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敏文集(文论卷上中下)(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郑敏文集(文论卷上中下)(精)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93.46 5.3折 17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郑敏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3134861

出版时间2012-09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78元

货号2403533

上书时间2024-05-26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英美诗歌戏剧研究》
写在前面
意象派诗的创新、局限及对现代派诗的影响
诗的内在结构——兼论诗与散文的区别
英美诗创作中的物我关系
英国浪漫主义大诗人华兹华斯的再评价
诗的魅力的来源
探索与寻找: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美诗歌的一些变化
凯撒大帝——一颗多截面的钻石
《李尔王》的象征意义
    《结构—解构视角:语言·文化·评论》
前言:从结构观走向解构观的必然性
第一部分  走进解构思维
引言
解构主义与文学批评
自由与深渊:德里达的两难
知其不可而为之:德里达寻找自由
两种文学史观:玄学的和解构的
解构思维与文化传统
第二部分  解构语言观
引言
语言观念必须革新:重新认识汉语的审美功能与诗意价值
世纪末的回顾:汉语语言变革与中国新诗创作
关于《如何评价“五四”白话文运动》之商榷
汉字与解构阅读
20世纪围绕语言之争:结构与解构
语言符号的滑动与民族无意识
一场关系到21世纪中华文化发展的讨论:如何评价汉语及汉字的价值
第三部分  解构评论
引言
20世纪中国文学评论与西方解构思维的撞击
何谓“中国新保守主义”
从对抗到多元——谈弗·杰姆逊学术思想的新变化
保罗·迪曼的解构观与影片《红高粱》
评论之评论——谈朱大可的“迷津”
漫谈中华文化传统的革新与继承
文化·政治·语言三者关系之我见
学术讨论与政治文化情结
    《诗歌与哲学是近邻一结构一解构诗论》
前言
第一编结构与诗
诗人与矛盾
不可竭尽的魅力
第二编走进庞德、艾略特时代
庞德,现代派诗歌的爆破手
从《荒原》看艾略特的诗艺
第三编后现代诗歌的到来
诗与后现代
威廉斯与诗歌后现代主义
美国当代诗与写现实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与《反风气论》
约翰·阿胥伯莱,今天的艾略特?
读者想像力的流动——谈几种美国当代诗的阅读问题
罗伯特·布莱三首诗的赏析
约翰·阿胥伯莱三首诗的赏析
诗歌与科学:20世纪末重读雪莱《诗辩》的震动与困惑
又听到布谷声——谈王佐良先生的《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史》
第四编关于当代汉语诗
回顾中国现代主义新诗的发展,并谈当前先锋派新诗创作
诗歌与文化——诗歌·文化·语言(上)
诗歌与文化——诗歌·文化·语言(下)  
我们的新诗遇到了什么问题?
足迹和镜子——今天新诗创作和评论的需要
自欺的“光明”与自溺的“黑暗”
诗人必须自救
探索当代诗风——我心目中的好诗
中国诗歌的古典与现代
新诗百年探索与后新诗潮
试论汉诗的某些传统艺术特点——新诗能向古典诗歌学些什么?
胡“涂”篇
写在诗歌转折点之前——一次祝愿与呼吁
跟着历史的脚步长跑而来
梁秉钧的诗
女性诗歌:解放的幻梦
读蓉子诗所想到的
辛之与九叶集
第五编诗歌与我
天外的召唤和深渊的探险
我的爱丽丝
诗和生命
关于《渴望:一只雄狮》
读郑敏的组诗《诗人与死》
遮蔽与差异——答王伟明先生十二问
诗歌与哲学是近邻——关于我自己
诗歌自传(一):闷葫芦之旅
诗歌自传(二):小传
    《思维·文化·诗学》
诗、哲理和我
上编思维与文化
“迪菲昂斯”(Differance)——解构理论冰山之一角
对21世纪中华文化建设的期待
教育与跨学科思维
历史时刻:中华文化传统的复兴与教育改革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学应否关注世界文化与文学理论的发展
中华文化传统的继承:一个老问题的新状况
解构主义在今天
解构主义是否已过时?
从汉字思维到汉语文化的复兴
全球化与文化传统的复兴
传统流失与外国文学影响
是时候了:汉语必须找回它自己
在物质丰富与精神境界间的平衡——论当前人文学科改革的迫切与方向
下编诗学
一、新诗的反思
中国新诗八十年反思
关于中国新诗能向古典诗歌学些什么
时代与诗歌创作
今天新诗应当追求什么?
对21世纪文学阐释理论的希望:“心的回归”
新诗与传统
企图冲击新诗的几股思潮
关于汉语新诗与其诗学传统十问
二、诗论
诗与朦胧
诗与悟性
一种新诗:世纪末迷人的疯狂
诗歌与文化
创作与艺术转换——关于我的创作历程
传统中写新诗
诗与历史
我看中国新诗
诗人到死诗方尽
全球化时代的诗人
三、访谈
新诗究竟有没有传统?——与吴思敬先生谈诗
郑敏先生访谈录
探求新诗内在的语言规律——与李青松先生谈诗
郑敏访谈录
附录
文化的问题——走近郑敏先生
作者简历
    集外篇
“千万只布谷鸟在歌唱”——读《新人新作小辑》
诗的高层建筑
致牛汉
忆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哲学”课
女性诗歌研讨会后想到的问题
重建传统意识与新诗走向成熟
诗歌审美经验
我在这里找回了文学第二生命
九叶出版二十周年讲话
忆冯至吾师——重读《十四行集》
关于新诗传统的对话
关于诗歌传统
《金黄的稻束》和它的诞生
面对全球化:给五千年中华文化传统以当代的解读
诗与诗的形式美
我与诗
新世纪回顾结构与解构型思维的发展
20世纪40年代的一代诗人与中国新诗——为穆旦诗歌纪念会而写
再读穆旦
中国新诗与汉语
哲学是诗歌的近邻——郑敏访谈
新诗面对的问题
屠岸的十四行诗
    附录
郑敏年表
后记

