷的经历。
我的班很牛,由全市中考前五十名的学生组成,更“牛”的在于它采用淘汰制,不知道是谁发明了这种既聪明又变态的方式,也就是每学期都会对全班成绩大排名,末位淘汰。
这对于成绩永远处在中游的我来说,实在是一种煎熬。
有一个老师跟我说“恐惧,是一个人最大的动力”,好,我相信也许是,但这种恐惧真的会让人感到极为不适,更会导致一个人忘记做这件事情的真正目的。
所以,我感觉高一一整年都处在一种害怕被淘汰的恐惧中,害怕失去那种优越感,害怕让父母失望,害怕失败。
恐惧让我不再有曾经快乐学习的感觉,让我不再举重若轻,更不会让我重新名列前茅,而是让我步履沉重,如惊弓之鸟,也许怪我智商不够高或者给了自己太大压力。
后来,陆续就有末位的同学离开了,我无法想象他们从刚考进尖子班到灰溜溜出局的心情变化,我到想都不敢想。
于是我拼了命地学习,心中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不能离开。
到了高二,要开始分班了,尖子班自动变化为理科班,一些排在末位的同学正好借着文理分科的旗号选择了文科班,顺理成章地离开了我们班,而不是因为淘汰的名义;也还有一些人因为真的喜欢文科离开了,但不能否认的是,确实没有成绩特别好的同学离开,离开的都是成绩中等偏后的。
我在纠结之后选择留下,一方面是因为这种优越感和恐惧感,我不想被别人认为是被迫出局;另一方面,我愚蠢地想要证明自己学理科照样也可以。
而我心里明明知道选择文科我的优势会更明显,从感兴趣的角度也更喜欢文科,但我就是做了一个这样的可怕的决定。
所以,在之后的一两年时间里,我每天都在质疑我学物理和化学的目的何在,因为从很早开始,我的理想就很清晰,就是当一名记者,我想不通学数理化对于今后当记者有怎样的帮助,但是我又不得不去好好学习,不得不留在这里,只为证明我可以。
而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拼不过成绩我就开始拼其他:当学生会主席,参加各种比赛,代表学校上电视……算是学校的风云人物。
这些活动都锻炼了我与人沟通的能力,帮助我形成了大大方方的性格,但是我不否认我也确实有些迷失,我觉得书呆子有什么用,多参加这些活动才是荣耀的事情。
但我心里会发虚,虽然荣耀傍身,看着老在中游飘荡的成绩,在想理想的大学是否越来越遥不可及,曾经许下的考进清华北大的愿望是否不再现实。
更可怕的是,我发现在高三竞争进入白热化的时候,一种心理战在悄然发生,不只是我。很多同学都表现出了一些奇妙的变化,比如明明很刻苦却说自己没怎么学,让别人放松警惕;而那些并没有怎么学的,却力图让别人觉得他们努力了,他们或许会杀出重围,以此给别人造成心理上的震慑。
而我,是明明不想学,还在死撑着;明明觉得文科好,还在死撑着。
高考那年,我没有落榜,因为我依然是学霸,但是我的成绩跟我期待的相去甚远,我没有考上最理想的大学,连稍微次之的都没有。而那些曾经成绩远不如我,但毅然选择了文科的同学,却考上了北大、人大。
怪谁呢?怪自己,只是因为顾及周围人的眼光,而选择了我并不喜欢的科类;只是因为顾及周围人的眼光,跟自己瞎较劲。
所以从那以后,我开始不那么在意周围人的眼光了,别人的眼光其实与我无关,我要搞清楚的是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然后听从自己的内心,做出自己的选择。
漫长时光中,陪你时间最长的只有自己。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