内容摘要
 章燕主编的《郑敏文集(文论卷上中下)(精)》内容简介:郑敏的诗歌理论著作,偏重内心沉思,凝结着她丰富的诗歌创作实践,贯穿着对宇宙、自然和人的哲学思考,力图把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与西方诗歌的现代意识交织在一起,《郑敏文集(文论卷上中下)(精)》是中国新诗理论建设的重要成果。

精彩内容
 意象派诗的创新、 局限及对现代派诗的影响造成文学各种流派的许多因素之一就是艺术观中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现实主义的艺术观是通过艺术来反映客观世界。人的思想意识是一面镜子,诗人举着这面镜子,让自然中的美丑善恶都照照镜子。莎士比亚也许可以算是文艺复兴时期较早正式提出这种艺术观的人之一。他通过《哈姆雷特》对演员们的演技进行辅导,说出了这个观点。在这种现实主义的艺术观中,客观
世界是表达的对象,主观只是用来表达客观的媒介。乔叟虽然生在莎士比亚之前,他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及莎士比亚的戏剧都是这类给自然照镜子的典型作品。
到了19世纪,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工业革命给人们带来了激荡的生
活。革命的情怀高涨,富有时代感的诗人心中充满强烈的反抗情绪,诗人自己的主观世界中也波涛汹涌:有对理想的追求,有对现实的不满。这样就使诗人产生了在诗中申诉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愿望,因此就产生了浪漫主义的艺术观。这种艺术观以申诉主观世界中的激情、痛苦和渴望为艺术的主要目的。无论诗人写抒情小诗也好,神话诗剧也好,目的都在写主观精神世界的感
受。雪莱在《印地安小夜曲》中描写当爱情强烈地冲击他时的感受,他喊道:“让我死去!昏倒!我虚弱无力!”这当然是诗人主观的感受。但即使在长篇神话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中,诗人也是用象征的手法写主观的精神状态,写诗人的心灵所经历过的痛苦、渴望和幸福。华兹华斯在《写于亭登寺附近的诗行》中描写了自己从孩童到成人之间的心理变化。拜伦在《曼弗雷德》中描写自己的内心感情症结。因此在浪漫主义艺术观中主观是表达的对象。即使写客观世界,如写自然界,也是为了表达主观在自然面前的反应。
浪漫主义经过它汹涌澎湃的壮年后,在1880年左右退化成矫揉造作、堆砌辞藻、无病呻吟的感伤主义,充满了甜得发腻的比喻,或是庸俗的训诲。
休姆(T.E.Hulme),意象派理论的最早奠基人之一,在批评这种泛滥的感伤主义诗歌时说道:“我对这种诗歌的邋遢感伤主义十分反感。好像一首诗要是不呻吟,不哭泣,就不算诗似的。”在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先是在美国,后来是在英国,出现了以庞德(EzraPound)和埃米·罗维尔(AmyLowell)为首的英美意象派诗。他们的目的是使诗歌摆脱浪漫主义的感伤情调和无病呻吟,力求使诗具有艺术的凝炼和客观性;文字要简洁,感
情要含蓄,意象要鲜明具体;整个诗给人以雕塑感,线条明晰有力,坚实优美,同时又要兼有油画的浓郁色彩。但这一派的真正创新是他们关于“意象”的理论。“意象”是意象派艺术观的核心,也是他们的艺术观对现代诗创作影响最大的部分。
意象并不是明喻或暗喻或象征符号。用意象派理论家庞德的话说:“象征主义是从事‘联想’的。这是说一种影射,好像寓言一样。他们把象征的符号降低成一个字,一种呆板的形态……象征主义者的象征符号有一个固定的价值,好像算术中的数字1、2、7。而意象派的意象是代数中的a、b、x,其含意是变化的。作家用意象,不是要用它来支持什么信条,或经济的、伦理的体系,而是因为他是通过这个意象思考和感觉的。”明喻和暗喻都是作家通过“联想”这个桥梁将两个相似的事物联在一起,如,人面和桃花;杨柳和头发。象征主义手法也是假设有两个对象,一个是另一个的代号。如桃花是人面的代号。但意象不是说人面像桃花,也不是说桃花可以代表人面,而是说人面就是桃花。人面和桃花有机地结成一体,成为诗人思想感情的复合体。意象自身完整,它像一个集成线路的元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既有思想内容又有感性特征。它对诗的作用好像一个集成线路的元件对电子仪器的作用。 ‘以庞德的《地铁站上》这首标准的意象派诗为例,我们可以看出意象是诗的神经中枢,它的思想内容和感性特征和它组成的诗不能分隔开。
这些面庞从人群中涌现湿漉漉的黑树干上花瓣朵朵。
(《地铁站上》)这首诗只有这么两行。当诗人走出地铁站时,忽然看见一些美丽的面孔。人群是黑压压的,这些美丽的面孔显得格外光亮。这时这位喜爱东方诗画的诗人庞德忽然想起一枝为雨淋湿的黑色桃树枝干,上面鲜艳的花瓣朵朵。
庞德为了捕捉这样一个意象多少次修改这首诗,最后落实成这样两行。那么这个意象里包含了什么思想感情呢?意象派是从来不主张对诗加以解释的。
作为读者,我们可以把地铁的暗淡光线、人群的拥挤、都市的繁忙和阴湿多雾给人的精神压抑作为背景,然后再把美丽的面孔、诗人对田园生活、东方艺术的向往投射在这样的背景上,这样所引起的感情和思想的波澜,就是这首诗的内容。概括地说,繁忙的大都市生活中对于自然美的突然而短暂的体会是这首诗所要表达的中心感情。这里的意象同样讲的是“人面”和“桃花”,但和将人面比作桃花那样的比喻有本质上的不同。花朵的意象是这首诗的灵和肉,它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比喻,而是诗人在刹那间思想和感情的综合体。抽去了这个意象就不可能有这首诗了。
再回到艺术观中主客观关系这个问题上来看意象派。意象派既不是用主观反映客观如现实主义所做,也不是直接表达主观如浪漫主义所为,它是追求主客观在一个意象里的紧密结合。描绘了客观也就表达了主观,表现主观
必须通过客观。意象派反对浪漫派的主观感情泛滥以至使诗失去独立、完整的艺术形体。所以他们想用意象的鲜明坚实形象约束住主观的感情,使它不能泛滥外溢。这是以客观约束主观。同时意象派又要求意象渗透着诗人的思想感情,以诗人的情思为灵魂,就像那黑湿的树干上的花朵渗透着诗人的心情、幻想和愿望。这是主观给客观以情和神。所以在主客观问题上意象派是有所创新的。P5-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